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300億優先股發行闖關應收款項類投資受重點關注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無論是在對興業銀行300億元優先股發行申請的反饋意見里,還是在對青島農商行的發審委員詢問中,“應收款項類投資”這個會計科目的變化,均被證監會所提及。
事實上,這或許也是近年銀行資產負債表中最為晦澀難懂的一個科目。2017年一季度末,A股上市銀行“應收款項類投資”科目余額接近11萬億元,也有銀行這一科目資產占比超過15%,甚至20%。
以興業銀行為例,該行9月末應收款項類投資約1.51萬億元,遠高于其他銀行,這在證監會反饋意見中被重點關注。興業銀行及其發行中介機構均作出詳盡的說明與答復。興業銀行表示,主要系該行適應外部經營形勢變化,堅持差異化和多元化發展,調整業務發展策略,在風險可控和合規管理基礎上,持有相對收益較高的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以優化大類資產配置結構。
關注“應收款項類投資”
截至今年9月末,興業銀行應收款項類投資余額約1.51萬億元,遠高于其他銀行。
根據該行披露的《關于興業銀行非公開發行境內優先股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復》,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該行補充關于應收款項類投資的四項主要內容,包括科目下的產品類型、具體投向、業務收入及利潤占比,以及在去杠桿背景下,此類投資余額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
證監會也關注該行應收款項類投資的決策程序及風險防范安排、減值準備計提情況,相關投資是否具有可回收性及保障安排。興業銀行均逐一作了回應。
近兩年壓縮近6000億
興業銀行首先概括了應收款項類投資的產品分類,主要包括政府債、金融機構債、公司債、理財產品、信托及其他受益權,其中信托及其他受益權占比在60%以上。
截至9月末,該行應收款項類投資余額為1.51萬億元,雖然規模仍是商業銀行中最多的,但已較2016年6月末減少逾6400億元,并連續7個季度壓縮。
在解釋應收款項類投資規模較大,高于其他上市股份行的原因時,興業銀行表示,主要系該行適應外部經營形勢變化,堅持差異化和多元化發展,調整業務發展策略,在風險可控和合規管理基礎上,持有相對收益較高的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以優化大類資產配置結構。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該行應收款項類投資業務的利息凈收入分別達428億元、341億元、200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27%、24%和27%,占當期利潤總額的36%、26%和34%。
興業銀行也表示,自2017年以來,該行順應金融去杠桿和嚴監管趨勢,有序推動業務轉型和資產結構優化,加大傳統信貸及標準化資產構建力度,合理調整應收款項類投資規模。
數據顯示,2017年初至今年三季度末,該行應收款項類投資合計壓降近6000億元,高于其他上市銀行,而貸款總額同期增加7432億元,僅低于五大行。今年9月末,該行貸款總額達2.8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1%,高出資產規模增速約14個百分點。
采取三大風控措施
基于規模數據的變化,不少投資者更為關注應收款項類投資的風險防控,以及資產質量情況,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也對此提出詢問。
興業銀行表示,應收款項類投資業務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該行主要采取三大風險管控措施,保證投資的可回收性,包括強化穿透管理、執行統一授信、分類及考核。
據了解,該行應收款項類投資業務均按照“穿透原則”識別基礎資產信用風險,比照傳統貸款業務進行全流程盡職管理,全面納入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此類投資業務的授信準入也參照全行統一授信政策,根據基礎資產融資人風險程度核定授信額度,審批權限原則上統一上收總行。同時,比照傳統貸款業務的風險分類標準,對每筆業務核定風險分類并計提風險撥備。
公告數據顯示,今年初及6月末,該行應收款項類投資減值準備計提比例分別為0.88%、1.04%,高于其他上市股份行,而同期應收款項類投資業務的不良率分別為0.62%和0.86%。
興業銀行表示,應收款項類投資業務的資產質量要比傳統信貸資產更加優異,計提的減值準備也足以覆蓋業務產生的不良,充分保障業務的可回收性。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