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夜,全球資本市場均風聲鶴唳,國際金融巨頭摩根士丹利卻堅定地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落下一子:入股中國公募基金公司,即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這以后的15年里,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飛速發展,產品數量從400多只增長至超過萬只,管理規模從不足2萬億元增長13倍至27萬億元。現在回過頭來看“大摩”當時的行為,有人評價這是其長期主義和戰略定力的體現。
隨著行業的壯大,如今在中國的公募基金市場中,已經開始廣泛流傳著所謂的“派系”之分,如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個人系等。2023年以來,多家新設外資公募或合資公募轉外資獨資申請的獲批,讓“外資系”這一新“派系”備受關注,全球頂級玩家的加碼,會帶來哪些新“玩法”,是行業和投資者都關心的問題。
作為國內第一家外資相對控股合資公募,第七家外資獨資公募,摩根士丹利基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合資15年:終于成為“大摩”
將時間回撥到2003年,摩根士丹利基金最早其實是一家內資基金公司,彼時叫巨田基金;2008年,隨著摩根士丹利入股,正式成為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并更名為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1
危機中尋找生機
2008年,初為摩根士丹利華鑫合資公募基金公司時(下稱“摩根士丹利基金”),公司面臨著內憂外患。當時,由于股權處置的原因,一直沒能發行新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萎縮到十幾億,人員流失嚴重。
與此同時,那一年的A股大幅下跌,最終,上證指數一度跌至最低1664點。偏股混合基金年內平均虧損幅度超過48%,據統計,基金行業當年虧損的金額接近之前十年的盈利。
未來的路怎么走,是當時擺在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及摩根士丹利基金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據悉,摩根士丹利在全球各地一貫的經營管理理念是聘用熟悉當地市場的本土化專業團隊,且注重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有機結合,而不是直接派駐人員。
該公司的新任總經理選擇了在海外和國內基金市場均有豐富經驗的于華,在這之前,其已在一家頭部基金公司任總經理近5年時間。
隨著新任總經理走馬上任后,在摩根士丹利的支持下,摩根士丹利基金招兵買馬,管理層、投研和銷售條線都引進了不少行業內非常優秀的管理和專業人才,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經過兩年多積極且充分的準備,2010 年,大摩領先優勢和大摩資源優選凈值收益率雙雙殺入同類型基金排行榜的前十名。受益于業績的驅動,在基金行業管理資產縮水6.46%、份額規模減少1.89%的當年,摩根士丹利基金逆市爆發,以281.5%的資產規模增長率和318.6%的份額增長率奪得業內雙第一。規模、業績雙贏,摩根士丹利基金成為當年不折不扣的黑馬基金公司。
2
有所為有所不為
2015年,上證指數在2個月的時間內跌至2900多點,最高跌幅達42%。不久后,2016年,“熔斷”事件再度重擊市場。
彼時,誕生于2007年的分級基金也在這個階段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和“至暗時刻”。由于分級基金特殊的收益分級和B類份額高杠桿設計,其在2014年~2015年迎來一輪大發展,行業趨之若鶩,最火爆時分級基金規模一度攀升至5000億左右。然而,隨著2015年下半年股市大跌,B類份額在下跌時的杠桿效應導致部分持有人損失慘重。隨后,分級基金被監管叫停,如今已退出歷史舞臺。
在這樣的背景下,分級基金走向落寞,保本基金則迎來了井噴,2016年僅上半年新成立的保本基金規模就占到當年公募發行總規模近四成。但由于當時的保本基金是“有條件”的保本,保本策略可能會失效,容易對投資者形成誤導,不久后,保本基金同樣被叫停,走向清盤或轉型的命運。
那幾年,不少基金公司憑借發行分級基金和保本基金實現了規模快速上漲,當年的摩根士丹利基金卻顯得與市場“格格不入”。據了解,當時在公司內部也經過了多輪深入討論,但出于對產品風險以及投資者長期利益的考量,該公司最終還是決定不參與布局此類產品,錯過了管理規模短期內快速增長的機會。
如今看來,這種決策卻也成功地規避了后期發展中的風險,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這恰恰也是摩根士丹利帶給公司的重要影響——縱橫全球資本市場近90年、歷經數次金融危機和市場的“潮起潮落”后,更加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的意義。短期來看,這樣的做法可能并不精彩,但長期會更加可靠。
盡管2015年~2016年該公司規模增長并不出眾,但在2017年,摩根士丹利基金再一次迎來了合資之后的黃金時代,公司產品業績從主動權益、量化到固收遍地開花,并攬獲十大“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十大明星基金公司”等多個重磅獎項。
3
重團隊勝于重個人
摩根士丹利基金在摩根士丹利入股十年后,迎來了新的掌門人,王鴻嬪在2018年5月出現在摩根士丹利基金員工名單之列,2019年4月,正式出任總經理。
王鴻嬪是公募基金行業的傳奇人物,她曾參與籌建國內另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并出任總經理,在掌舵期間創下超千億規模的發行神話。
就在她上任摩根士丹利基金總經理后不久,證監會核準了摩根士丹利基金股權變更的申請,摩根士丹利晉升為摩根士丹利基金第一大股東。這也意味著,摩根士丹利基金成為國內首家外資相對控股的公募。
王鴻嬪履新后面臨的重大任務就是實現摩根士丹利基金與摩根士丹利的標準接軌,重新梳理和整合公司章程、制度、管理框架、內控等。
據悉,來到公司后的近一年時間里,王鴻嬪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投研體系的調整上。包括研究員提拔、內部培養和團隊梯隊建設等方面都迎來新的變化;并從長期投資的角度,加強了對部分領域的研究,將基金經理風格和產品風格進行匹配,發揮投研人員的能力和優勢;還重新組建量化團隊,引進外部人才,開始布局跨境產品等新的產品線。
這期間,摩根士丹利基金專注“練內功”,沒有發行新產品。此后,公司的業績逐漸得到明顯改善,先后攬獲“固定收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金牛進取獎”等行業大獎。
近些年,摩根士丹利基金在與摩根士丹利標準接軌方面已經初有成效。比如,不同于行業普遍打造“明星基金經理”的做法,其反而是將“打造明星團隊”置于更優先的位置,打造團隊的競爭力,而不是單個人。王鴻嬪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更重視整個公司的團隊實力。
全資時代:持續“加碼”中國
摩根士丹利多年來一直在尋求全資絕對控股摩根士丹利基金,這一夙愿終于在入股15年后得以實現。
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核準摩根士丹利成為摩根士丹利基金的實控人;6月,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更名為“摩根士丹利基金”;7月,完成股權變更。由此,摩根士丹利基金正式成為一家外資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也是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在中國內地的唯一公募基金公司。
更多的跡象顯示,摩根士丹利對中國業務非常重視且長期看好。
近日,公開資料顯示,摩根士丹利基金將注冊資本從2.5億元人民幣擴充至6億元人民幣,增資幅度高達140%。這是今年目前行業內最大的一筆增資,摩根士丹利在完成股權交割后馬上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摩根士丹利基金的發展,似乎也傳遞出其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信心。
回到最初的問題,國際巨頭如此“加碼”,會帶來哪些新玩法?
國內投資者大多以“大摩”或國際頂級投行熟知摩根士丹利,但其實摩根士丹利也是名副其實的全球資管巨頭,旗下三大業務條線之一即前文提及的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成立于1975年,在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45年的資產管理經驗。截至今年6月末,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達1.4萬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10萬億元。
“由外資全資控股以后,公司的文化、投研體系、治理理念等方面或將進一步靠近母公司,從而獲得一些區別于國內公募基金的發展要素,這或許會對公司的產品線、投資風格等起到積極作用。”在業內人士看來,該公司此前的本土經驗,以及摩根士丹利在主動投資、跨境投資、可持續投資和養老投資方面的全球資源和專業累積,或將碰撞出更具獨特性、前瞻性、可持續性的別樣火花。
而在近期的交流中,該公司透露出將更多借助和引入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優秀的主動管理能力和全球投資優勢,繼續堅定地走主動管理之路,突出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的管理能力,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回報,并助力中國投資者全球配置優質資產的發展思路。
好消息接踵而至,國家外匯管理局披露數據顯示,摩根士丹利基金已于7月獲批1.2億美元的QDII投資額度。這或許是摩根士丹利基金未來以嶄新的姿態面向市場和投資者的一個新機會。近年來,國內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持續升溫,但從投資結構來看,目前大多數QDII基金主要投資美國和中國香港市場的中概股,其他市場或品類優質標的依然比較稀缺。而基于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在全球市場的“先天優勢”,摩根士丹利基金可尋求具有投資潛力的市場和資產,推出更多契合國內客戶需求、類型豐富且具備優勢的全球配置QDII產品。
“全球智慧,全心為你”,打開摩根士丹利基金的最新官方網站,八個大字映入眼簾。讓全球先進的投資研究資源和能力、風險管理經驗和技術扎根中國,服務中國,這或許是其最新的愿景,以及向中國投資者許下的承諾。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