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造成的沖擊前所未有,因此,為落實“六保”,財政政策刺激力度加大,貨幣政策予以配合。
在財政困難、中小微企業生存艱難的當下,為了真正發揮財政政策擴張性以穩經濟的作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近日建議,可以將抗疫特別國債設置為5萬億元規模,分次發行,并讓央行擴表,零利率購買,所籌資金用于落實“六保”,以引導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
央行在一級市場直接購買國債的行為,叫做財政赤字貨幣化。即政府收不抵支出現赤字時,不像往常向市場發債借錢,而是政府讓央行“印錢”來彌補赤字。
但當下是否真的走到了政府左手印鈔右手花錢這一步?支持者有,反對者更多。支持者認為,這是應對疫情的非常之舉,應該要出手快、狠、準。反對者認為,當前宏觀政策空間充足,沒必要走到這一步,一旦開了赤字貨幣化的口子,或埋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特別國債發行方式之爭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滑14.3%,十分罕見。在穩經濟的一攬子政策中,中央提出發行抗疫特別國債。
歷史上我國曾兩次發行過特別國債。由于1995年通過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央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前兩次特別國債發行時,基本都是銀行購買特別國債后,央行再從銀行手里購買特別國債,這樣央行是從二級市場購買國債,并非法律禁止的直接購買國債,因此并不違法。
今年抗疫特別國債的規模和使用方向,尚待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揭曉。但對于特別國債的發行方式,卻已經引發市場空前熱議,并泛化為赤字貨幣化之爭。
劉尚希表示,在當前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又面對“六保”的重大任務,采取以往常規的財政政策可能是不夠的。基于這種考慮,有必要使赤字貨幣化,因為貨幣狀態已經發生改變,赤字貨幣化不會帶來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資產泡沫,相反可以為財政政策提供空間。
他建議,可以設置一個以“六保”為用途的專門特別預算,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來籌措資金來源,特別國債的預算規模可以考慮達到5萬億元,分次發行,央行擴表,零利率購買。
為何央行當前有必要在一級市場直接購買國債?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財政與央行直接對接發債操作更加靈活,可以承諾較大規模特別國債,來提振市場信心。分次發債也可以根據經濟運行實際情況來定,隨機應變。如果在二級市場發行大規模特別國債,可能難以承受,對市場擠出效應明顯。而且這樣操作不計入赤字,給實施其他財政政策預留空間。
“從技術層面來看,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特別國債存在一定的時滯,前期在發行階段會對市場資金造成一定的擠出效應。所以劉尚希認為在目前疫情沖擊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在現有機制不暢的情況下,希望能有更為直接有效的方式。”一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告訴第一財經。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預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是在貨幣政策框架內的操作,避免了超發貨幣。而在一級市場購買國債也并非不可行,但經濟上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對經濟與就業增長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對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表征的宏觀經濟穩定目標的負面影響相對很小,且財政可持續。
敬畏市場 防范潛在風險
相比于有條件地支持赤字貨幣化,市場上反對的聲音似乎更多。
央行原調查統計司司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認為,中國目前不宜采取財政赤字貨幣化,除非市場完全失靈。
盛松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級市場發行國債(央行不參與)會受到市場制約。我們要敬畏市場,市場往往比政策制定者高明。通過市場的反應,我們才知道該不該發、發什么、發多少、何時發,有沒有風險和不良后果。但財政直接從央行融資往往是沒任何制約的,直接和間接、短期和長期的后果與風險很難預測,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搞財政赤字貨幣化,我國和美國都有過沉重的教訓,才會有法律的明令禁止。美國現在如此大規模QE(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但還是不許財政赤字貨幣化操作。
他認為,央行直接通過一級市場購債,將制約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如美聯儲曾實施的扭曲操作(通過拋售短期國債購買長期國債,引導長期利率下行)就難以實施。央行直接從一級市場認購國債,也將影響正常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形成,制約貨幣政策的有效實行,阻礙貨幣政策價格型調控的改革。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也認為,中國市場仍有一定的政府債券容納能力,央行沒有必要在一級市場直接購買政府債券,應該通過公開市場買賣政府債券向市場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
“我認為目前采取赤字貨幣化必要性不強。特別是在界定清楚這是一次性操作,還是未來可以成為慣例之前,不宜倉促行事。法律層面一旦被突破,很難回到原位,這是目前反對者最為擔心的地方。”上述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說。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也是反對者之一。他認為,一旦政府認為它可以無限量、無成本地從央行獲得融資,其財政支出行為就會嚴重喪失紀律,中長期可能會導致一些惡果,包括通貨膨脹、金融風險、貨幣貶值、經濟生產率和增長潛力下降等。
馬駿表示,對當下的中國來說,雖然疫情對經濟和財政收支造成了短期的沖擊,但從二季度開始,經濟復蘇勢頭已經相當明顯,財政收支情況也會逐步好轉。即使今年我國要比去年多發一些國債、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其規模并不會太離譜,完全可以在現有的財政與金融之協同框架下有序進行,比如通過適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設計某些向銀行定向提供流動性以支持其購買新發國債的機制等。
“沒有必要大動干戈,以增加長期經濟金融風險為代價,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央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政府債券’的法律底線和對財政行為約束的最后一道防線。”馬駿稱。
盛松成認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正在由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貿然實行財政赤字貨幣化,容易引發市場信號混亂、價格扭曲、貨幣超發、財政失衡,埋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責任編輯:王進和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