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50年10月1日,《中國金融》創刊,由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編輯室負責編輯出版工作,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金融方針政策,交流金融實際工作經驗。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創辦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標志著新中國金融新聞出版事業邁出了第一步。2003年,《中國金融》由“中國人民銀行主辦”改為“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但其政策性、專業性、實踐性的定位沒有改變。而今,《中國金融》已經成為金融宣傳輿論戰線中的重要一員,成為財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刊物之一。70年來,《中國金融》忠實地記錄了新中國金融事業的輝煌歷程,堅持不懈地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為了紀念《中國金融》創刊70周年,“中國金融雜志”微信公眾號將從10月1日起推出“《中國金融》70年 ? 70人”專欄,由70位多年來關注、支持《中國金融》,與《中國金融》同命運共成長的經濟金融界領導、專家、學者,暢談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發展故事以及與《中國金融》雜志的深厚情緣。
專欄推出次序以人物姓氏筆劃排序;部分文字選自其在《中國金融》刊發的文章內容,推出前未經本人再次審閱。
| 本期人物 |
王和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
王和談我國農業保險未來發展方向
縱觀新中國保險業70年的發展歷程,最具有代表性的業務是農業保險。這不僅是因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關系國計民生,更因為我國農業保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新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歷程。
盡管經歷了許多困難、波折,乃至反復,但從總體趨勢看,農業保險實現了從“小”到“大”的發展與跨越,不僅是業務范圍和規模的從小到大,更實現了從傳統的農業保險向現代農業保險的跨越,同時,我國保險業在經營農業保險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發展“三農”的總體要求,正賦予農業保險以更廣泛的內涵與外延,即將農民和農村納入保險服務范疇,實現了從“小農險”向“大農險”的跨越,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揮積極和獨特的作用。
面向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包括農村產業、生態、文化、治理和生活現代化的有機整體。保險面臨著如何更好地服務和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課題。從總體框架看,未來的農業保險將從一種“小農險”向“大農險”過渡,即在傳統農業保險的基礎上,發展面向農業、農民和農村的“大農險”。
第一,要解決好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隨著農業產業升級,農業風險分散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同時,還面臨“擴面、增品、提標”的任務,財政保費補貼資源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日益突出,因而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加以解決,農業保險需要逐步從政策性為主向商業性為主過渡,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降本增效,為商業化經營奠定基礎;二是要關注農業生產新模式帶來的新風險,如設施農業、立體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的風險;三是要大力發展商業性農業保險,逐步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商業化經營。
第二,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改革的全面深化,“農村承包經營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成為新組織形態,同時,“三權分置”將為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在這一背景下,保險特別是農業保險,需要從新型農業業態的視角,重新思考發展和服務模式問題。一是要通過農業保險為農業經濟組織的融資提供風險背書,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二是通過推動精準農業,加大農業的科技化水平,從根本上降低農業生產的風險;三是繼續推廣“保單+訂單”模式,為龍頭企業解決可能面臨的“定金”風險,推動訂單農業的發展,繼而解決農戶的生產資金問題。
第三,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農村和農民無疑是最薄弱的環節。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推出了“新農合”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但總體上仍處于低水平狀態,與日益提高的農村生活水平和廣大農民的期望不相符。下一步,除了國家層面繼續加大投入外,保險行業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融入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保險行業應當將“普惠保險”作為經營的基本理念,開展“互聯網+健康扶貧”模式創新與探索,同時,要加大科技創新的能力建設,全面開展“保險下鄉”活動,要特別關注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相關保險,如農村的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利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通過“居住權”置換,探索農村“以房養老”模式。
第四,“金融扶貧,保險先行”已經成為保險行業和各級政府的共識,這是對前期保險全面參與和融入脫貧攻堅任務的最好肯定。2020年我國將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但客觀上仍面臨著脫貧成果相對脆弱的問題,因此,通過保險解決“因災返貧”和“因病返貧”問題,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舉措,保險業要與政府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一方面要繼續做好農房保險,進一步提高保障范圍和程度,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推出各類“脫貧保險”,更好地發揮保險在扶貧特別是鞏固脫貧成果中的獨特作用。
第五,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但從客觀上看,農村基層組織面臨人力資源“捉襟見肘”和“力不從心”的問題,除了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與投入,將保險納入農村的社會治理體系,發揮保險的社會治理功能,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重要的解決之道。前期,保險業在山東地區就開展了“農村治安保險”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需要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利用農村治安保險和環境責任保險,開展“保險+”的模式創新,解決農村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
——選自《中國金融》2020年第19-20期 《我國農業保險展望》
相關新聞
《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王一鳴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