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德基金董事長潘福祥:A股并無新鮮事 擺脫悲觀情緒

諾德基金董事長潘福祥:A股并無新鮮事 擺脫悲觀情緒
2018年09月25日 09:11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諾德基金董事長潘福祥:A股并無新鮮事 擺脫悲觀情緒回歸投資本源

  華爾街見聞  作者: 侯小溪

  自今年2季度,A股市場寬幅震蕩,尤其8月份以來,兩市交易額頻頻出現“地量”。比起股價,更讓人擔憂的是市場悲觀情緒的蔓延,A股市場怎么了,什么時候會上行,還會好起來嗎?

  近日,諾德基金董事長潘福祥接受了華爾街見聞的專訪,作為一位“股齡”幾乎與A股同齡的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為公募基金行業多位高管授課“帶上道”的傳奇人物,潘福祥怎樣看當下“哀號遍野”的市場,又如何看待市場的未來呢?

  回看過去,太陽下無新鮮事

  潘福祥認為,“太陽下并無新鮮事”。雖然A股誕生僅二十余年,但“這市場不行了”的情緒蔓延并非第一次,回首A股市場,艱難磨底并不是第一回。

  市場漲跌是自身的一種特征,波動性本身并不特別。目前市場的所有的波動,盡管經過分析,有很多特殊因素,如整個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經濟整體處在一個下行的周期、金融去杠桿、資管新規,嚴厲手段治理金融亂象,再加上國際背景。種種不確定因素下,很多人講“這市場不得了啦”,非常悲觀。

  潘福祥提醒投資者回頭看之前的市場。

  2013年至2014年,市場地在2000點艱難磨底的時候,市場每天也在承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2004年至2005年,市場遇到的問題比現在更大。2008年至2009年的下跌似乎也沒有底,跌至1664,當時有人判斷,美國次貸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引擎熄火,會回到20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也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但回顧過去可以發現,沒有哪次“市場不得了啦”是真的使市場一蹶不振的,甚至如中國加入WTO這件被當年“嚇壞”市場的事情,回頭看是一種對市場重塑的利好。

  1998年至1999年期間,A股市場同樣悲觀情緒蔓延。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1999年中國探討加入WTO。

  潘福祥形容:“那個時候,整體市場都嚇死。”

  1998年,中國整體力量較弱,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造成了沖擊。而后1999年,中國探討加入世貿組織,被看成是一個天大的事情,可能會徹底改變中國的企業發展生態。當時的主流聲音是,整體弱小的中國企業,不可能在國際化競爭環境中存活。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回頭看,當時的“利空”理由成為了“利好”。

  2005年至2007年市場大漲上6000點正是WTO之后。事后被分析為使得中國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真正的競爭,提升了實力,一些“不行”的企業消失了,但很多行業龍頭,也在國際競爭過程中誕生。

  潘福祥認為,每一次大的悲觀和調整,實際上都是中國經濟、中國的企業,中國證券市場,重新矯正自己發展方向,尋求定位變化的一次新的嘗試、啟程和洗禮,也可能就是一次鳳凰涅槃式重生的起點。

  信息時代,傳播的共振

  而潘福祥指出,雖然“太陽下無新鮮事”,但當今的市場和二十年的市場卻有一些不同,尤其體現在現代信息傳播效率提高后,市場情緒往往迅速宣泄,無論這種情緒引發市場向上還是向下,都可以形成摧枯拉朽的力量。

  潘福祥表示,目前市場相較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信息效率的提高。信息效率提高,實際對整個市場的運作是一個良性因素,避免了信息的長期失真和信息不對稱,造成部分情況下市場投資者行為扭曲。

  但是另一方面,信息效率提高,會非常容易形成市場情緒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宣泄,甚至矯枉過正。當情緒的凝聚,形成了一種群體的無意識行為之后,會有反作用力。

  朋友圈、微博刷屏的現象,會形成情緒上的共振,然后進而可能產生行為上的共振。甚至對于部分投資者來說,消息的性質來不及判斷,就先憑直覺操作了。

  面對現在的市場,要認識一些新的技術傳播手段,所帶來的市場情緒沖擊,造成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行為的方式影響。

  潘福祥對投資者建議,每個投資者要界定好自己的角色,如果做價值投資,就不要像趨勢投資者一樣,對短期的波動這么看重。投資者也需要盡可能遠離噪音,遠離短期事件和信息推動所造成的擾動。

  短期的市場的走勢可能80%是情緒影響,而如果用長期的、五到十年的眼光來看,情緒的波動幾乎不產生任何作用,最后一定是取決于企業的基本面。

  脫出短期情緒,回歸投資本源

  面對悲觀情緒彌漫的市場,投資者應當如何做出判斷呢?

  潘福祥表示,從傳播的角度上,悲觀的看法和分析容易讓大家形成心理上的共鳴,盡管“現在很多流行的分析觀點,聽起來都是言之成理,我也很認同。但是事物發展規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原理告訴我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共識有時有助于凝聚力量,但是并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

  真正對未來投資做出決策,還要回歸本源,而這個本源就是,“不管遇到多少困難,相信不相信人類還生存,還有衣食住行的需求?”

  潘福祥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整個發展的環境跟20年前一樣沒變化,我們可以更好,但這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外部世界總要有變化。目前市場上的悲觀,一定會逼迫著中國的企業求得在國際競爭中新的生存和發展方式。

  未來,中國企業在對外交往,尤其是高新技術發展方面,遇到的國際的環境可能不會像過去這么順暢,但這倒逼中國企業做出更多的改革和提升,將提高綜合創新能力放到更重的位置上,這是在能輕輕松松掙錢的時候,企業不太愿意去做的事情。

  潘福祥判斷,如果在未來回頭看當下,可能五年、十年以后,會像二十年前中國加入WTO一樣,中國被評價得益于壓力所造就的新契機。

  中國經濟還是世界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只是中美貿易摩擦作為新的變量被加入,這些變量造成的影響,并不具有摧毀性,不是徹底改變運作邏輯,只是增添了一種情緒,或者說是這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一個必然階段。

  每一個時期我們都有每個時期擔憂的事情。每一次也并不比現在更容易應對,在情緒上總覺得每一次都是不得了的事,到最后就是應該脫出當時的情緒,回歸本質。

  而負面情緒肆虐的過程一定處于某一個區域,這個情緒宣泄充斥了一定空間以后,性質會逐漸轉換,從悲觀的情緒向樂觀蔓延,樂觀情緒的比例越來越多。

  后來者“小而美”的破局之路

  作為清華經管學院客座教授的同時,潘福祥也是一位公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者。2015年9月份,清華控股完成收購而控股51%諾德基金股權,潘福祥也在這時接任了諾德基金董事長的職位。

  潘福祥透露,諾德基金當下仍在持續走一條“小而美”之路。諾德是公募基金中的“后來者”,誕生之初就面臨著當下的競爭格局,在夾縫中能存在下來,只能“笨一點”,爭取把一個東西做好。

  2015年9月份,諾德基金在股災期間完成股權轉讓。潘福祥回顧三年以來的諾德基金:“在市場條件并不理想的情況下,權益類規模、公司核心競爭能力,比三年前有所提升。盡管可能與別人比微不足道,但至少這條路是正確的。逆境下的相對提升,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這對諾德彌足珍貴的。”

  華爾街見聞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發現,2015年9月21日以來截至2018年9月20日,1230只可比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共6只基金屬于諾德,其中5只基金為正收益。其中諾德成長優勢混合以52.55%的收益率排名第34位,另5只基金中4只排名可比基金的前四分之一。

  “起碼我們是走在一條正確的道上,”潘福祥表示,此外,他也期待當市場條件更好的情況下,有更高的提升幅度。

  潘福祥透露,投研團隊建設上,確實有所取舍,不可能有很大的能力去覆蓋范圍很廣的行業。投研的團隊建設,主要針對過去20年能夠提供比較好的價值創造能力的行業,而對于周期或能提供超額回報機會比較小的一些行業,則有所取舍,做一些基本的行業性的綜合配置。

  潘福祥表示:“小而美,是作為后來者的無奈選擇,然而做資產管理,就是希望能夠提供在相對風險可控、低波動狀態下,能提供盈利的產品。追求低風險回報的產品,以絕對收益的方式讓投資者盡可能的分享經濟發展的長期成果,這是資產管理行業從業者的一種責任。”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常福強

基金董事長 潘福祥 諾德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17 長城證券 002939 6.31
  • 10-09 天風證券 601162 1.79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
  • 09-27 邁瑞醫療 300760 --
  • 09-13 頂固集創 300749 12.2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