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5月13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經金融監管總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中國銀行發行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務工具的批復》和《中國人民銀行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核準,中國銀行將于5月16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2024年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非資本債券(第一期)。基本發行規模為人民幣300億元。
此前,工商銀行也于5月11日發布公告,宣布于5月15日發行該行2024年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第一期),基本發行規模同樣為300億元。
2021年10月,人民銀行、原銀保監會和財政部聯合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比率提出明確要求: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風險加權比率和杠桿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分別不得低于16%和6%,自2028年1月1日起分別不得低于18%和6.75%。
目前,國內共有5家銀行入選金融穩定委員會最新公布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
業內專家表示,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作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執行TLAC要求過程中,若單純依靠利潤內生補充資本,則可能限制資產投放和增速,因此要更加注重創新設計、發行總損失吸收能力工具,有效達到監管要求,維護經濟金融穩定。
TLAC非資本債券便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創新型債券品種,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為滿足總損失吸收能力要求而發行的、具有吸收損失功能、不屬于商業銀行資本的金融債券。
“TLAC非資本債券的發行,是為了在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遭遇風險時,提升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以來, 五大行陸續發布了TLAC非資本債券發行計劃。
根據五大行披露的相關信息,工農中建交5家銀行TLAC非資本債券擬發行規模分別不超過600億元、500億元、1500億元、500億元、1300億元,合計不超過4400億元。
“TLAC非資本債券作為額外儲備、用于在出現風險時吸收風險的債務工具,有助于提高大型銀行信用穩健性。”曾剛表示,同時,也能夠降低大型銀行的道德風險,進而維護經濟金融穩定。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