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控時代即將開啟
經濟觀察網 胡群/文 金融控股公司的樓梯響了近20年后,終于即將見到真容。
6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的兩份公告顯示,已受理中國中信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許可申請。
早在2002年,國務院即批準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平安集團為三家綜合金融控股集團試點。2012年9月17日,央行、銀監會等聯合發布的 《金融十二五規劃》稱,“引導具備條件的金融機構在明確綜合經營戰略、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開展綜合經營試點,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與水平。引導試點金融機構根據自身風險管控能力和比較優勢選擇金融業綜合經營模式。推動中信集團公司和光大集團公司深化改革,辦成真正規范的金融控股公司。”
謀求金融全牌照
按照《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及《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金融機構類型包括:商業銀行(不含村鎮銀行)、金融租賃公司 ;信托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機構。
目前中信有限公司有五大板塊:綜合金融板塊、先進智造板塊、先進材料板塊、新消費板塊、新型城鎮化板塊。其中綜合金融板塊分別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擁有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牌照,但上述公司旗下還包括華夏基金、中信保誠基金、中信期貨、百信銀行、信銀理財、中信金融租賃、中信消費金融等金融公司。
中信股份官網顯示,綜合金融服務板塊致力于成為綜合金融服務引領者,以申請設立金控集團為契機,深化金融業務之間的協同,打造統一金控平臺,并做強做優金融細分領域,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光大集團旗下金融公司分別有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信托、光大保險、光大金控、光大金租、光大理財、光大保德信基金、光大永明資產管理、光證資管等。
普華永道認為,金控監管規定的核心是明確了如果非金融類企業實質控制兩種及兩種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則可能需要成立金控公司。由于一些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融資租賃、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私募基金的規模也較大,可能會在牌照申請過程中被歸入“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金融機構”納入監管。
當前,中、農、工、建、交等國有銀行,以及華融、信達、東方、長城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各自擁有了證券、投行、保險、租賃、基金等公司,金融控股模式已基本成型。實際上,部分股份制銀行(或其母公司)也在通過多種方式謀求發展金融控股公司。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參股、控股金融子公司,以及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通過招商局集團、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保險,間接謀求金融全牌照等。
2018年11月,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披露5家金控試點公司,分別為:招商局集團、螞蟻金服、蘇寧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和北京金控。
“現有金控平臺在不調整牌照的情況下,共有32家需要 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普華永道根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中定義的非金融類企業形成的金控公司的五種類型,梳理現下符合設立金融控股公司要求的企業集團數量。由于“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金融機構”的范圍仍需監管機構進一步明確,因此本次僅歸納《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中已明確的前五類金融機構。分析發現,有2家大型企業、 12家央企、12家地方企業、5家民營企業、1家互聯網企業需要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為何金融機構都竭力打造金融全牌照經營模式?
以銀行為例。在銀行的展業中,交叉銷售被證明是一種實用、可靠且有效的方式。有銀行數據顯示,同時持有某商業銀行四個以上產品的客戶,其流失率小于1%。
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交叉銷售體系?有銀行人士表示,交叉銷售的核心不在于所推薦的產品,而在于推薦的對象。了解客戶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提供精細化的金融產品組合和持續服務,建立長期有效的資產管理,才是現階段商業銀行交叉銷售的正確打開方式。
然而,如果推薦的對象是企業,則銀行的產品難以滿足其需求,這也是很多銀行希望申設更多金融牌照的原因。
“為了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分業經營在現階段是必要的。但是對一個企業而言,需要的是綜合金融服務、一體化金融服務,所以協同能夠有效防范風險,在進行風險隔離的前提下給企業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中信銀行廣州分行行長金喜年表示,中信集團各金融子公司正在發揮“一個客戶,一個中信”的協同優勢,在合法合規前提下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場景、全生命周期的專業綜合金融服務。
構筑防火墻
已于2020年11月1日施行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中明確提出金控的兩級風險管理模式,并要求建立資本補充機制以及風險隔離機制,加強關聯交易和資產負債管理等。尤為值得指出的是,該提出金控公司內部可以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并經客戶書面授權或同意的前提下共享客戶信息,并通過共享銷售團隊、信息技術系統、運營后臺等方式規范發揮協同效應。因此,如何做到客戶信息的共享或協同,將考驗金控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及法律合規能力。
“我國金控集團起步于改革開放時期,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多種經營業態,具有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等優勢,對完善我國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業整體競爭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多層級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多元化的業務布局,金控集團也面臨著風險復雜度高、傳遞性強、疊加效應大、信息嚴重不對稱等難題,風險管理難度遠高于一般金融企業,傳統的管控模式難以直接套用。”2020年12月16日,《中國金融》發布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的署名文章。
該文章指出,當前金融風險防控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前所未有。光大集團借鑒國內外先進實踐案例,立足于自身經營實際和風險特征,首次提出金控集團“三線四墻”全面風險管控體系:嚴守業務經營、管理支持、審計監督的“三道防線”,筑牢戰略、體制、制度、信息的“四道防火墻”。
戰略防火墻主要著眼于頂層設計,引導多級法人緊密圍繞集團戰略引領,聚焦核心主業,避免戰略偏離風險。體制防火墻從治理角度入手,聚焦幾個關鍵方面:一是組織框架上,要遵循“集團適度多元、子公司專業化經營”的原則,子公司層面術業專攻,集團層面加強協同,避免出現“大金控”套“小金控”的現象;二是股權結構上,要形成清晰簡明的股權關系,壓縮管理半徑,提升運行效率,強化扁平式管理;三是治理體系上,要建立全面覆蓋、嚴謹合規的授權體系,集團總部緊抓系統性重要事項,構建適應《金控辦法》的治理體制;四是治理能力上,要勇于創新開拓,順應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制度防火墻的構建是項需長期堅持的復雜工程,難以一蹴而就。金控集團應以監管要求為基本遵循,優先建立緊要的管理制度,明確風控底線和責任,強化上下合理銜接,最終建起一堵實用、管用、全面的制度防火墻。信息防火墻包含兩面性,既要促進金控集團數據的高效協同共享,又要保障信息共享的安全、合規。其中,安全與合規是根本,要依法依規確定信息共享范圍、數據用途、保密責任,加強系統及網絡安全建設。在此基礎上,高效協同共享是核心,要提升數據共享的時效性、準確性,增強數據分析運用能力。為破解數據安全共享的難題,光大集團設立了數字化協同實驗室,從重點協同場景切入,創新數字化協同方式,最大化發揮數據價值。
數字驅動
數字科技正在驅動金融快速發展。
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個人或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資產化趨勢明顯。每個子公司都有各自數據,部門之間的數據往往都各自存儲,各自定義。每個部門的數據就像一個個孤島一樣無法(或者極其困難)和企業內部的 其他數據進行連接互動。
“這就是數據孤島。” 同盾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的《知識聯邦白皮書》指出,數據孤島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還有更多是邏輯上的孤島。每家企業都會有業務數據的產生,有對數據保存和使用的需要,不同企業對數據的定義和使用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所以各企業之間的數據在邏輯上就不能互通。
如果不能打通數據孤島,金控公司各子公司很難協同,數據出現脫節,勢必給帶來重復多次采集、數據冗余的問題,甚至數據一致性和正確性也可能無法保證;在涉及多工作模塊數據時不能有效共享互動,會導致數據的價值不能得到真正體現,以致對企業的決策支持只能流于空談。 但打通數據孤島,又對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提出新挑戰。
當前,個人或企業信息資產包括房產、存款、汽車、保單等已成為信貸或各種交易的依據。簡單直接共享這些數據資產無法保護用戶隱私。如果數據不能共享,可以保證數據對外不可見,但也不利于數據經濟價值的發掘。
《知識聯邦白皮書》認為,把數據資產根據場景提取有用的知識,把知識開放共享才是保證數據可用的一種合理解決方案,這就是資產知識化。從數據資產化和資產知識化可以 看出一種數據應用的新趨勢——數據可用不可見。
隨著數字科技的進步,金控公司有望在合法合規前提下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場景、全生命周期的專業綜合金融服務。當前,中信集團、平安集團都在探索通過旗下金融機構協同為企業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在金喜年認為,平安集團的協同是頂層設計,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中信集團的優勢在于金融+實業的產業,且擁有金融全牌照,其旗下證券、基金、信托、期貨等公司已成長為市場領先者。
中國平安年報顯示,至2020年12月末,中國平安個人客戶數超2.18億,較年初增長9.0%;全年新增客戶3,702萬,其中36.0%來自集團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客均合同數2.76個,較年初增長4.5%;互聯網用戶超5.98億,較年初增長16.0%。
中信銀行2020年財報顯示,協同是中信銀行的一張獨特名片。作為中信集團最大的金融子公司,協同是放大中信綜合優勢的重要方式,也是支撐中信銀行戰略發展的重要力量。中信集 團長久以來形成的“金融+實業”的獨特優勢,以及國際化發展的特有基因,奠定了中信銀行為客戶提供“境內+境外”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的基礎。2020年,中信銀行聯合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等中信集團金融子公司為客戶提供的聯合融資規模達 10,782 億元,同比增長68%,首次突破“一萬億” 大關。
責任編輯:趙子牛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