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第二階段上攻蓄力中?軍工、醫藥等牛股倍出,牛市情緒仍在,你還不上車?點擊立即開戶,3分鐘極速響應,專屬福利!助你“穩抓賺錢時機”!
大盤帶量反彈,反轉還是反抽核心看什么?疫苗股強者恒強,背后邏輯是什么?具體內容請聽《交易日財經早報》本日解讀。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蔡俊
帶著傳聞的130億美元(約910億人民幣),高瓴資本沖進中國的資本市場。
整個7月,公司斥資約190億元,先后在A股、港股參與三家企業的定增。若把時間線拉長到今年,公司至今已認購5家A股企業的定增。
這些標的,過半是站在風口的醫藥股。高瓴資本出手快、準、狠,穩,在醫藥細分領域的投資邏輯,圖窮匕見。
然而,被投的企業哪些是真金,哪些是泡沫故事,還有待時間檢驗。做時間的朋友,還是做資本的朋友,公司手里有一本精明賬。
開啟買買買模式
整個7月,資本市場刮起了一股“高瓴旋風”。
7月12日,健康元發布公告稱,高瓴資本以最高21.73億元現金,認購全部定增股票。次日,香港上市的百濟神州也宣布20.8億美元的再融資方案,高瓴資本至少認購10億美元(約70億人民幣)。
7月17日,鋰電領域的明星寧德時代,公開200億元定增,高瓴資本配售99.99億元,新晉成為第九大股東。
定增,成了高瓴資本掘金的新手段。若不是上市公司發生變化,公司買買買的腳步,未必停下。
7月23日,凱萊英發布定增方案的調整公告。上一輪方案里,高瓴資本計劃不超過23.11億元,全部認購新發股票。不過,新方案把認購對象調整為不超過35名,募資規模不變。
就這樣,高瓴資本沖沖沖的步伐,終于降速。整個7月,公司共向A股、港股市場砸下約190億元。“高瓴概念股”,正席卷兩地資本市場,所到之處個股價位急速拉升,投資機構趨之若鶩進場,生怕錯過盛宴。
募、投、管、退,這是一家私募基金的商業模式。能賺多少錢,關鍵看投與退。高瓴資本每投一筆,自然期待退場時,能高位套現。現在投已到位,怎么退、何時退,考驗團隊的智慧。
7月22日,海正藥業發布定增公告,宣布以現金、可轉換債券、股份等形式,收購高瓴資本持股的瀚暉制藥,標的價格44億元左右。兩年前,高瓴資本從輝瑞手中,買下瀚暉制藥的股權。定增完成后,公司將成為第二大股東。
這筆交易,高瓴資本創造了“退”的新模式。一方面,公司拿到部分現金,直接落袋為安;另一方面,公司仍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留給未來更大的套現空間。
一魚兩吃,高瓴資本的退場新方式,又給資本市場上了一課。
投資新寵
硅谷,美國科技巨頭的大本營。今年疫情爆發前夕,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在那里參加了一場全球投資人的晚宴。
宴席之后,高瓴資本成功募資130億美元(約910億人民幣)的消息不脛而走。盡管官方從未證實,但接下來的布局,公司瞄準醫藥行業,以左右兩手的低成本渠道投資。快、準、狠,風格老辣。
高瓴資本的左手,通過定增的方式,大舉殺入資本市場。定增的優勢,在于能直接與企業溝通,從而折價入股,降低規模資金的成本。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公司先后參與5家A股定增,包括健康元、寧德時代、凱利泰、廣聯達、國瓷材料,其中醫藥股2家。
高瓴資本的右手,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入局。大宗交易專供機構席位,定價相對靈活,也是為數不多的低成本渠道。
截至今年一季報,公司出現在7家A股企業的流通股東名單,包括凱利泰、金域醫學、愛爾眼科、格力電器、泰格醫藥、藥明康德、海螺水泥等。其中醫藥股5家,不少股份由大宗交易而取得,上述企業也皆為細分領域的龍頭。
從上述標的中也可以看出公司投資醫藥股的邏輯,醫療器械、CRO(醫藥外包)、PD-1(腫瘤免疫療法),只要是此三大細分領域的龍頭,高瓴資本多半會花重資進場。
然而,三大細分領域,高瓴資本又打著一本精明賬。曾經的寵兒CRO,讓位給醫療器械。
資料顯示,CRO領域的泰格醫藥、藥明康德,為公司早前投資。曾有意參與定增的凱萊英,主業也是研發外包。如今伴隨凱萊英調整方案,間接宣告了高瓴資本不會繼續大舉投入。
而凱利泰、愛爾眼科、金域醫學等三家企業,均屬于醫療器械相關的服務領域,高瓴資本今年不斷入局,投資新寵浮出水面。
至于高精尖的PD-1,公司更傾向投資香港、美國等上市企業。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翰森制藥,高瓴資本從一級市場切入,進而推動海外上市,斬獲頗豐。
滯后滿足的套路
做時間的朋友,這是張磊2017年做客母校中國人大畢業典禮時,發表的主題演講。之后幾年,這句話成了他公開場合最喜歡的至理名言。
關于這句話,他延伸出一套理論。比如多數人醉心于“即時滿足”,張磊卻提出要“滯后滿足”,并進一步闡釋為延期享受成功,最后仿照喬布斯風格,以英文“Think big, Thing long”收尾。
人一旦成功,就喜歡自創各種理論,投資界、科技界尤為甚。張磊的“滯后滿足”,與字節跳動的“延遲滿足”不謀而合。這些年,兩人在各自領域搶盡風頭,但張磊的滿足,更有自己的套路。
7月20日,由高瓴資本領投,持股4.52%的甘李藥業發布公告,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集體請辭,并升任三位年輕人,其中一位還是90后。將近一個月前,甘李藥業剛敲鐘上市,市值迅速突破千億,此番集體辭任提拔新人,令市場嘩然。
7月28日,企業公開澄清聲明,請辭人員不影響正常管理和經營,高管團隊年輕化,是朝著國際化理念與發展目標。
然而,高瓴資本領投的醫藥企業,幾乎呈現出一個共性,即網紅賽道+海外背景。網紅賽道,是指藥廠的產品專注最火熱的細分領域;海外背景,是指高管團隊必須有外資企業的履歷。
甘李藥業的最大故事,為“胰島素茅臺”,藥物研發在胰島素領域。現任接替的三位高管,都具備海外背景,其中兩位更是任職過禮來制藥、畢馬威會計所。
于是在資本市場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網紅賽道+海外背景+高瓴投資,只要符合三個條件,通常會大漲,但也讓市場懷疑,甘李藥業的團隊洗盤,是否有高瓴資本的授意。
《投資者網》就甘李藥業高管情況向公司求證,截至7月29日,對方尚未置評。(思維財經出品)■
責任編輯:常福強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