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甚囂塵上 應對美元霸權威脅不必緊張

“去中國化”甚囂塵上 應對美元霸權威脅不必緊張
2020年07月20日 01:40 證券時報

  原標題:“去中國化”甚囂塵上 應對美元霸權威脅不必緊張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美國近期在貿易、科技領域發起的諸多摩擦,以及在金融領域出臺限制性措施的潛在風險的上升,讓市場開始關注未來爭端向金融領域延伸的可能性。年初以來,針對美聯儲在疫情期間與諸多外國央行建立貨幣互換機制但未與中國央行合作,有學者提醒要警惕世界金融“去中國化”。不過,從市場的反應看,更多關注的是未來美國究竟是否會利用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的霸主地位,對中國切斷進入美元支付清算系統。

  綜合多位受訪的資深金融人士的觀點看,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也是金融大國,從理性角度,世界金融很難、也不應該“去中國化”。缺乏中國參與,世界將失去巨大的現實商業利益和發展潛力。從過去的經驗看,美國金融制裁一般會采取漸進式的方式,通過持續博弈來實現制裁目的,不太可能直接動用諸如阻斷被制裁對象的美元國際收付,甚至要求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WIFT)除名等極限制裁方式。

  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上周表示,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范圍內還是有非常好的投資價值,今年以來,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股票和債券的規模增速呈兩位數增長;同時,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全球的直接投資總體低迷,但上半年中國利用外資達到了4722億元,二季度增長8.4%,這是非常可喜的成績。境外資金中長期增持人民幣資產的格局沒有變。

  不必對世界金融

  “去中國化”過于緊張

  前不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關于世界金融“去中國化”的觀點廣受關注。他認為,建立將中國和人民幣排除在外的新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步伐從未停止,甚至有加快之勢。今年3月,受疫情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影響,美聯儲在已有的美元互換工具基礎上,與多國央行建立臨時性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進一步加碼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動性,但這一輪貨幣互換安排并未包含中國央行。李揚以此為例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一個以美元為核心、明確排除人民幣、聯合各主要經濟體的新國際貨幣金融網絡已呈雛形,美元借助“美元荒”的蔓延,進一步鞏固甚至提升了其國際地位。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互換是雙邊國家間的流動性安排,主要用于應對緊急的流動性緊缺。為應對金融動蕩下的全球美元荒,美國近些年有兩輪大范圍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一次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另一次則是這次的疫情沖擊。我國持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且最早實現經濟的恢復,金融市場相對穩健,并沒有出現美元流動性緊張狀況。因此,并沒有特別的必要與美國簽訂主要應對準危機狀態的國家間流動性供給方式——貨幣互換,也不宜僅根據此就得出世界金融“去中國化”傾向。當然,從提醒的角度則無可厚非,但不必過于緊張。

  陳道富進一步表示,金融因連接和流動而發展壯大,因相互信任相互依賴而具有功能和影響力。越來越多國家參與統一市場,更能發揮金融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因此,從金融內在發展邏輯角度,并沒有動力將某個大國剝離“去化”。

  “當然,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一些國家利用其掌握的金融影響力,以損害體系長遠利益為代價實現特定目的,但大概率會采取‘定點襲擊’方式,以國際社會可接受的理念,在一定時期通過特定方式控制在特定領域和特定對象,應不會過度泛化。”陳道富稱,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從理性角度,世界金融很難、也不應該“去中國化”。缺乏中國參與,所謂的“世界金融”將隱含巨大的代表性問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失去巨大的現實商業利益和發展潛力。

  被SWIFT除名概率極低

  從過去美國對其他國家實施過的金融制裁措施看,美國可能出手的“牌”通常有跡可循。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對記者介紹,金融制裁主要通過阻礙資金流動來使受制裁國承受經濟及政治壓力,常用方式主要為凍結在美資產、限制國際投融資、切斷美元獲取能力等。

  在上述美國常用的金融制裁招數中,市場最關注的莫過于未來美國是否會對中國切斷美元支付清算系統,特別是近期有關內地或香港是否存在被SWIFT除名的可能性。

  SWIFT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收付電文傳送與交換處理體系,為全球金融機構提供支付結算信息傳輸服務,是最重要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的基礎設施。

  作為中國大陸首位SWIFT董事,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近日就解釋稱,國際收付清算體系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各國自己主導的,主要運行本國貨幣的資金清算體系,如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等;二是各國統一共享的國際收付電訊運行體系,如SWIFT。二者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缺一不可。SWIFT只是國際收付體系中的電訊通道,它還必須與各國的資金賬戶清算體系連接,真正將資金從付款方賬戶轉到收款方賬戶,才能完成國際收付清算,形成完整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訪人士認為,盡管美國對該組織有較大影響力,但仍無法形成“一言堂”,鑒于我國的經濟金融規模,被全面切斷美元支付清算體系的這種極端情況出現的概率極低。

  陳道富表示,美國應不會也不能全面切斷與世界有緊密聯系大國的美元支付清算體系。中國經濟已高度融入全球,世界已不是需不需要中國,而是如何與中國相處的問題。全面切斷與中國的美元支付清算體系,可能會引發全球經濟崩潰。這種后果誰也不愿意輕易面對和承擔。

  “中國是SWIFT重要的增量市場和收入來源,SWIFT高度重視,繼荷蘭、美國之后,于1994在香港設立第三個支持中心。美國對該組織有較大影響力,特別是2001年反恐中獲得調取‘與恐怖活動有關’的金融交易和資金流通信息,但仍無法形成‘一言堂’。”陳道富稱,除非美國能引導全世界主要國家認定應全面制裁,如對伊朗等國家,否則無法考慮采用全面切斷美元支付清算體系的方式。即使到了可以制裁的程度,美國也無法以自身意志逼迫SWIFT全面切斷支付體系,如對俄羅斯。考慮到我國經濟規模和世界聯系遠遠超過俄羅斯,被全面切斷美元支付清算體系這種極端情況出現的概率極低。

  王一峰也表示,從美國金融制裁的程度來看,有罰沒或凍結在美資產、限定特定對象美元交易等多重方式,切斷SWIFT屬于極限手段,不太會直接使用。金融制裁同樣有成本,過多使用金融制裁會弱化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美國要將整個香港完全‘踢出’SWIFT,是非常復雜而敏感的,幾乎是不可能的。香港目前屬于亞洲最重要的轉口貿易與國際金融中心,美國在港擁有巨大的經貿與金融利益,將香港踢出SWIFT,不僅中資機構和香港會受到影響,所有在香港的國際機構都將受到嚴重影響。”王永利稱。

  防患未然

  中國能做什么?

  雖然內地或香港被SWIFT除名可能性極低,但美國在金融領域對中國實施其他限制性措施的風險依然存在,防患于未然必不可少。

  “美國目前仍謹慎采取針對一個國家的金融制裁,往往是在認為國家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和重大損害時,借助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發起,或由總統啟動緊急狀況簽署總統令推動的。但以美元霸權和支付清算體系為主要手段的隔離式和單點式的‘聰明制裁’,運用得更加頻繁。”陳道富稱,我國近些年的部分金融機構和實體,因牽涉美國制裁對象國和項目,被美國通過“長臂管轄”實施次級制裁,主要以罰款為主,這種情景仍是我國需要防范的重點。就支付清算和美元匯兌交易,比較有可能的,是美國借助“三反”和“長臂管轄”,對特定機構或特定對象限制使用SWIFT系統。

  因此,陳道富建議,有關主體應動態、及時掌握美國制裁清單,做好規避和業務隔離,在法律上應盡快增加涉外條款,考慮類似歐盟的阻斷立法等。

  據悉,阻斷法是某一司法管轄區用于阻止外部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在其境內生效的法律,專門用于應對域外管轄。歐盟制定的阻斷法,就是以法律形式明確不承認美國法律對于本國企業的適用性,通過立法的方式打破美國單邊制裁的有效性,維護本國企業和個人在海內外的合法經營權益。

  “阻斷法可能無法完全應對域外管轄的風險,但是,可以給相關企業、機構提供一種緩沖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美國金融制裁不可預見性和隨意選擇性的損害程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鄭聯盛曾表示。

  同時,深化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完善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是被不少業內人士看作應對美元霸權、防范世界金融“去中國化”的主要應對手段。不過,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和巨額國際貿易,增長潛力大、韌性足,人民幣已經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具備進一步國際化的基礎。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形勢下,人民幣國際化有其必要性。但是要順勢而為,不能為了國際化而強推國際化,這樣最后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周景彤建議,下一步,應進一步擴大與我國簽訂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數量,加快布局和推進人民幣貿易與投資結算。同時,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系統建設,積極推進人民幣計價石油期貨市場的發展和CIPS的建設。充分發揮超大規模進口市場的優勢,積極擴大與貿易對手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

  陳道富表示,2008年以來各國都體會到過度依賴美元和美元支付清算體系的后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減弱對美元和美元支付清算體系的依賴。實際上,SWIFT系統是上世紀70年代開發的,以銀行賬戶為基礎,通過電文實現銀行間信息傳輸。近幾十年來,跨境支付系統有了多維度發展,一是發展了以銀行卡為基礎的跨境支付體系,主要有VISA、MASTER和銀聯。二是以電子錢包為基礎的跨境支付體系,如支付寶、微信等,通過與其他國家的電子錢包標準對接,實現跨境合作。三是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甚至是單幣種的跨境支付嘗試,如比特幣、LIBRA等。

  “未來的跨境支付清算體系已呈現多維發展,是有可能出現不同維度之間的替代和競爭的。我國宜積極推動多元跨境支付體系的發展,在完善CIPS建設的基礎上,更好發揮基于卡、電子錢包和區塊鏈的跨境支付體系的作用。”陳道富稱。

  鄭聯盛則建議中國應當借鑒歐洲經驗,考慮構建一個“備份”支付清算體系。他曾表示,2019年1月,英國、法國和德國宣布建立支持貿易往來工具(INSTEX),這是一個以迂回方式來與伊朗或其他經濟體進行交易的系統,也是一個備份系統,此系統的開啟主要是對美國將SWIFT等全球金融公共基礎設施予以私用的一種應對。中國應該加快推進人民幣支付清算體系建設,尤其是將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的能源、糧食、礦產、基礎原材料等的經貿交易、支付、清算納入其中,形成一個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統。

  此外,不少分析人士指出,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中國要“苦練內功”,堅定深化經濟金融體制和機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加快推進金融市場開放,提升內外市場一體化水平,爭取國際社會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亞龍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21 起帆電纜 605222 18.43
  • 07-21 法獅龍 605318 13.09
  • 07-20 愛博醫療 688050 33.55
  • 07-20 建霖家居 603408 15.53
  • 07-20 力鼎光電 605118 9.2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