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錯失移動支付先機的銀聯,能否通過撒錢補貼給云閃付鋪出一條路?
作者:三秋之客
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ID:sinajinrong)
2004年一天,馬云走進中國銀聯位于上海的總部,拜見銀聯高層。
馬云此行是為了尋求與銀聯的合作,解決淘寶網受困已久的支付問題。彼時,銀聯的總裁萬建華找人評估了項目的可行性后表示,想法很好,但是投入太大,目前我們還在做線下拓展,線上支付業務量太小,最后認為:沒有必要參與。
如今,移動支付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在稱贊移動支付便捷的同時,有時會提到以上關于銀聯與馬云之間的逸事,吐槽一下銀聯當時眼光短淺。然而十四年過去,當時會面的信息如同散落的碎片,已經難以拼湊出完整客觀的真相。
信用卡市場資深人士董崢表示,銀聯當時剛剛建好第一套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統,線下支付才是銀聯的重點。然而,讓銀聯想不到的是,顛覆式創新往往不是在原有生態上競爭,而是開拓一片新的市場。就在銀聯埋頭布局線下支付和海外市場之時,馬云成立了支付寶,依靠電商平臺成為移動支付巨頭之一。
等銀聯意識到移動支付的重要性,卻已錯失了先機。從2017年開始,銀聯重點打造“云閃付”,并不惜“撒錢補貼用戶”。時移世易,銀聯能否收復失地、再戰移動支付江湖?
錯失移動支付市場?
據說,馬云當年去找銀聯,是考慮到PayPal與Visa和Master合作的先例。正是有了這些卡組織的支持,PayPal才可以不用跟銀行簽約,只要是這兩個卡組織的銀行卡和信用卡就可以直接用PayPal支付。
而銀聯拒絕馬云,其實并不意外。當時的銀聯既沒有條件也沒有動力參與合作。一方面,銀聯成立不過兩年,自身還沒有在互聯網上打通銀行,不像Visa和Master有著健全的線上支付體系。另一方面,銀聯在線下系統的聯網通用有著各大部委和商業銀行的大力支持,線上系統并沒有政策支持。
此后,支付寶專注線上支付,銀聯則幾乎壟斷線下支付市場。
十幾年間,銀聯依托商戶、POS機和ATM機搭建起龐大的銀行卡交易系統,筑起一道幾乎不可競爭的線下支付屏障。截至2017年底,銀聯集團合并資產總額為1564.14億,同比增加620.88億,同比增長66%;實現凈利潤101.08億,同比增加43.31億元,同比增長75%,高于2016年同期資產總額42%和凈利潤43%的增速。
即便如此,銀聯還是難以掩蓋錯失移動支付市場的遺憾。
在傳統的支付系統中,銀行卡之間的收單與清算每一筆都要進入銀聯系統,銀聯可以從中獲得卡組織的收益。此外,銀聯還參與了線下收單和支付業務,與銀行直接競爭刷卡手續費中的收單收益。然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與銀行之間的直連,繞開了銀聯系統,對銀聯交易量的分流帶來十分明顯的影響。
起初很長一段時間,支付寶只是一個支付渠道。然而,隨著移動支付的迅速崛起,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支付寶一路攻城略地拿下了第三方支付過半市場。恍然間,大家發現移動支付行業已經成長為一個萬億級別的新興市場,支付寶是其中的一只獨角獸,微信支付則是另一只獨角獸。
但銀聯官方還是一再強調,銀聯與支付寶、微信不是競爭關系。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銀聯從事的是銀行卡轉接清算服務,基于科技形成的支付公司,他們有單獨的支付或收單業務,但銀聯的轉接清算服務牌照他們都沒有,從這個意義上說,銀聯與他們之間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
對于銀聯這個解釋,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認為,銀聯無卡清算平臺對標的是網聯清算平臺,云閃付則是全面對標支付寶。在“斷直連”之后,對于消費者支付來說,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支付機構可以視具體技術情況自由選擇銀聯或網聯。從這一點來看,銀聯與網聯確實是競爭關系,銀聯與支付寶微信也是競爭關系。
“云閃付”戰略防御能否見效?
對于一家行業龍頭公司,最怕一覺醒來發現被用戶拋棄。當消費者們開始轉向移動支付,甚至路邊攤販都開始用二維碼支付,銀聯第一次發現自己被冷落了,就像在睡夢中覺醒的史前巨獸。
十多年特許經營權消失殆盡,在競爭白熱化的移動支付市場旁觀,讓銀聯在內外壓力下,開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反思與改革。2017年,時文朝在銀聯十五周年內部信中向全體銀聯人發問,“為什么資金實力、系統強度、風控能力上都是最佳水準的傳統金融機構,卻不能在移動互聯時代占得先機?”
由此,銀聯全面進入“二次創業”時代。銀聯一方面進行組織架構優化,向科技化和數據化轉型;另外一方面攜手商業銀行進行“反攻”。
一開始,銀聯轟轟烈烈地推廣二維碼支付,然而消費者被優惠力度吸引而來,在優惠活動結束后又決然離去。因為缺乏消費場景和使用習慣的支撐,銀聯最后慘淡收場。2017年年底,銀聯卷土重來,聯合商業銀行共同發布銀行業統一APP“云閃付”,試圖打造移動端統一入口。
“云閃付這一年多來確實有成績,”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表示,“但和支付寶微信還有很大距離,需要銀聯在運營上狠下功夫,也需要傾斜更多的資源?!蓖ㄟ^一年多的時間,銀聯云閃付在兩強爭霸的移動支付市場勉強站得一席之地,但依舊與之差距甚遠。
關于云閃付與支付寶的差距,劉剛認為主要差距在于消費場景和使用習慣。董崢對此分析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背后淘寶和微信的成功。相比之下,云閃付僅僅作為一個支付工具,沒有使用的時候消費者想不起來,需要使用的時候有了更便攜的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替代。
“銀聯焦慮的還是云閃付APP,著急趕超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首先,云閃付APP的商戶覆蓋面遠遠小于支付寶、微信支付,目前僅在大型商超里落地較好,即便落地,但在收銀臺層面執行較差,客戶想用云閃付APP或者在使用“云閃付”APP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沒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那么順暢?!敝袊Ц毒W創始人劉剛表示。
其次,在用戶層面,由于“云閃付”APP本身并無賬戶余額,因此只有當有優惠時才想起“薅羊毛”,優惠結束則束之高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的使用頻率差異較為明顯。
最后,定位為“銀行業統一APP”的“云閃付”,在實際運營中基本上還是靠銀聯自己。銀行推廣的重心和KPI仍是自家APP,所以在推廣資源上對云閃付沒有太多助益,主要宣傳資源仍來自于銀聯。
近期,新任銀聯黨委書記邵伏軍在履新首秀中,闡釋了銀聯未來發展戰略。邵伏軍表示銀聯將以平臺型生態體系為基礎升級開放合作能力,“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將銀聯升級為全新的開放生態組織,無論是境內機構還是境外機構,國際卡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大機構還是小機構,在法律法規框架下,銀聯都愿意積極合作、提供服務?!?strong>此外,邵伏軍還特別強調,銀聯將加快以云閃付為重點的移動支付發展。
“撒錢補貼”能否鋪出一條路?
11月26日,中國銀聯官方宣布云閃付APP注冊用戶突破一個億,聘請歌手毛不易成為“中國銀聯補貼大使”,甚至“毛不易”的名字都變成了宣傳語,“每一毛都來之不易”。
為了備戰雙十二,銀聯在宣傳文案上寫道,“不提高原價,不搞復雜的算法,干脆利落地給一直支持我們的大家減半撒錢”。相比天貓“雙十一”復雜到讓數學差的人干脆放棄的補貼方式,銀聯撒錢方式更加簡單粗暴。讓人不得不感慨,銀聯真是“財大氣粗”。
通過“撒錢補貼用戶”的模式,銀聯云閃付得以在一年多時間積累了過億注冊用戶。但這種獲客方式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內增加注冊用戶、提高交易量,但另一方面只有通過長期的補貼活動才能達到明顯效果。對銀聯來說,補貼活動能夠持續多久?一旦停止補貼,用戶還在不在? 這些問題都還找不到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花自己的錢補貼別人”很痛。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令銀聯肉痛的難題,云閃付的補貼被“羊毛黨”盯上了。
搜索“云閃付、銀聯”等關鍵詞,在QQ上可以發現大量云閃付“羊毛黨”的QQ群,這些QQ群人數少則數百人、多則上千人。在QQ群的公告列表上,顯示著云閃付每一次的優惠信息,還有如何獲取優惠的操作指南。
掌握著大量黑卡、手機、接碼平臺等工具的“羊毛黨”,普通用戶完全不能與之對比。一些對“羊毛黨”沒有防備的公司,在活動初期對此毫無察覺,新用戶注冊踴躍,優惠券一搶而空,交易量大量增加,大家都在舉杯相慶。但是只要活動一停,新注冊的用戶就變成了僵尸,再也不會交易。
根據艾媒北極星-中國移動APP指數,云閃付10月的活躍人數671.09萬人。而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之下,靠補貼已經難以支撐起一個超級APP的崛起。云閃付想和微信、支付寶在移動支付市場三足鼎立,恐怕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市場競爭,只爭朝夕。錯失移動支付先機的銀聯,能否通過撒錢補貼給云閃付鋪出一條路?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