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資產管理業務蓬勃發展、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不斷深化,理財產品規模不斷擴大,銀行理財機構逐漸成為理財市場的中堅力量。逐浪財富管理大時代,銀行理財機構如何把握時代機遇,迎接市場新考驗?新浪財經《理財會客廳》本期對話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副院長沈艷。
在沈艷看來,數字金融的蓬勃發展對于切實推動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字金融的出現,不僅降低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交易等成本,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讓金融服務觸達更多有能力償還、有切實金融需求的人。
此外,針對老年人遭遇的數字鴻溝問題,沈艷表示,不能因噎廢食,要加大推進數字基礎設施的構建,以此幫助老年人更方便快捷的使用數字化服務。同時,適老化產品改造亟需金融機構在大量調研了解實際需要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老年人需要的產品。
“過去的財富管理主要針對高凈值人群,‘一對一服務’門檻也相對較高。”沈艷表示,現如今,通過AI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機構可以通過此類低成本方式對客戶進行陪伴式服務,為客戶實現多元化財富產品配置提供新的可能。
數字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發展,投資者教育問題亟待加強
新浪財經:近年來,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為核心的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為金融業帶來了創新機遇。在您看來,中國數字金融發展的現狀及優勢是什么?未來趨勢如何?大力發展數字金融的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沈艷:數字金融是指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中,并用之改善金融服務,由此,金融領域便會涉及支付、信貸、投資、理財、財富管理、保險、央行數字貨幣等多個方面。
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在超大規模市場方面依然優勢明顯,同時也具備一定程度的后發優勢,尤其是在移動支付領域,目前已取得全球領先地位。
同時,服務長尾客戶也是我國優勢之一。我國人口眾多且擁有巨大市場,為金融行業蓬勃發展催生出新的發展機遇。傳統金融服務覆蓋的人群相對較少,而數字金融的出現,不僅降低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交易等成本,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讓金融服務觸達更多有能力償還、有切實金融需求的人。因此,數字金融的蓬勃發展對于切實推動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數字金融的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務觸達到更多人群后,又將滋生出更多各式各樣地新業態,比如,共享單車的開發與數字支付發展水平密不可分。
針對數字金融發展的未來趨勢,首先,未來或將有更豐富的場景與數字金融相貼合,從而更加滿足人們的日常所需。
其次,從促進消費的角度看,促進消費金融可以看做是數字金融1.0階段的重要成績。通過數字金融,當期資金不夠充裕但想要消費的人群得到了資金支持。當下,數字金融進入2.0階段,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需要更多在利用數字金融技術解決中小微企業貸款貴、貸款難問題,以及支持科技創新等,由此幫助該類企業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從而促進整體消費水平。
另外,數字金融在推動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大部分現有業務主要在境內完成,也有部分數字金融相關業務正在考慮出海。未來,數字金融或將借助央行數字貨幣,幫助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發展,并推動和提高人民幣在國際當中的地位。
新浪財經: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相較于傳統金融形式,您認為我國當前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沈艷:“普”是指金融服務可觸達到的曾經沒有接觸過的人群,國際上也稱之為包容性金融;“惠”是指使用相對較為便宜的價格去實現“普”。
從普惠金融的發展機遇來看,一方面,普惠金融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以往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需上門審核借款人資質,但現如今可利用數字技術遠程實現資質審核過程;另一方面,豐富的大數據信息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優質的風控手段。
總體來看,首先,普惠金融擴大了服務規模;其次,普惠金融提升了業務效率;最后,普惠金融改善了用戶體驗。
從挑戰角度看,一方面,當數字技術將新的金融手段展現給大眾時,其中一部分人群會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便捷,但另外一部分人群會被隔絕在外,導致數字鴻溝等問題的出現。
另一方面,當“普”將金融服務擴充到更多地區時,部分沒有償還能力、金融知識不足的人群可能會陷入不必要的債務陷阱,從而難以承擔更多的風險,曾經的P2P便是教訓之一。因此,投資者教育問題亟待加強。
金融機構需通過大量調研設計適老化產品,加大推進數字基礎設施的構建
新浪財經:現如今,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更加智能化,但對于老年群體來說卻形成嚴重的數字鴻溝。您認為,當前應如何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在此期間,金融機構又應當如何做?
沈艷:針對數字金融對老年群體的影響,目前主要有兩方面發現:一方面,從老年人防詐騙角度看,數字技術增加了老年人被騙子觸達的幾率,此為不可否認的事實。有些老年人原本不會使用手機上網,但當老年人觸及網絡后,便會存在被詐騙的概率和風險,此為“曝露效應”。
但另一方面,從“學習效應”看,老年人又可以通過學習認識到詐騙問題的存在。即互聯網的使用增加了老年人被詐騙接觸的發生率(曝露效應),但卻減少了他們實際被騙的可能性和損失金額(學習效應)。我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雷曉燕教授、中山大學的楊玲教授的研究發現,目前“學習效應”處于主導地位。
因此,針對老年人所遇到的數字鴻溝問題,不能因噎廢食,還是要加大推進數字基礎設施的構建,以此幫助老年人更方便快捷的使用數字化服務。比如,幫助老人在家中安裝無線網絡,或者使用老年機等電子產品。
其次,銀行等金融機構必須知曉老年人群與年輕人群相比存在的數字問題差異,比如,各大銀行可以通過提高手機銀行APP適老版性能,改善和升級老年人的使用環境。
適老化產品改造亟需金融機構在大量調研了解實際需要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老年人需要的產品。由于不同地區的老年人對金融類產品的使用習慣不同;生活在城市和農村的老年人使用習慣又有所不同。因此,金融機構需要通過大量的調研,來設計不同版本的適老化產品,以此來幫助老年人改善使用環境。
總體而言,老年人能夠用較為方便快捷的數字基礎設施是解決數字鴻溝的第一要務;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需要對自身產品進行適老化改造,建議設立對老年人友好的手機版本和金融產品,提升服務體驗。
另外,比起年輕人群,老年人群更加脆弱,金融機構和政府相關機構也可聯合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工作,不要讓老年人的財產因使用數字技術被騙,從而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
事實上,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做線下服務的網點工作人員,也可以幫助老年人適應數字技術。比如,有些老年人在銀行柜臺辦理業務前,可能并不知曉其可以在手機上辦理銀行業務,工作人員可以趁此機會向老年人普及相關知識,以方便其盡早適應數字技術。
新浪財經:隨著科技的發展, 數據愈發成為財富管理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您看來,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們如何在實現財富管理數字化的同時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如何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助力財富管理業務轉型?
沈艷:從廣泛意義上看,數字金融發展的過程必然是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的過程。
一直以來,數字金融正在解決兩大方面問題:一方面是信息不對稱中的“道德風險”問題,另一方面是信息不對稱中的“逆向選擇”問題。數字金融所依據的“數據”的根本作用,便在于幫助和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
發揮金融數據要素價值,有助于數字化財富管理發展。財富數字化管理的根基,在于金融數據要素價值的發揮。而金融數據要素價值的優劣程度,取決于不同財富管理機構對同等個人所呈現的信息挖掘能力。
此外,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從三大方向助力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發展。
首先,客戶定位將更加精準化。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幫助工作人員精準的完成客戶畫像,從而分析不同客戶在何種情況下易出現相對不理性的行為,并幫助客戶應對這些問題。
例如,當發現客戶在持有某產品時出現恐慌情緒,機構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給予客戶相關數據或實時信息,從而更好安撫客戶情緒,同時幫助客戶應對各類突發情況。
其次,為陪伴式客戶服務提供更多可能。過去的財富管理主要針對高凈值人群,“一對一服務”門檻也相對較高。現如今,通過AI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機構可以通過此類低成本方式對客戶進行陪伴式服務,為客戶實現多元化財富產品配置提供新的可能。
最后,為助力財富管理機構在資產管理及配置方面發揮更好作用。財富管理機構借助大數據分析,能夠對市場行情、波動等情況產生更加清晰、實時、準確的了解,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策略做好資產配置等工作。
數字化時代趨勢不可忽略,理財師應做好陪伴式客戶服務
新浪財經:您認為理財師在財富管理行業深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
沈艷:首先,數字化時代趨勢不可忽略,理財師需要提高自身接觸面的廣度、觸達力的敏銳度等,更高效準確的獲取全球資訊、宏觀經濟信息,深刻了解對中國市場的影響,隨時隨地幫助客戶答疑解惑。
其次,數字化時代下的理財人群正在發生改變,理財師應對其客戶有更加精準的認知和定位,不僅局限于客戶的基本資料內容,還需要做更加深入的調研,期間可以利用低成本的數字技術去服務更多人群。
最后,陪伴式服務十分重要。現今時代下有許多未知和不確定的事態發生,理財師需要在客戶陪伴和服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同時,將投資理財與投資者教育無縫銜接,幫助投資者在理財過程中擁有更佳體驗。
責任編輯:潘翹楚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