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東西格局,哪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昨日晚間,期盼已久的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重磅文件終于出爐。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西部地區將“強化舉措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其目標是:
確保到2020年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創新環境明顯改善,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努力實現不同類型地區互補發展、東西雙向開放協同并進、民族邊疆地區繁榮安全穩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對于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依然較大的西部,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定位變化。
事實上,去年西部大開發進入第三個十年以來,相關政策已先后上馬。
從去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全國戰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將迎來怎樣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看來:
“
第一個方面是在國家全局中,西部地區具有的薄弱環節特征和短板性質并沒有徹底改變,因此需要通過繼續實施大開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第二個方面是中央審時度勢,結合當前全球形勢分析,從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的角度,賦予西部地區更加重要地位。
”
格局
一個極強烈的信號是,東西部地區之間的關系即將被重塑。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指出,《意見》中,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區要和全國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要解決包括扶貧攻堅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西部也要和全國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給西部地區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臨人口、資源和經濟發展錯位的問題。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區面積占全國70.6%,人口占27.2%,經濟則僅占20%左右。而與此相比,東部地區同年的經濟總量占比則達到53%。
具體到省市上,去年,廣東GDP已突破10萬億大關,而西部甘肅、寧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萬億;在去年邁入萬億俱樂部的17座城市中,東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僅成渝2座。
“近年來,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要實現目標,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著西部城市還要繼續在很長時間內保持這樣的增速。”陳耀指出。
在東西部差距仍然較大的當下,為何能夠提出如此要求?
有觀點指出,現在東西部之間不僅僅是過去“東部沿海地區先發展、再帶動西部落后地區發展”的邏輯,相反,二者越來越多地站上同一個合作平臺。
比如,盡管同樣是產業轉移,但對于東部來說,“搶先一步與西部的開發開放平臺建立戰略協作、協同關系,有利于在互惠合作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利用東部已經積累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有利于嵌入并引領西部產業鏈、產品鏈、供應鏈,有利于推動要素流動并高效使用,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意見》進一步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籌碼。比如,在進一步深化東西部科技創新合作上,“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區將布局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高校、高職學校,明確支持“雙一流”高校對西部地區開展對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鼓勵各類企業在西部地區設立科技創新公司。
與此同時,在新的區域發展格局下,西部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日益增長。
陳耀指出,除了“沿海帶動內陸”的傳統思路,“城市帶動鄉村”“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群”發揮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為西部發展的動力源,帶動其國際化能級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慶、成都,關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節點城市,均有望成為下一輪建設發展的重點。
成渝
這次“大禮包”的內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
《意見》提出,“完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區在特色優勢領域優先布局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和大科學裝置”,以“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而從已公布的定位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馮奎認為,東西部科創合作需要多元主體、多種形式共同努力。
“
已有的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都在東部的三大城市群,應加強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礎設施布局。
”
他說,“此外,要集結優勢學科、優勢領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慶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就是一個創新之舉。”
他還提到,在建立以成果應用為牽引的機制、打造吸引東部研發類機構落戶西部的重要條件,上海交大與重慶兩江新區共建研發平臺就有示范性意義。
更多具體利好集中在推動內陸開放領域中。
在此前發布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曾對“十三五”期間交通樞紐重點建設城市進行全盤規劃。其中,成都-重慶為重點打造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昆明、烏魯木齊、西安等城市則將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發生變化。
《意見》提出,“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
業內認為,隨著“東西雙向開放協同并進”的格局展開,西部城市將迎來“內陸變前沿、客廳變門戶、低地變高地”的開放機遇。在“門戶”新定位下,重慶、成都和西安三市將有全新的發展空間。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意見》提出將“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
圖片來源:張建 攝
去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公布,被認為是“深化陸海雙向開放、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關鍵之舉。其中,三條“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發到達廣西北部灣。
如今,成都國際鐵路港 “升級”,是否將進一步提升這條開放通道的戰略價值?(猜你想看:《改變西部格局,抱團出海誰領航?》)
開放
陳耀認為,《意見》體現出西部大開發的兩大主題是“兩大”,即大保護和大開放。通過推動“兩大”,才能進一步實現西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其中,“大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西部地區的開放仍然相對較慢,到現在為止,西部地區無論是進出口貿易還是外資利用,在全國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對較少。但是最近這些年,它的開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包括‘引進來、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園區,讓開放已經開始對于西部經濟增長產生明顯促進作用。
”
數據顯示,2019年,民營企業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其中,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綜合成本比較優勢,西部地區增長達22.4%,超過東部地區13.6個百分點。而在外商投資領域,成都的英特爾以1265.4億人民幣居2019年中國進口企業第三,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區下一步開放的方向和重點在哪?
《意見》對西部各省份進行了全盤布局:
重慶、四川、陜西:“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
新疆:“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形成西向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文化科教、醫療服務中心”;
甘肅、陜西:“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
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內蒙古:“深度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云南:“提升與瀾滄江-湄公河區域開放合作水平”。
可以說,盡管每個省份側重點不同,但都與開放深度綁定,通過發揮各自優勢,推動新一輪開放在西部地區的探索。
這種全面開放思路,在交通建設中也可見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設上,《意見》不僅提及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還提出將完善北部灣港口和加快位于南寧的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等。
除范圍進一步擴大,內容也將有所改變。
陳耀指出,“現在所說的開放跟過去不一樣。它不僅是一些傳統、落后產能的輸出,更是通過這種開放,帶動我們的高品質、優質產能輸出,并通過這種改變,帶動資源高效利用,提升環境承載力等。”
《意見》也提出,將推進西部地區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產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
而除了對外開放,對內開放也將進一步實現。比如,西北省份與江蘇、山東、河南等東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東西部自貿試驗區交流合作、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合作互動等,不一而足。
“通過開放,能夠使西部地區的發展逐漸擺脫對國家投入的依賴,培育自我發展能力和更強的生命力。”陳耀說。
文字|楊棄非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