可穿戴設備市場亟待規范 何時告別野蠻生長

可穿戴設備市場亟待規范 何時告別野蠻生長
2019年12月11日 01:37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可穿戴設備何時告別野蠻生長

  來源:北京商報

  12月10日,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創下新紀錄,這意味著三年前歸于平靜的可穿戴市場再起波瀾。五年前,可穿戴設備玩家蜂擁而上,卻在不久后形成太多泡沫,經歷過一輪野蠻生長,不少品牌已經退出。盡管許多機構對于這一市場未來的發展紅利都表示看好,但當前所暴露出的價格參差不齊、功能存在缺陷等問題,容易造成消費者在選擇上的困難,行業亟須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規范。

  出貨量創紀錄

  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總計達8450萬臺,同比增長94.6%,單季出貨量創下新紀錄。2019年三季度,按出貨量、市場份額和同比增長排名前五位的可穿戴設備公司分別為:蘋果、小米、三星、華為和Fitbit。

  由于Apple Watch、AirPods和Beats耳機越來越受歡迎,蘋果占據了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主導地位。該公司本季度出貨了2950萬臺設備,增長了195%,市場份額達到35%。報告稱,未來隨著Apple Watch Series 3的降價以及AirPods Pro的推出,將使蘋果在短期內繼續保持這種主導地位。

  小米的Mi Band產品陣容在本季度出貨量超過1000萬臺,該公司通過瞄準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地區的國家,擴大了其全球覆蓋范圍;三星新款智能手表和其他新產品(包括自有品牌和JBL品牌)占據了可穿戴設備市場9.8%的份額。

  華為仍憑借其在中國的強勁表現在全球排名第四。在國內,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188%,是中國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在世界其他地區,華為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趨勢,不過出貨量要低得多,畢竟其約80%的出貨量集中在中國。

  Fitbit躋身前五名行列,但在本季度仍難以實現增長,谷歌收購Fitbit的最新消息讓該品牌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所有類別中,可穿戴設備需求激增大部分源于耳機等可聽設備的增長。在2019年三季度,僅可聽設備就占據了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近半份額,其次是腕帶和智能手表。

  歷經行業洗牌

  事實上,可穿戴行業發展至今并不順利,不少品牌已經在適者生存的規則中被淘汰出局。

  2012年被稱為“可穿戴設備元年”,一款名為Pebble的智能手表爆紅,該產品不僅可以與智能手機一樣顯示來電、短信、社交網絡等信息,還支持多款跑步、自行車、高爾夫等活動的應用;同年,谷歌發布一款“拓展現實”眼鏡,這款眼鏡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進行視頻通話以及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

  此后,可穿戴設備市場開始爆發。尤其是2014年,大量巨頭玩家入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高科技產業年度CES大會上,索尼、英特爾和Garmin的智能手環齊齊亮相;6月谷歌發布Android Wear和Google Fit,LG和三星的Android Wear手表開始在Google player預售;7月小米發布79元的低價小米手環;9月蘋果推出第一代Apple Watch。

  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為970萬臺,2014年翻了兩番多,達到2200萬臺。

  但繁榮只是短暫的,隨著虛火退去,2016-2017年間,可穿戴設備市場進入平靜期。IDC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6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場整體銷量為2300萬臺,僅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長,其中,Apple Watch出貨量甚至萎縮71.6%,從2015年的390萬臺下降至110萬臺。

  不少玩家在充滿泡沫的市場競爭中離場。智能手表鼻祖Pebble在2016年宣告破產;Fitbit股價2016年一年累計下滑約60%;2017年7月,曾經最高估值為32億美元被視為硅谷獨角獸的智能手環廠商Jawbone宣布停業清盤。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因為無論是手環還是手表或者其他可穿戴設備,最核心的功能是智能手機全部都能做到的,只不過部分移植到了獨立硬件上,功能性方面沒有真正戳中消費者的痛點。

  與之相伴的,是可穿戴設備用戶黏性差。根據《2016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調查報告》的數據,購買可穿戴設備的用戶中,76.9%使用時間在1年以內,而30.8%的用戶使用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毫無用戶黏性可言。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前赴后繼還在加入戰局的企業。12月10日,在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透露,OPPO預計將在2020年一季度商用推出智能手表、智能無線耳機等產品。

  市場亟待規范

  值得注意的是,可穿戴設備在野蠻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價格參差不齊、沒有統一標準、功能難以實現等。

  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商城搜索“可穿戴”這個關鍵詞,共出現8.6萬+件商品,從用的到穿的,品類層出不窮,價格也是各個段位都有。以智能手環為例,最便宜的只要十幾元,最貴的則售價幾萬元。

  一位消費者表示,自己在去年購買了一款智能手環,使用中他發現該手環的睡眠監測功能有缺陷,“第二天早上會在手機屏幕上看到我深度睡眠、淺度睡眠的時間以及醒來次數,但卻不完全準確。”

  綜合來看,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主要呈現出三個發展方向:首先是信息交換型產品,如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鏡等;二是健康監測類產品,主要面向老人和兒童等人群;三是體感控制類產品,如眼動控制和腦電波控制等。

  然而,其中從事健康醫療類可穿戴設備的企業,目前大多是國內科技類公司,很多產品是按照工程師思維開發,而沒有醫生或醫學專業出身的人士參與開發。這就造成智能可穿戴設備在玩轉科技元素和酷炫概念時,忽略了健康醫療類設備的實用性。

  對于市場亂象,國家體育總局與北京攻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將制定并推廣運動科學相關產品的標準,未來無論是華為手表還是小米手環,以及各種運動健身App,都將有更精準的官方標準可供采用。

  “這一標準將主要為大眾所用,為市民提供更科學的健身方法和建議,改變以前相關領域欠缺統一標準和指導方法的現狀。”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研所科技管理處處長張漓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IDC公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全球出貨量有望突破2.229億臺,如果按照7.9%的年復合增長率來計算的話,在2023年市場規模將增加至3.023億臺。

  洪仕斌也表示看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健康檢測類產品”。不過,雖然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重點已經從健身轉移到了醫療,但在數據精準性、對復雜病況的科學識別、續航能力以及隱私安全保護等方面,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短板畢現。

責任編輯:張寧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8 科安達 002972 --
  • 12-17 華特氣體 688268 --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33.25
  • 12-11 中新集團 601512 9.67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