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王一鳴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王一鳴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0年10月03日 11:00 中國金融雜志

   編者按1950年10月1日,《中國金融》創刊,由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編輯室負責編輯出版工作,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金融方針政策,交流金融實際工作經驗。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創辦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標志著新中國金融新聞出版事業邁出了第一步。2003年,《中國金融》由“中國人民銀行主辦”改為“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但其政策性、專業性、實踐性的定位沒有改變。而今,《中國金融》已經成為金融宣傳輿論戰線中的重要一員,成為財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刊物之一。70年來,《中國金融》忠實地記錄了新中國金融事業的輝煌歷程,堅持不懈地為金融改革開放鼓與呼。為了紀念《中國金融》創刊70周年,“中國金融雜志”微信公眾號將從10月1日起推出“《中國金融》70年 ?70人”專欄,70位多年來關注、支持《中國金融》,與《中國金融》同命運共成長的經濟金融界領導、專家、學者,暢談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發展故事以及與《中國金融》雜志的深厚情緣。

  專欄推出次序以人物姓氏筆劃排序;部分文字選自其在《中國金融》刊發的文章內容,推出前未經本人再次審閱。

  | 本期人物 |

  王一鳴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1989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后長期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作,曾擔任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等職。長期從事發展戰略和規劃、宏觀經濟和政策、區域經濟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獨著、合著學術專著10余部,先后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200余篇,主持的研究成果曾5次獲國家發改委優秀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王一鳴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出發點在于“暢通國內大循環”,落腳點在于“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目標是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第一,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受疫情影響,今年年初以來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的儲蓄水平都明顯提高,這既有預防性儲蓄的原因,也有餐飲、商場、文旅等生活服務業尚未完全恢復帶來的被動型儲蓄因素。釋放國內需求潛力,需要鼓勵居民擴大消費,引導企業擴大投資。中等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更高,是購房買車、教育醫療、休閑旅游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消費的主力軍,是引領消費結構向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升級的中堅力量,對于擴大內需有強大支撐作用。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爭取用15年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翻番,由現在的4億人增加到8億人,使之成為擴大消費的主力軍。大都市圈和城市群是擴大內需的主要載體,要深化戶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城鎮化格局,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使城市群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樞紐和戰略支點。與此同時,通過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主體的投資信心,鼓勵擴大民間投資,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擴大有效投資。

  第二,推動高強度科技創新,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國科技人員規模全球第一,近年來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在一些領域實現“并跑”和“領跑”。后疫情時代,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特別是美國頻頻打壓我國高科技企業,并推動與我國“技術脫鉤”,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尤為緊迫。這就要求我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高端芯片、飛機發動機、機器人核心部件、工業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努力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增加戰略高技術供給。推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應用,推動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

  第三,發揮產業體系完備優勢,提高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生產體系,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調整,區域化、近岸化特征更趨明顯,提高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為緊迫。這就要求我們下決心推動短板產品國產替代,拓展國內供應商,培育可替代的供應鏈。以強大國內市場為支撐,增強對產業鏈的控制力,提高供應鏈安全性和可控性。疫情催生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產業新業態異軍突起,應順勢而為,發揮我國數字經濟的先行優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制造業創新力和競爭力。這不僅將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有效擴大國內需求,還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第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國內經濟大循環效率。我國生產要素資源豐富,但受到要素市場發育滯后、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健全等影響,要素流動不暢,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必須破除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和障礙,降低要素使用和流通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這就要求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疏通供給和需求、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形成生產主體與國內市場良性互動,提高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效率。

  第五,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法寶。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新形勢下,要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改革成果。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全面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外商投資企業是鏈接雙循環的紐帶。要通過實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保護外商投資的合法權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外資企業根植性,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外引內聯”的獨特優勢,維護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選自《中國金融》2020年第17期《“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經濟發展》

  《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王和談農業保險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王憲章談壽險公司股份制改革

  《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王兆星談金融法治

  《中國金融》70年70人特別談|王洪章談現代商業銀行價值創造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8 五洲特紙 605007 --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
  • 10-27 日月明 300906 26.42
  • 10-27 科翔股份 300903 13.0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