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順勢而為發揮好人民幣全球公共物品功能 訪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李國輝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就人民幣國際化相關問題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的采訪。陳雨露表示,當前,人民幣跨境使用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將繼續以更好地服務國際貿易和投融資為導向,人民銀行將堅持市場化原則,積極有為,順勢而為,推動人民幣充分發揮全球公共物品的功能。
《金融時報》記者:過去一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哪些進展?
陳雨露:近年來,人民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努力滿足國際市場對人民幣不斷上漲的需求,逐步放開人民幣跨境使用限制。當前,人民幣跨境使用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全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19.7萬億元,同比增長23%,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沖擊全球貿易、金融及經濟的背景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仍保持韌性并呈現增長。2020年1至4月,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8.3萬億元,同比繼續增長38%。渣打銀行最新公布的人民幣全球化指數(RGI)3月份環比增長2.6%,至2224,為該指數的連續第三個月攀升。
整體看,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2019年以來至2020年4月底,人民幣跨境收支凈流入2768億元,總體保持平衡。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和金融市場波動影響,3月份人民幣跨境收支出現階段性凈流出,4月份,隨著全球金融市場企穩,已轉為凈流入。
二是貿易和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逆勢增長。其中,2020年1至4月,貨物貿易人民幣跨境收付同比增長11%,同期,海關進出口同比下降4.9%。大宗商品人民幣結算取得新的突破,中國寶武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之間都已經實現了人民幣跨境結算。
三是證券投資成為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增長的主要力量。2020年1至4月,證券投資項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同比增長63%,占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的近六成。
四是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不斷優化。2019年以來先后推出一系列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同時進一步優化金融市場開放相關政策安排。
五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民幣清算行體系持續拓展,CIPS成為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主渠道。
六是雙邊貨幣合作持續深化。2019年以來,與澳、土、匈、蘇、埃以及歐央行等新簽或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與老撾簽署雙邊本幣合作協議,不斷消除境外人民幣使用障礙。
《金融時報》記者:未來人民銀行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哪些計劃?
陳雨露:2016年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后,被正式賦予了全球公共物品屬性。幾年來,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的功能不斷增強,投融資貨幣功能持續深化,儲備貨幣功能逐漸強化,計價貨幣功能也有所突破。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將繼續以更好地服務國際貿易和投融資為導向,人民銀行將堅持市場化原則,積極有為,順勢而為,推動人民幣充分發揮全球公共物品的功能。
一是結合當前疫情發展形勢,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節約成本,降低風險。加強與各相關部門協調,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安排,探索推進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切實發揮人民幣跨境使用幫助企業節約交易成本、降低匯率風險的積極作用。同時,進一步推動國際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和結算。
二是繼續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發揮好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公共物品功能。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內債券和股票,積極吸引中長期被動型投資者入市。同時,發揮好人民幣作為SDR籃子貨幣等國際儲備貨幣功能,滿足全球市場日益增長的人民幣流動性需求。
三是推動重點區域人民幣跨境使用試點。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研究推動本外幣合一資金池試點,支持上海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交易平臺建設,推動形成海南自貿港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格局。
四是引導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提升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水平,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促進離岸與在岸市場良性互動、深度整合。
五是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做好逆周期調節,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責任編輯:潘翹楚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