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保監會點名后重拳出擊,4家大行被罰1862萬!貸款資金違規入市為何屢禁不止?
最近一周,銀保監會兩次公開點名存在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的現象,并提出要堅決糾正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等行為。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監管針對資金違規入市的處罰力度明顯加強。僅在7月16日、17日兩天就開出了7張相關罰單,被罰金額總計達1862.22萬元,涉及平安銀行、北京銀行、郵儲銀行、以及廣發銀行等多家大型銀行。
近期股市忽漲忽跌,同時也引發了市場針對股市隱形杠桿的猜想。在市場利率處于下行通道的過程中,一些針對個人客戶的消費貸、抵押經營貸業務的信貸資金,均有流入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監管雖然對信貸資金入市一直保持打擊,但禁而不止,存在多方面原因。
4家銀行累計被罰1862萬元
此次被罰的多家銀行中,北京銀行收到的罰單最多,北銀及其分行一天內被開出4張罰單,總計罰款達到700萬元,僅次于平安銀行,其中有3張罰單與違規發放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有關。
北京銀保監局的處罰信息顯示,北京銀行因違規收取相關費用,個人貸款自主支付管理薄弱、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房市;同業投資對資產轉讓業務承擔回購義務,同業投資資產風險分類調整不及時等原因被處罰150萬元。
北京銀行北京分行因為違規發放貸款、延緩風險暴露,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回流用于歸還股東投入土地款,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等違規行為,被處罰390萬元罰款,對主要負責人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
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因為服務收費“質價不符”、向客戶收取不合理費用,貸后管理不到位、部分貸款資金轉存定期存款并續作存單質押貸款,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燈違規行為,被處罰120萬元罰款。
平安銀行北京分行被罰金額最大,達到777.22萬元。
北京銀保監會的處罰信息顯示,平安銀行北京分行因采取不正當手段發放貸款,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二手房按揭首付比例不符合規定,個人貸款業務內控管理存在多項缺陷等多個違法違規試試,被責令改正,并給予罰沒款合計777.22萬元的行政處罰;對相關人員劉某給予禁止3年內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
除北京銀保監會大力進行整治以外,銀保監會廣東監管局也在近期開出罰單,主要涉事單位為廣發銀行。
銀保監會廣東監管局的處罰信息顯示,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因為未向持卡人披露信用卡總授信額度信息、未審慎設定信用卡預借現金業務授信額度、未有效履行信用卡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原因,被處罰180萬元。
7月15日,廣發銀行因貸款分類、從業人員處罰信息報送、信用卡“財智金”業務貸后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問題,被處罰220萬元。
此外,銀保監會亳州監管分局也在16日這一天連開3張罰單,其中一張明確指出與資金違規入市有關。郵儲銀行亳州市分行因個人消費及經營性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被罰款25萬元。
銀保監會公開點名后重拳出擊
在短短幾天內,銀保監會已經兩次點名“資金違規入市”的亂象。
7月14日,銀保監會通報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存在的突出問題,其通報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執行不到位,過渡期業務整改不到位,新業務違背禁止剛性兌付要求等;非標投資業務管控不力,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違規投向房地產領域等。
7月11日,銀保監會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部分市場亂象有所反彈。一些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圖卷土重來。企業、住戶等部門杠桿率上升。部分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資產泡沫。
今年4月深圳樓市市場火爆,被指出在背后,實際上是有部分買房者通過借道房抵經營貸“曲線”進行炒房,這一亂象被曝光后,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并采取監管措施。
在強監管下,銀行消費貸進入樓市、股市雖然遭遇一定的封堵,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貸款違規流入市的現象并未完全消失,監管處罰力度因此逐漸加大。
以此次廣發銀行被處罰的信用卡“財智金”業務為例,據了解該業務為現金分期業務,實際上是一種透支轉賬分期還款的信用卡服務,款項按規定僅可用于日常個人消費,審批通過后,款項將劃轉至申請人的同名儲蓄賬戶。
廣發銀行一位信貸專員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一般而言“財智金”最高申請額度為5萬元,可以分3~24個月期限還款按照現金分期手續費率收取手續費,折算對應的年化手續費率為:0~21.46%。實際年化費率因選擇辦理的還款方式、每月實際天數、提前還款等不同情況而有差異。
本次對“財智金”業務的行政處罰依據中包含《關于進一步防范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證券公司業務往來相關風險的通知》第三、四、五點。據記者查詢發現,第三、四、五點分別指出了嚴格禁止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炒股、加強個人消費信貸管理,防止消費貸款變相流入股市,強化貸款“三查”制度,加強貸后資金監督。
此外,行政處罰依據還包括《中國銀監會關于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該條規定商業銀行個人信用卡(不含服務“三農”的惠農信用卡)透支應當用于消費領域,不得用于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換言之,“財智金”的信貸資金因為流入非消費領域而被處罰。
貸款違規入市存在監控難題
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指出,疫情之后為了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及財政政策,降低中小企業及居民的融資成本,各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消費貸的利率也在這背景下降。而利率下降的另一面,自然降低了住房投資者利用金融杠桿的成本。
資金流向管控一直是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一大難點。
“信用卡業務大多采用‘受托支付’模式,即銀行把錢直接打到借款人需要付款的商家那里,資金流向清晰?!币晃粐写笮行刨J經理此前介紹,相比之下,現金分期或者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則是銀行將貸款資金直接打入借款人賬戶,再由借款人去支配這些資金。因此,資金究竟流向何處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第三十三條則指出,個人貸款資金應當采用貸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對象支付。
但實際情況是,個人貸款不超過30萬元、貸款資金用于經營不超過50萬元,借款人可以采用自主支付方式。上述國有大行信貸經理指出,“自主支付模式下,借款人將錢轉多幾手,銀行這邊基本監測不到?!?/font>
銀行如何查找信貸資金流入非消費領域?一位銀行內部人士介紹稱,銀行現有的技術手段,只能監測到貸款資金的第一手流向,至于第二手及以后的資金流向,銀行很難查到。
如果信貸資金在同一張銀行卡里,那么無論倒多少手,銀行都能查到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情況;如果借款人將信貸資金倒換到其他銀行賬戶,目前而言追溯難度較大;最后一種是客戶將消費貸資金套現,再以現金方式存到其他銀行的賬戶,就很難證明是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市、股市。
7月17日,銀保監會制定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應根據自身風險管理水平、互聯網貸款的規模和結構、應用場景、增信手段等細化受托支付限額管理,明確要求消費類個人信貸額度不超20萬,貸款資金用途不得用于房產、股票、以及固定資產和股本權益性投資等。
銀保監會日前指出,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嚴查亂加杠桿和投機炒作行為,防止催生資產泡沫,確保金融資源真正流向實體經濟中最需要的領域和環節。將持之以恒依法打擊相關領域出現的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對于典型問題加大曝光力度,對于落實不力的銀行保險機構及時采取監管措施。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