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賀覺淵
中央銀行是金融體系的中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和黨的二十大都明確提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伴_年第一課”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強大”,為金融強國的關鍵核心要素“精準畫像”。在這些關鍵核心要素中,就包括強大的中央銀行。如果說現代央行制度是改革方向,那么強大的央行就是改革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結果。
縱觀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中央銀行的職責定位,主要是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我國也將上述要求寫入人民銀行法。因此,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既是人民銀行法定的兩大中心任務,也是我國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雙目標”,而“雙目標”的實現則離不開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的支撐。
不過,建設強大的中央銀行并非一時之功。正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近日所說,建設金融強國是一個長期目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基本邏輯,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我們將持續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結構、布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從現代央行到強大央行
中央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盡管各國央行成立初期的目的不盡相同,但發展至今現代中央銀行的職責定位、政策目標和政策工具則逐漸形成一些共識和統一范式。
人民銀行前行長易綱曾撰文指出,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是人民銀行兩項中心任務。在這一點上,這些年大家的認識越來越統一。這兩項任務完成好了,就能夠促進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也就能更好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陳彥斌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定位和工作方向與以往有顯著區別,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更加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有力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和實體經濟穩定增長;二是更加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三是更加注重預期管理和增強政策透明度;四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五是央行加強了與財政政策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持續加大了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有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助于提高宏觀調控效率,從而有助于實現當前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也有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從金融自身來講,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有助于應對國際金融體系變化和建設金融強國?!标悘┍蠓Q。
從現代央行到強大銀行,離不開央行擁有實現目標所需各類資源和工具的強大運用能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對記者表示,中央銀行在經濟金融體系運行中發揮著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央行的政策目標要兼顧物價穩定、金融穩定和充分就業等,這要求央行要具備豐富的宏觀調控能力和資源,能建立起完備的宏觀審慎管理能力,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而強大的中央銀行則在建立起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基礎上,突出強調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所需擁有的資源、手段和能力。
陳彥斌也認為,央行的強大應該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強大的央行應該能夠實現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的目標;二是強大的央行應該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三是強大的央行應該具備較強的政策協調能力,從而確保擁有強大的反危機能力。
暢通貨幣供應投放機制
管好貨幣信貸是經濟健康循環的基本保證,也是中央銀行維護幣值穩定的具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招萬招,管不住貨幣都是無用之招?!比嫔羁谈爬酥醒脬y行管理貨幣對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作用。
新時代金融發展面臨新的挑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著力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的角度,受訪專家學者均認為,實現“強大的央行”有必要進一步提高人民銀行的宏觀調控效率,健全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
我國信貸總量規模已較為龐大,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我國銀行體系貸款余額超過20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余額超過300萬億元;近年來,我國每年貸款新增20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0多萬億元。目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量,盤活存量信貸資源,優化信貸結構較為迫切。
如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潘功勝指出,繼續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強工具創新,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從貨幣投放機制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發揮修渠引水、精準滴灌作用。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課題組撰文指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再貸款類的中央銀行交易工具,通過銀行的信貸渠道傳導,市場化是底層邏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不直接補貼企業,不產生尋租空間,能夠取得較好的傳導效果。
從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看,人民銀行新設的信貸市場司有望將流動性引導至“五篇大文章”等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且薄弱的環節。受訪專家學者認為,信貸市場司或將發揮加強銀行信貸傳導效率的職責。
“貨幣發行并非簡單地理解為印鈔發鈔,而是通過貨幣的投放與回籠來調節整個貨幣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四川大學科技金融中心副主任毛道維對記者表示,在現實中,有很多因素阻礙中央銀行投放的貨幣順暢到達實體經濟。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的職能或許就是通過市場手段,消除這些阻礙貨幣傳導的因素。
宏觀審慎管理:
關口前移“治未病”
在保持幣值穩定的基礎上,中央銀行還必須維護好金融穩定,其重要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愈發凸顯,維護金融穩定從立法、建制度到創設政策工具等都在不斷完善。
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曾撰文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央銀行更加關注金融周期變化,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普遍采用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管理和風險防范中發揮更大作用。
之所以強調“雙支柱”,是因為央行的幣值穩定目標與金融穩定目標在現實中可能存在沖突,幣值穩定不一定就能保證金融穩定。例如,在極端情形下,貨幣政策的快速轉向和大幅收緊可能會導致金融不穩定;經濟增長率、失業率等宏觀變量出問題,也會引發不穩定因素,帶來金融風險。在此背景下,宏觀審慎政策著重在宏觀視角下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關口前移“治未病”,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工作。
近年來,人民銀行的宏觀審慎管理內涵豐富且在不斷完善。在完善立法方面,2021年出臺《宏觀審慎政策指引(試行)》,加快推動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修訂,推動金融穩定法立法;在建制度方面,建立和規范存款保險制度,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建立銀行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基于央行評級的分級分類管理機制,開展增量高風險機構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建立國家金融基礎數據庫推動金融業綜合統計等。在創設政策工具方面,建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豐富和完善金融機構資本補充工具等。
目前,我國已構建起維護金融穩定的“四梁八柱”,但金融穩定工作任重道遠,仍需久久為功,統籌發展和安全。特別是,宏觀審慎管理需要與微觀監管制度有效銜接,這也意味著維護金融穩定需要中央與地方、央行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協調配合,共同發力。
“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并不局限于中央銀行自身,而是涉及金融監管、風險處置機制建設等多方面。從我國情況看,后兩者存在差距較大,需要立足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一體規劃、統籌推進。”中信金融控股公司風險合規部總經理、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原副局長趙先信撰文稱。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下階段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做出詳細部署。人民銀行在傳達學習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時明確,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等的關系,穩妥處置重點區域和重點機構風險,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做好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推動建立防范化解風險長效機制。綜合施策,穩定市場預期,堅定維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等。
有效管理和引導
市場預期成“必修課”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更加注重通過前瞻性指引等方式加強與市場的溝通,這被普遍認為既有利于提高貨幣政策效率,也有助于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效管理和引導市場預期,已成為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一項“必修課”。
陳彥斌表示,預期管理通過加強與公眾的信息溝通,引導公眾預期向政策目標靠攏,從而提升貨幣政策效率。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進一步發揮中國特色預期管理的優勢,更好地穩定市場預期:一是央行可對廣義貨幣(M_[2])增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以及利率等重要指標給予更明確的量化目標;二是實施更明確的前瞻性指引,以提振市場信心;三是要更好地發揮中長期規劃的預期管理作用,比如更好地以此帶動短期預期管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上述提法隱含了預期管理的意思,放在當下看就是要讓貨幣政策操作避免出現通縮預期,減輕社會融資規模與通脹之間的背離。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