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的發布會,很多人因為沒有看到具體的數字,還是非常失望的。
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是這么說的:
這次發布會到底是超出預期還是低于預期?長期牛市真的會成立嗎?我們該如何應對?
今天,院長就從宏觀角度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析。
發布會具體內容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看這次發布會的具體內容。
因為有些用詞比較敏感,院長就不全文復制黏貼了。主要項目我們總結起來,有下面幾點:
第一,最高層有加大舉債、更多赤字的空間。
增加赤字,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能會逐步走出所謂“通縮”困境,對復蘇很有幫助。
第二,是這個舉債的目標:置換地方上的存量隱性債務。
很多地方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過去最旱澇保收的那一批人(大家懂的),近年來勞動所得也在降低甚至停發。
如果這一批旱澇保收的人,消費能力得到恢復,同樣對復蘇很有幫助。
第三,是藍總這個部門,也要支持推動地產止跌企穩。
這么多年下來,大家資產的大頭都在地產上。
地產價格跌了,未必降低真實的消費能力,但每個人心頭多少是有一些恐懼的,他會以為自己的消費能力降低了。
這種悲觀情緒,應該得到及時的疏解和引導。之前各種措施都效果偏弱,這次把藍總也綁上了這個戰車。
發布會有哪些效果?
院長對這個發布會的整體評價是:
可能很多朋友會更喜歡直接刺激消費的舉措。
但消費不是通過幾次全面刺激就能提升的,關鍵在于大家預期未來還能多賺錢,根子上要解決的,還是每個普通人收入端的實際問題。
院長也服務一些多金的客戶。有錢人在環境不好的時候,也會節衣縮食。
按照某位朋友上個月跟我們見面時的說法是:“以前水果都隨便買的,現在看到5塊錢一斤的西瓜,想想還是算了。”
加大舉債、赤字力度,制造通脹預期,之后通過數據上的轉變,間接引導大家加大消費,未必比直接刺激消費更差。
當然,毫無疑問的一點是:這種做法,見效相對是慢的。
加大舉債需要走程序,最快也要明年才能見到落地,數據上看到變化還要更久,甚至可能要到明年年中。
這種情況下,具有前瞻性的機構可能會適度加倉,但普通投資者還是會有一定的失望情緒。
所以大家對于市場長期的表現應當有信心,但對中短期的表現,可能更應該看一個震蕩或者小幅調整,而不能腦補一個快速大漲的局面。
今年下半年以來,最高層的態度有了巨大的改變。先是在關鍵會議上承認了當前的困難,現在又推出了一系列能夠真正治本的措施。
我們的投資策略也要相應改變,從過去的單純防守,轉變為積極的防守,甚至可以適當增加一點進攻性。
應該說,相比以前,這次確實是很不一樣了。
下一步,我們仍以低吸加倉為主,但倉位仍控制在七成左右為好,也不必一下子加到滿倉。如果倉位比較重的,則可以趁機做一些調整。
哪些ETF仍可關注?
上周ETF市場也有幾件比較有趣的事情,下面我們簡單給大家講講。
這次新股民入場,因為一開始不能買20cm漲停的個股,結果很多都是買的20cm的ETF。
這些ETF包括科創50,創業板50,創業板指,甚至科創芯片。
最終的結果,有的ETF幾天漲了40%,有的ETF一天增加了100億的份額,還有的ETF直接被迫舉牌了某只芯片股。
新股民的力量,確實是非常強大的,未來可期。
最有意思的是一些半導體的ETF,只能漲10%,但成份股里很多20CM個股。導致漲停板也不能覆蓋某幾天的凈值上漲,出現折價、一字板補漲的情況。
隨著第一波暴力拉升的結束,目前這些ETF暫時恢復了正常波動。但我們也看到了新股民的偏好,未來市場好轉的話,依舊可以逢低布局這些ETF。
當然,短期內,在整體大環境數據沒有轉變的情況下,依舊要考慮估值的問題,畢竟它現在就一波上去的話,還是顯得有點貴的。
今天就到這里了,大家下周見。
(轉自:ETF智選)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