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堿產業鏈市場研究:純堿專題系列之二

純堿產業鏈市場研究:純堿專題系列之二
2019年11月22日 11:22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文:黑色建材組

  來源:公眾號“曾寧黑色團隊”

  報告摘要

  純堿的供應結構:中國純堿產能、產量和消費量均為全球第一,國內市場產能利用率略低于國際市場,出口貿易量占全球純堿貿易量的12%左右,出口僅作為階段性調節國內市場供需平衡的手段。

  純堿的貿易流向:華南、華北和華東是純堿貿易較為集中的地區。華南作為純堿的主銷區之一,區域內供給不足,市場缺口由華北、華東、華中及西部區域補給。

  純堿的消費需求: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純堿消費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純堿消費量整體呈遞增趨勢。2018年我國純堿總需求量為2512萬噸,較2017年減少66萬噸,較2010年增長635萬噸,8年間共增長34%。

  純堿的價格分析:我國純堿價格市場化程度較高,產能集中度較低,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通過控制產量或消費量來操縱價格。企業之間為了避免價格競爭帶來的損失,大多數都采用“隨行就市”的策略,即將本企業產品價格保持在市場平均價格水平上,獲得行業平均利潤。個別資金實力很強的下游企業或貿易商會在市場不景氣時存儲產品,待市場好轉時再出手,以獲取較高的利潤。

  純堿的相關企業:我國共有純堿生產企業44家,除重慶堿胺、應城新都、湖北雙環、徐州豐成、甘肅金昌、云南云維、冷水江堿業和柳州化工8家聯堿企業僅生產輕堿外,其他所有純堿企業不分生產工藝,均同時生產輕堿和重堿兩種產品。

  正文

  一、純堿的生產供應

  (一)純堿的供需結構

  中國純堿產能、產量和消費量均為全球第一,國內市場產能利用率略低于國際市場,出口貿易量占全球純堿貿易量的12%左右,出口僅作為階段性調節國內市場供需平衡的手段。

  我國玻璃企業對于純堿需求占比大,且單個企業的需求量集中,而國內生產供應穩定,運輸便利,在途時間較短,且付款方式靈活多樣。因此絕大多數國內純堿用戶最終以采購中國純堿為主,進口純堿的量極小,市場非常有限。   

  (二)純堿的生產成本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制定了《純堿成本核算規程》,定義了國內純堿企業的六項純堿成本費用項目,包括原料和主要材料費用,燃料和動力費用,車間經費,工資及福利費,聯、副產品扣除費以及企業管理費。各成本項目的具體內容如下:

  (1)原料及主要材料費用,原鹽和石灰石作為制造純堿的原料,二氧化碳和合成氨作為輔助材料。

  (2)燃料及動力費用,指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外購和自制燃料、動力,包括電、蒸汽、重油、天然氣、動力煤等費用。

  (3)工資及福利費,指企業內所涉及純堿的生產、營銷、管理等人員的工資以及福利費用。

  (4)車間經費,指車間為進行正常生產所耗用的各種材料費用,其中同時包含了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修理費、辦公雜費、排污費以及其他雜費。

  (5)聯、副產品扣除費,指純堿生產過程中需要扣除的所產聯產品、副產品費用。

  (6)企業管理費,指企業為管理和組織全廠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按照《純堿成本核算規程》規定,分別就三種不同生產工藝對純堿生產成本進行具體分析。

  1、氨堿法生產成本

  目前我國氨堿法每噸純堿的生產成本一般在1250-1800元。其中原材料(原鹽和石灰石合計)采購成本約占總成本的40-50%,燃料采購成本約占總成本的30-35%,制造成本合計在90%以上,其余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占比不到10%。

  2、聯堿法生產成本

  聯堿法產出純堿的同時以1:1.0-1.2的比例產出氯化銨。為便于企業經濟核算,聯堿法通常以純堿和氯化銨整個生產工藝過程計算生產費用,以純堿產量為核算的基礎,先算出聯堿法“雙噸”總成本,再按比例扣除氯化銨應負擔的費用,計算出純堿的成本。

  目前我國聯堿法純堿企業每生產一噸純堿的“雙噸”成本在2100-2500元,受兩種產品銷售價格變動的影響,氯化銨和純堿成本比值約在0.25-0.34,即純堿成本占雙噸成本的75%-80%,故聯堿法生產純堿的成本一般在1570-2000元/噸。

  3、天然堿法生產成本   

  我國天然堿法每噸純堿生產成本在1300-1400元。成本包含二氧化碳(碳化法工藝所需)、煤炭(天然堿礦煅燒所需)、天然堿礦采礦費用、礦產資源補償費、生產添加催化劑、人工成本、設備損耗、環保設施等一系列固定成本。

  其中礦產資源補償費成本公式為: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開采回采率系數。我國補償費費率取值范圍標準在0.5%-4%,國內整體礦產平均值為1.18%,每噸純堿具體補償費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

  (三)純堿的產能產量

  1、總體情況

  2010年純堿產能突破2500萬噸。2014年,我國的純堿產能達到了歷史最高點3135萬噸,產量達2515萬噸。截至2018年底,我國純堿產能為3115萬噸,產量為2621萬噸。

  在產能產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受金融危機、政策調控、產能擴張等多重因素影響,純堿行業的產能利用率自2008年起下降至90%以下,并于2010年降至80%以下,純堿行業隨即進入調整期。2011年工信部出臺《純堿行業準入條件》,對新(擴)建純堿項目設定了準入門檻,限制純堿產能的過快增長。2013年起,純堿閑置產能下降,產能利用率有所提升。2018年,我國純堿產能利用率為84%。

  國內純堿企業的重質化率一般在40%-60%,即生產線產能設計決定最高可將40%-60%的純堿產能加工轉化為重堿,在這一比率內,純堿生產企業可以根據下游需求和輕重堿價格決定產出的輕重堿比例。青海純堿企業的重質化率較高,可達70%以上。也有少數企業的重質化率為零,即完全不生產重堿。

  從產量上看,2018年輕堿產量1325萬噸,較2007年增長95萬噸;重堿產量1296萬噸,較2007年增長769萬噸。整體來看重堿的產量增速遠遠高于輕堿,產量占比也從2007年的30%增長至2018年的49%。

  2、不同生產工藝的生產分布

  我國采用聯堿法生產的企業最多,共有29家,大部分企業的產能低于100萬噸,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蘇、四川和重慶。2018年我國聯堿法企業產能合計1516萬噸,占比49%,產量合計1139萬噸,占比44%,產能利用率為75%。

  我國采用氨堿法生產的企業有12家,大部分企業的產能高于100萬噸,主要分布在青海、江蘇和山東。2018年我國氨堿法企業產能合計1419萬噸,占比45%,產量合計1318萬噸,占比50%,產能利用率為93%。

  我國采用天然堿法企業有河南中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桐柏海晶堿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錫林郭勒蘇尼特堿業有限公司。2018年,天然堿法產能合計180萬噸,占總產能的6%,產量合計164萬噸,占總產量的6%,產能利用率為91%。

  3、不同區域的生產分布

  我國純堿生產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和西北地區。2018年華東地區純堿產能約1191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38%,其中江蘇總產能550萬噸,占華東地區的46%、全國總產能的18%。華中河南、西北青海憑借豐富的原料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新增產能不斷釋放。2018年華中地區純堿產能636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20%,其中河南總產能420萬噸,占華中地區的66%、全國總產能的13%;西北地區純堿產能達515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17%,其中青海產能為430萬噸,占西北地區的83%、全國總產能的14%。此外,華北、西南、華南和東北地區純堿產能分別占全國總產能的12%、9%、2%和2%。

  (四)純堿生產的影響因素

  對比2016-2018年月度在產產能及其均值可以看出,純堿生產變化有一定的季節性。通常每年前三個季度波動較大,2月、5月和8月平均在產產能最低,夏季結束之后在產產能多呈穩步上升趨勢。純堿生產主要受裝置設備維護檢修和安全環保政策的影響。

  1、設備檢修

  純堿生產屬于放熱反應,檢修一般安排在夏季或是下游停工較多、需求不旺的春節期間。根據每次檢修重點不同(例如更換設備或配件,管道或配套裝置維修等),維修成本差異較大,金額從數萬到上千萬不等。

  氨堿法生產設備屬于整體一套設備,設備全停大修需要將整個循環設備進行停機維護保養,并針對各項問題調試修整,通常耗時7-10天。通常每個氨堿企業會在1-2年進行一次這樣大規模、有計劃的停修。

  聯堿法生產設備屬于兩個循環系統設備,設備全停大修需要將兩個循環系統設備進行停機維護保養,并針對各項問題進行調試修整,通常耗時10-20天。企業重新開機需要依次啟動合成氨的第一個循環系統設備,和生產純堿的第二個循環系統設備,所以相比氨堿法,聯堿法檢修耗時更長。通常每個聯堿企業每年會進行一次大規模、有計劃的停修。

  天然堿法相對來說生產工藝簡單,純堿企業設備檢修需要每年一次,每次耗時10天左右。

  2、安全環保

  氨堿法企業產生較多的廢渣和廢水。其中廢渣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鈣,同時也含有碳酸鈣、碳酸鎂、氯化鈉和泥沙等。業內對氨堿法固廢綜合利用途徑有限,采用渣場集中堆積仍是國內各企業采取的唯一有效處置辦法。對于廢水,除了部分經由綜合利用生產氯化鈣、再制鹽外,多數澄清后排向海(河)。各氨堿法生產企業的污染指標在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后已基本達標。

  聯堿法生產企業產生的相關廢氣和廢渣排放量較少,在進行必要的控制處理后基本達標,整體污染較氨堿法略輕。但各企業廢水排放差異較大,這是因為配套合成氨裝置,工藝流程相對較長,污染排放點多,治理難度比其他兩種生產工藝大,且清污分流設備、管道、設備腐蝕、生產工藝波動、生產和環境管理等基礎條件不同,因而在生產工藝中母液廢水排放量差異較大,廢水中氨含量也會相差懸殊。含氨量多的企業會回收氨,整體排放標準基本達標。

  天然堿法相對于其他兩種工藝,工藝流程簡單,生產過程中涉及化學反應較少,因此最終產出的廢氣、廢水及廢渣排放量較少,且基本符合國家排污標準要求,污染小于合成法。

  二、純堿的貿易輸運

  (一)純堿的銷售模式

  中國純堿行業運用較多的銷售模式分別是直銷、代銷和經銷。直銷是純堿銷售最常采用的方式。因部分純堿企業缺乏銷售人員及銷售渠道,又衍生出代銷和經銷兩種中間銷售模式。

  直銷是指純堿廠家直接與下游用戶進行交易。通過這種方式,純堿廠家與下游用戶之間降低了流通成本,保證了純堿銷售與采購的穩定性。同時,為保證采購穩定,降低資金成本,純堿企業多要求直銷客戶“押款”,不具備財力的用戶也會采用其他方式購買純堿。

  代銷是指純堿廠家將自己一定比例的純堿貨源交由貿易商,在符合純堿企業內部定價原則的基礎上進行貨物交易。代銷貿易商多是實力雄厚的大型貿易公司,在代銷貿易中不做庫存,不承擔價格波動風險。

  經銷是指國內經營多個化工品種的化工貿易企業同時經銷多個品牌的純堿。經銷貿易商每個品牌的純堿貿易量一般不會太大,批發拿貨,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庫存管理,自負盈虧。

  輕堿下游用戶分布廣泛,各行各業均有涉及,但規模通常較小。針對下游用戶需求量小而散的特點,輕堿銷售采用代銷或經銷方式為主、直銷為輔的銷售模式。

  重堿下游主要用戶是平板玻璃行業,月需求量大且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廣東、湖北、山東、四川等省,采購方議價能力較強。重堿銷售多采用與用戶直接營銷的方式,少部分以經銷方式補充。

  (二)純堿的貿易流向

  在主要調出省(市、自治區)中,年調出量達到100萬噸以上的有四個。其中青海純堿調出量最大,年調出量為414萬噸,占全國調出總量的31%;江蘇調出純堿量位列第二,年調出量為365.2萬噸,占總量的28%;河南調出純堿量位列第三,年調出量為304.6萬噸,占總量的23%;山東調出純堿量位列第四,年調出量為162.7萬噸,占總量的12%。這四個省(市、自治區)調出量占總調出量的比值合計達到94%。

  在主要調入省(市、自治區)中,調入量位列第一的是廣東,年調入量為268.7萬噸,占全年調入總量的22%;湖北調入純堿量位列第二,年調入量為141.6萬噸,占調入總量的11%;河北調入純堿量位列第三,年調入量為95.7萬噸,占總量的8%;位列第四的是四川,年調入量為76.1萬噸,占總量的6%。四省調入量占總調入量的47%。

  華南、華北和華東是純堿貿易較為集中的地區。華南作為純堿的主銷區之一,區域內供給不足,市場缺口由華北、華東、華中及西部區域補給。

  華北地區作為平板玻璃企業集聚地,全國約1/4的玻璃企業聚集于此,純堿需求量較大,主要由河南金山、內蒙古吉蘭泰、蘇尼特堿業及唐山三友等純堿生產企業供給。近幾年,青海依靠其低成本優勢,在華北區域的市場占有量逐年增加,受此影響,江蘇、浙江及安徽調入純堿在華北區域的市場占有量逐年遞減。

  華東地區作為全國主要的純堿生產和消費市場,依靠發達的運輸網絡,加上臨港、汽運便利等優勢,區域內純堿除自用外,多流向東北、華北、華南等需求旺盛的市場。但隨著近年來純堿行業競爭愈演愈烈,華東純堿流入華北、東北、華南市場上的純堿貿易量出現不同程度的壓縮。

  (三)純堿的倉儲運輸

  1、純堿的包裝:

  (1)大袋包裝:500kg/袋及以上包裝,主要有750kg/袋和1000kg/袋兩種,后者被稱為噸包或噸袋;重堿下游用戶多以噸或1.5噸包為主。

  (2)小袋包裝:50kg/袋及以下,主要有25kg/袋、40kg/袋、50kg/袋三種;其中25kg/袋用于食用堿,40kg/袋用于輕堿,50kg/袋可用于輕堿或重堿包裝。

  (3)無袋散裝:用罐裝汽車從純堿生產企業的成品料倉將純堿直接裝入汽車的料罐內,運輸至純堿用戶。

  2、純堿的運輸:

  (1)陸路運輸:300公里以內以汽運為主,300公里以上以鐵運為主;青海等偏遠地區多采取鐵運,內陸生產企業多采取汽運。

  (2)內河運輸:國內沿長江及臨港區域企業主要采取水運,長江運輸以西向東運輸為主。

  (3)沿海運輸:海運方向以從東向北和從北向南運輸為主,運距在1000公里以內。

  3、純堿的倉儲方式:

  (1)定點倉儲:純堿庫存分布在生產企業(廠內+主銷區)、貿易商(主銷區)和用量大的下游用戶(玻璃企業)倉庫中,整體庫存水平偏低。

  (2)移動倉儲:生產企業及貿易商對尚在途中(車、船)但未銷售的純堿作為庫存的一部分進行管理。

  (3)第三方倉儲:較少,僅在主銷區的貿易商倉庫或生產企業直銷倉庫庫容不足時臨時使用。

  三、純堿的消費需求

  (一)純堿的消費總量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純堿消費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純堿消費量整體呈遞增趨勢。2018年我國純堿總需求量為2512萬噸,較2017年減少66萬噸,較2010年增長635萬噸,8年間共增長34%。

  重堿需求快速增長是純堿需求持續增長的最主要原因。中國純堿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重堿需求量為1347萬噸,較2010年的822萬噸增長64%。重堿需求增長對純堿總需求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同時,重堿需求占比也從2010年的44%提升至2018年的54%。相比重堿,下游對輕堿的需求增長緩慢。2018年全國輕堿需求量為1165萬噸,相比2010年增長110萬噸。

  (二)純堿的消費結構

  在中國純堿應用領域,4%的純堿應用于食品行業,屬于食用純堿;其余96%的純堿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原材料或輔助劑,屬于工業用純堿。

  在工業生產中,純堿廣泛應用于平板玻璃、無機鹽、日用玻璃、洗滌劑和氧化鋁等行業。據統計,2018年平板玻璃行業對純堿的需求量為1303萬噸,占純堿總需求量的51.9%;無機鹽行業對純堿的需求量為287萬噸,占比11.4%(其中硅酸鹽行業占比6.9%,兩鈉行業占比3.0%,磷酸鹽行業合計占比1.5%);日用玻璃行業對于純堿的需求量為196萬噸,占比7.8%;洗滌劑行業對于純堿的需求量為184萬噸,占比7.3%;氧化鋁行業對于純堿的需求量為50萬噸,占比2.0%。

  純堿下游行業在輕、重堿使用方面有明確的要求,很少出現輕、重堿混用的現象。純堿的下游行業中,平板玻璃行業是重堿最主要的消費者,日用玻璃、洗滌劑、氧化鋁等行業則主要消費輕堿,無機鹽領域部分企業采用重堿,部分企業采用輕堿。

  (三)純堿消費的地域分布

  國內純堿需求量排名前十的省(市、自治區)分別是:廣東、河北、湖北、山東、四川、安徽、浙江、河南、福建和江蘇,需求合計1860.5萬噸,占全國純堿總需求量的74.1%。

  (四)平板玻璃行業的需求分析

  1、行業需求特點

  平板玻璃生產線停產冷修成本高、周期長,一經點火投產一般會保持8-10年不間斷生產,期間需要長期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所以對于純堿的需求量大,比例固定,穩定性較強。一般而言,生產1噸平板玻璃需要消耗0.2噸重堿,即一條日熔量1000噸的浮法玻璃生產線一天消耗的純堿量為200噸。

  重堿成本通常占浮法玻璃生產成本的25%以上,玻璃企業對純堿價格波動非常敏感。由于缺少高效的避險工具,部分企業只能被迫采用囤積現貨的方式規避市場風險,資金量占用大,倉儲成本高。這對于民營企業數量眾多的浮法玻璃行業健康發展較為不利。

  近年來平板玻璃行業對純堿需求整體呈現“V型”特征。2013-2014年,平板玻璃對純堿的需求量始終保持在1160萬噸以上。2015年,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平板玻璃價格跌破生產成本,窯齡到期的平板玻璃生產線集中冷修,致使下游對重堿的需求量明顯下滑。2016年,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暖,平板玻璃價格快速上漲,刺激冷修生產線復產,平板玻璃產量逐漸提高,帶動對純堿的需求穩步提升。2018年,玻璃行業消費重堿1303萬噸,環比增長9.9%,需求保持在近5年來的較高水平。

  平板玻璃生產剛性強,產能調節彈性小,對原材料的需求較為穩定,從全國平板玻璃主產區的重堿消費情況看,各季度重堿總消費量保持穩定,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重堿主銷區中,河北地區各季度純堿需求的波動相對較大。這一方面是因為河北地區部分平板玻璃企業有囤貨習慣,另一方面是因為河北地區平板玻璃在產產能易受環保等政策因素影響。

  2、區域分布特點

  河北、廣東、湖北、山東及四川等省的平板玻璃產能集中度較高,是重堿的主銷區,2018年以上五省對重堿的需求量占比達到52.3%。其中,河北平板玻璃行業對純堿的需求量為182.3萬噸,占比14.0%,位居全國第一;廣東平板玻璃行業的重堿需求量為141.6萬噸,占比10.9%;湖北平板玻璃行業的重堿需求量為139.9萬噸,占比10.7%。

  四、純堿的價格分析

  (一)純堿的定價機制

  1、市場特點

  (1)純堿現貨標準化程度很高,下游消費企業對純堿品牌的要求不高,更多地考慮產品價格、付款方式和供應穩定性。

  (2)市場化程度較高,產能集中度較低,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通過控制產量或消費量來操縱價格;企業大多數都采用“隨行就市”的策略。

  2、定價機制

  (1)出廠價:主要用于輕堿。因為輕堿的下游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分散、需求量較小,一般由下游企業從銷區貿易商或直銷、分銷點提貨,短倒等運費由下游企業承擔。

  (2)送到價:重堿價格一般指送到價。只有西北地區,尤其是青海生產的純堿,因為與主銷區運距長,運費占比高,不分輕重堿統一統計其出廠價。重堿下游多為平板玻璃企業,分布集中、需求量大且穩定,一般由貿易商或純堿生產企業承擔運費,送貨到廠。

  (二)輕重堿的價差分析

  從歷史數據看,輕堿與重堿長期存在價差。絕大部分時間內,輕堿價格低于重堿。輕重堿價差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成本差異,這主要是因為重堿是由輕堿經過水合反應、蒸汽加熱干燥、脫去結晶水和游離水等工序制成,成本較輕堿有增加,一般在50-100元/噸之間;

  二是價格數據統計口徑不同,全國各區域輕堿價格為出廠價,除西北外其他區域的重堿價格統計的是送到價,西北重堿價格統計的是出廠價,因此,除了西北以外其他區域的輕重堿價格中還包含有運費因素;

  三是輕重堿供求格局不同,由于輕堿和重堿的下游行業比較固定,不會輕易改變其使用的輕重堿類型,輕重堿的不同供需格局會影響二者的價差,極端情況下也會出現輕重堿價格倒掛(即輕堿價格高于重堿價格)。

  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間,輕重堿價差(重堿價格-輕堿價格)范圍在70-150元/噸之間的概率達到68%。同時,輕堿與重堿的價格高度正相關,相關系數達到了0.9682。

  價差分布及頻率累計分析結果顯示,輕堿、重堿價差分布概率最高的區間為[20元/噸—215元/噸]。輕堿與重堿的平均價差為113元/噸,最小值為-68元/噸,最大值為361元/噸,標準差為55元/噸。

  (三)純堿區域價差分析

  我國華北地區和華中地區浮法玻璃產能集中,重堿需求量大,下游行業議價能力較強,是重堿的價格洼地。其中,河北純堿價格走勢對全國其它地區純堿價格的影響較為顯著,是純堿現貨市場的風向標。

  我國各區域純堿市場價格聯動性很強。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北、西南地區7665個純堿價格數據的相關系數統計結果顯示,各地區之間的純堿價格高度正相關,不同地區輕堿相關系數均值為0.9436,重堿相關系數均值為0.9367。

  (四)純堿價格的影響因素

  1、供給和需求   

  純堿的供給和需求是由純堿及其下游行業的產能和開工率決定的。輕堿和重堿的下游各不相同并且極少出現混用,在重質化率范圍內,純堿生產企業可以根據輕重堿的價格和需求情況調節輕堿和重堿的產出比例。由于使用輕堿的企業很少做庫存,同時采購期限較短,因此輕堿價格變化更為迅速。在純堿供不應求的時期,往往是輕堿價格先行上漲。由于重堿比輕堿多了一道生產工序,純堿企業傾向于先行保證輕堿的供應,降低重堿的產出比例,重堿價格隨之上漲。而在純堿供大于求的階段,由于平板玻璃企業產能相對集中,議價能力強于輕堿企業,往往會出現重堿價格先于輕堿價格下跌的現象。

  2、企業生產成本     

  純堿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原燃料成本占比達到70%以上,因此純堿的主要生產成本取決于原料(原鹽、石灰石、合成氨等)和燃料(煤炭、天然氣)的價格。

  原鹽在純堿成本中占比達到20%-25%。由于我國原鹽供給相對充裕,市場價格長期保持低位,原鹽價格變動對于純堿生產供應造成的影響有限。

  石灰石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礦產資源,在純堿成本中占比達到10%-15%,由于石灰石應用范圍頗為廣泛,市場需求潛力較大,預計未來石灰石價格將穩中有升。

  煤炭在純堿生產成本中占比約為30%-40%,煤炭價格的上漲將提高純堿企業生產成本進而推高純堿價格。

  3、環保因素 

  2015年以來,環保政策越來越嚴厲,對純堿行業供求兩端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供給方面,受環保因素影響,純堿企業停車檢修、改造升級等情況逐漸增加,行業產能利用率下降,供應出現緊張局面。在需求方面,平板玻璃、洗滌劑、日用玻璃等行業環保監察力度趨嚴,去產能速度加快,其它純堿下游行業開工也受到影響,致使純堿需求端有所收縮。由于純堿及其各個下游行業面臨的環保政策力度不同,對供求兩端產生的影響力度有所差異,可能造成純堿價格在短期內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4、宏觀調控政策     

  相關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國家及行業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如稅收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等。比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國家在某一階段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的投放,實行低利率政策;或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鼓勵消費,增加市場需求等,都會引發商品價格上漲,純堿價格也會隨之上漲。反之,國家減少貨幣的投放,增加稅收,實行高利率政策等都可能引起價格的下降。此外,稅收政策、匯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國內價格水平的變動。

  此外,國家相關政策中,電價政策、運輸政策、稅收政策也會對純堿價格產生影響。如2015年國家全面推行工商業用電同價,致使國內純堿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2016年9月21日起《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施行后,增加了純堿的汽運成本;2017年部分鐵路局運輸線路優惠政策取消,鐵路運輸成本上浮明顯,改變了青海純堿向國內其他區域調貨的軌跡,華北、西南等多地受到西北貨源沖擊影響,國內純堿供需格局發生變化,進而導致市場價格的變化。

  5、消費心理因素

  流通渠道和經營者在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后產生心理狀態改變,往往導致情緒波動,判斷失誤,做出盲目搶購或者狂拋行為,這也是在某個時間段內引起純堿產品價格狂跌暴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6、進出口因素   

  中國純堿進口量占總需求的比重極小,出口量雖然在純堿國際貿易中名列第三位,但占國內產能產量的比重也不高。我國純堿在國際貿易中缺乏定價權,多采用價格跟隨策略。因此,國際純堿價格的漲跌對于國內市場價格影響較小,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純堿上下游行業的心理預期。

  五、純堿的相關企業

  (一)重點生產企業

  2018年,我國共有純堿生產企業44家,除重慶堿胺、應城新都、湖北雙環、徐州豐成、甘肅金昌、云南云維、冷水江堿業和柳州化工8家聯堿企業僅生產輕堿外,其他所有純堿企業不分生產工藝,均同時生產輕堿和重堿兩種產品。

  從產能集中度上看,我國年產能在百萬噸及以上的企業共有12家,產能合計達到1760萬噸,占總產能的56%;產能在50-100萬噸之間的中型企業13家,總產能835萬噸,占比27%;50萬噸以下的小企業19家,產能合計520萬噸,占比17%。

  我國純堿行業現有的大型生產集團共有四家:一是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下轄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青海五彩礦業有限公司,年產能340萬噸;二是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下轄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中鹽昆山有限公司、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和中鹽青海昆侖堿業有限公司四家純堿企業,年產能263萬噸;三是河南金山化工集團,下轄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河南金天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三家,年產能200萬噸;四是內蒙古遠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轄河南中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桐柏海晶堿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堿業有限公司三家天然堿子公司,年產能180萬噸。這四家集團占全國總產能的比例分別是10.91%、8.44%,6.42%和5.78%,合計超過31%。

  (二)重點消費企業

  2018年,我國平板玻璃生產線總數372條,有效開工生產線237條,開工率63.4%;總產能22.46萬噸/天,有效產能15.31萬噸/天,純堿年用量1117.6萬噸,占純堿消費總量的44.5%,占重堿消費總量的83%。

  平板玻璃重點生產企業10家,合計生產線161條,有效生產線141條,開工率87.6%,高于全國平均開工率24個百分點;總產能105320噸/天,有效產能95840噸/天,純堿年用量699.7萬噸,占全行業的62.6%,集中度相對較高。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修龍

產業鏈 純堿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0 嘉必優 688089 --
  • 12-04 芯源微 688037 --
  • 12-04 銳明技術 002970 --
  • 12-03 成都燃氣 603053 10.45
  • 12-02 當虹科技 688039 50.4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