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國美敗局根源:黃光裕的狂傲自負與激進貪婪

復盤國美敗局根源:黃光裕的狂傲自負與激進貪婪
2020年05月25日 06:59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復盤國美敗局根源:黃光裕的狂傲自負與激進貪婪 | 礪石

  礪石導言

  從憑借國美馳騁國內家電零售市場、三次問鼎中國大陸首富,到因經濟犯罪淪為階下囚,黃光裕的人生堪稱大起大落。很多人把國美如今的墜落,歸結為黃光裕的入獄。事實上,在黃光裕入獄的前幾年,國美敗局的導火索早已形成。入獄事件,只是加速了國美敗局的爆發。

  礪石商業評論作者 趙炯 | 文

  張軍智 | 編輯

  在廣東潮汕地區流行一句話,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

  作為中國傳統三大商幫之一,潮商的足跡遍及全球,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業家,比如李嘉誠、馬化騰、謝國民、姚振華等等。

  在這批企業家中,黃光裕自然是不能繞開的一位。在本世紀的頭幾年,他堪稱是中國商業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企業家之一。

  不過,翻開黃光裕的幼年畫卷,里面卻是一片黯淡。

  1969年,黃光裕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鳳壺村。這是一個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貧困小村莊,整個村子才三百多口人,而黃家是其中最窮的人家之一。

  黃家有四個孩子,黃光裕是老二。他還有一個比自己大三歲的哥哥黃俊欽,以及兩個妹妹黃秀虹、小妹妹黃燕虹。

  黃光裕的父親很早便外出經商,常年奔波在外,一個多月才回來一次,生意也一直沒有起色。黃光裕的母親曾嬋貞在家里做一些手工活,每月能有十幾塊錢的微薄收入,全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最困難的時候,黃光裕還曾撿過垃圾補貼家用。

  在家人中,對黃光裕影響最大的是母親和哥哥。

  母親曾嬋貞的祖上是泰國著名僑商善長,后來家道中落。曾嬋貞經常給幾個孩子講祖輩做生意的故事。祖輩的富有和名聲帶給黃光裕極大的沖擊,從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一顆商業種子。

  哥哥黃俊欽在技術方面相當有天分,從小就對組裝電器著迷。有一年春節,黃俊欽將一大堆電視配件組裝成了一臺完整的電視機,令黃光裕驚嘆不已。

  對于“絕技”傍身的哥哥,幼時的黃光裕尤為崇拜。一次曾嬋貞抱著黃光裕去鎮里的雜食店,給他買了兩塊餅干。黃光裕自己吃了一塊后,特地留下一塊帶給哥哥吃。

  正是這種崇拜,讓黃光裕在初中輟學后,毅然決定跟著黃俊欽從汕頭北上,前往內蒙古做生意。

  這一年是1985年,黃光裕16歲,黃俊欽20歲,兩位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啟了自己的闖蕩生涯。

  在這一年的10月23日,鄧老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企業家代表團,明確提到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以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

  黃氏兩兄弟的創業身影,融入到滾滾的時代洪流之中。

  1

  國美發家

  去到內蒙古后,黃光裕和黃俊欽待的時間并不長。

  黃光裕覺得內蒙古不夠繁華,開始感到厭倦。他問黃俊欽,有沒有更好的選擇?黃俊欽思索片刻,回答道:“太原、上海,還有北京?!?/p>

  于是1986年,兩兄弟又從內蒙古轉戰至北京。這一年,日后與黃光裕淵源頗深的兩位商界大佬,還是萬千上班族中的一員:格力的董明珠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蘇寧的張近東在南京市鼓樓區工業總公司上班。

  在北京落腳后,黃家兩兄弟用在內蒙古做生意賺的4000元,外加借來的3萬元,在前門的珠市口東大街420號,盤下了一個名為“國美服裝店”的門面,面積約為100平米。

  盤下國美店面后,兩兄弟開始琢磨應該做什么生意。當時黃光裕想過做食品生意,但又擔心大眾消費水平跟不上。他也想過做服裝生意,但感覺自己不懂服裝行業里面料、季節性的講究。

  一番深思熟慮后,黃光裕決定做家電生意。他認為家電行業相對比較定型,只要有貨就不愁賣,自己做起來比較合適。

  此番選擇,讓黃光裕踏入了一片滾燙的商業熱土。

  眾所周知,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是80年代有名的“三大件”。這一時期,國內家電行業迅速起步:1979年,天津洗衣機廠建成國內第一條洗衣機生產線;1980年,天津無線電廠建成國內第一條彩色電視機生產線;1983年,廣州萬寶電器工業公司從新加坡引入第一條電冰箱生產線。

  整個80年代初期,全國共有70多個冰箱定點生產廠家、80多個洗衣機定點生產廠家。消費者購買家電光有錢還不行,必須憑票,甚至還要預約,彼時的家電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這種需求涌動的市場態勢下,1987年黃光裕將“國美服裝店”更名為“國美電器店”,正式踏入家電零售業。

  所謂萬事開頭難,黃光裕的家電生意在起步時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這些壓力來自于眾多的大型商場。

  當時的大型商場普遍為國有企業,它們不僅手握一級、二級批發站資源,而且建有自己的渠道和網絡。在家電市場為賣方市場的狀況下,不少商場采用“抬高售價、以圖厚利”的經營方式,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實力遠遠超過國美。

  面對商業根基穩健,且資源雄厚的競爭對手,黃光裕意識到,“作為一家個體企業,要想辦法吸引來客戶,必須有自己的東西才行”。

  此后,他使出薄利多銷和廣告營銷兩大殺手锏來搶占市場。

  所謂薄利多銷,其實是黃光裕推出的“堅持零售、不做中間商、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簡單來說,就是用低價來吸引顧客,擴大銷售。顯然,這與其它大型商場“抬高售價、以圖厚利”的策略背道而馳。

  當然,國美的“薄利多銷”策略并非一紙空頭文件,其對自己的供銷模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即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接觸,實行包銷定制,壓縮中間成本,然后將零售價格下拉20%-30%,最后通過規模效益來擴大銷售額。

  不得不說,國美這種薄利多銷的低價策略,宛如一顆投入平靜海面中的深水炸彈。當許多消費者發現,國美所售賣的商品要比市場便宜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時,瞬間開啟了瘋狂的搶購模式,國美的客流量瞬間暴增。

  那些大型商場沒有料到,一家小小的個體戶,竟然用低價這一最直接、最野蠻的策略,撬動了它們的領地。

  除了用降價來促進銷售,黃光裕還在廣告營銷上花費了諸多心思,開辟出一條創新之道。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營商店對于廣告的認知仍較為負面,還停留在“賣不動的商品才需要廣告”的層面。

  黃光裕并不這樣認為,他感覺到廣告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他先嘗試著在一個“市場集錦”的小版塊里刊登了一塊非常小的小廣告,結果效果非常明顯,賣出了一百多個產品。于是,他便把目光轉向了發行量更大的報紙《北京晚報》。

  不過,當時的國美資金并不充足,即便在《北京晚報》上刊登一則版面不大的廣告,需要的廣告費對于國美而言也是筆不小的資金。此時,黃光裕注意到《北京晚報》版面中間折疊處有一塊是空白的,因為比較狹小,所以從沒有刊登過廣告。

  黃光裕敏銳地意識到,機會來了。

  1991年,黃光裕率先低價包下了《北京晚報》的中縫版面,并打起了“買電器,到國美”的標語,同時刊登電器的價格,他也由此成為在報紙中縫打廣告的第一人。

  據悉,當時《北京晚報》的發行量達到每天幾十萬張,其中縫的國美廣告很快就吸引了大量顧客的注意,國美的生意更加火爆。

  在以“薄利多銷”為主、“中縫廣告”為輔的經營策略下,國美的擴張腳步逐漸提速,陸續開出“國豪”、“亞華”、“恒基”等多家名稱各異的門店。到1992年,國美已在北京開設了七八家門店。

  但很快黃光裕發現雜亂的店面名稱,不利于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落地和深化。于是,1993年黃光裕便將旗下的門店進行了全面整合,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由此形成了中國早期家電連鎖的雛形。

  同樣也在這一年,黃光裕和黃俊欽發生經營理念上的沖突,兩人誰也不服誰。無奈,兩兄弟選擇了分家。最終黃光裕分到“國美”牌子和幾十萬元現金,這一年他24歲。

  和哥哥分家后,黃光裕開始全身心地撲入到他的家電零售版圖中,并以驚人的速度擴張版圖邊界。

  1999年7月,國美首次走出北京,打入天津市場開設兩家連鎖店,自此開始向全國迅速擴張。1999年12月,國美繼續進軍上海,形成京、津、滬連鎖經營的骨架。同一年,黃光裕還創辦了總資產約50億元的鵬潤投資有限公司,開始錘煉自己的資本運作功力,為此后的上市做準備。

  從1999年7月至2002年,國美在全國共開設了54家連鎖店。換算下來,兩年半時間里國美相當于每18天開一家新店,擴張節奏可謂極其迅速。

  2002年下半年,國美的觸手伸至南方,進入了廣州和深圳市場。當時,黃光裕腦海里浮現出“以京津為中心的華北經濟區、以上海為龍頭的華東經濟區、以廣深為首的華南經濟區”的國美大三角戰略布局。

  雄心滿滿的黃光裕宣稱:從2002年開始,國美要在5年內占領全國家電市場20%的份額。

  此時的黃光裕已經成為中國商界的明星人物,眾多年輕人心目中的創業偶像,而接下來的上市動作,更是讓黃光裕登上名氣與財富的雙頂點。

  2004年6月,鵬潤集團以83億港元的價格,收購了94家國美門店資產的65%股權,國美實現以借殼的方式在香港上市。上市后,黃光裕身價達到105億元,問鼎中國大陸首富。第二年,黃光裕再次蟬聯首富寶座。

  此時,黃光裕只有36歲,正值春風得意之時。

  2

  類金融,埋下隱患

  從17歲的毛頭小子,到中國大陸首富,黃光裕似乎始終處在闊步前行的激進態勢之中,國美的擴張之路也一直沒有減速。

  但在商業世界里,越是激進,越是暗藏危機。

  復盤國美擴張之路,可以發現其主要是憑借“薄利多銷”的策略,實現快速占領市場。很多人都對國美的“低價、薄利”策略感興趣,但卻不知為何國美敢于大幅拉下價格?

  低價奧秘,其實藏在國美的“類金融”模式中。

  首先,所謂“類金融”模式,即國美憑借逐漸建立起的全國性渠道優勢向供應商施加壓力,延期支付供應商貨款,短則數日,長則可達半年之久。由于借助國美的高速擴張,帶來了銷售提升,許多供應商愿意做出讓步。

  于是,國美賬面上持續保持著巨額的浮存資金。從數據上看,每年國美電器約有90%的負債都是來自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

  此后,國美將這部分延遲付款的資金投入到兩大領域:一塊是渠道擴張,進一步提升對供應商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進而保證延遲付款的資金策略能夠持續進行。

  另一部分資金,則被國美投向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賺取的收益用來彌補零售市場的低利潤,保證“薄利多銷”的低價策略能夠持續進行。

  于是,在這種循環過程中,國美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不斷加強,渠道和資金規模愈發龐大。

  看起來,“類金融”模式似乎是一種極佳的商業模式,但其實它是一把“雙刃劍”。

  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國美的這種“類金融”模式主要依靠兩大要素,一是供應商的配合,二是資金的收益率和周轉率。

  也就是說,要想“類金融”模式能夠持續的進行,國美必須保證和供應商保持穩健的合作關系,并且能將浮存的資金高效利用。否則,一旦供應商被壓制過度,停止供貨,或者國美渠道擴張、資本投資失利,導致無法支撐零售市場的低價策略,“類金融”模式將會引發一連串的經營風險。

  此前,就有不少企業采用過類似“類金融”的經營模式。但許多企業都在“供應商合作”和“渠道擴張、資本投資”的路上崴了腳。

  格林柯爾創始人顧雛軍在收購科龍電器后,就曾采取過“類金融”模式,即通過諸多手段壓低進貨價格,拖欠貨款,將資金留作自用。顧雛軍的這種做法很快遭到上游供應廠商的一致討伐,部分供應商直接停止了對科龍電器的供貨。

  除此之外,連鎖超市普爾斯馬特也曾采用過類似“類金融”模式的經營策略,即每開完一個新店后,便將該店的部分流動資金抽出開設下一家新店。

  這種模式下,普爾斯馬特向供貨商付款的節奏越來越慢,周期越來越長,不斷地積聚著金融風險。結果在2005年年初,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20多億元,上百家供應商向普爾斯馬特討要貨款,普爾斯馬特深陷經營泥沼。

  反觀國美,其在處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以及在對外投資和擴張上,其實都顯得過于激進。

  而這,也是國美走向敗局的根本原因。

  3

  敗局根源在醞釀

  首先說國美與供應商的關系。

  早在2000年,國美曾推出過特價彩電,隨后就有9家彩電供應商威脅要對國美斷供,但黃光裕毫不在意。

  2001年,國美引發空調行業的“價格跳水大戰”。作為國美的供應商之一,格力直接跟國美翻臉。黃光裕仍不在意,甚至在媒體上開懟:“現在降價是我們說了算。”

  兩年后,格力與國美再次翻臉,這次兩家鬧到直接分道揚鑣。

  2004年2月21日,為了在空調銷售旺季到來之前搶先贏得消費者關注,成都國美電器在沒有取得格力電器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把格力的一款售價為1680元的掛機降到1000元,3650元的柜機降到2650元。

  聽聞此消息,當時的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怒不可遏,立即電告四川格力銷售公司經理,要求國美“馬上停止降價銷售行為,而且向格力道歉”。

  然而,黃光裕非但沒有道歉,反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國美所有分公司一律停止銷售格力空調。

  自此,格力電器全線撤出國美所有賣場,兩家企業關系自此決裂。

  至于國美與其他供應商的關系究竟如何,董明珠曾這樣說道:“當時黃光裕以低價沖擊市場,目的是將小經銷商消滅,那時的人都膽戰心驚的,不敢得罪黃光裕,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屈服于黃光裕之下”。

  董明珠的言語或許帶有些許個人色彩,但黃光裕自己的表態,則直接暴露出他對于與供應商合作的看法。

  在“2004國美全球戰略合作高峰會”上,黃光裕曾有一段犀利的講話:“我做事的規律就是——你對我信任,我就給你越大的信任;你能給我付出,我就帶頭扶持你的品牌。你若拿我黃光裕平衡我的對手,我就有辦法去平衡你的對手!”

  也就是說,當時黃光裕完全是以一種霸權心態與供應商合作。雖然許多供應商們表面上在迎合國美,實則暗地里忍氣吞聲。

  這種性格中的狂傲與自負,注定將黃光裕推向極端,畢竟“類金融”模式嚴重依賴與供應商的合作。

  然而,此時的黃光裕,并沒有反思自己與供應商內在的畸形關系,反而被賬面上延期支付的巨額貨款撓得心癢癢。

  他曾對外公開宣稱,“巨大的現金就在我這兒,誰也說不清它是誰的,如果不加以利用,豈不是一種機械的經商頭腦?”

  至于如何利用,他得意地表示,“我能提供大規模的短期融資,不過一定要限定在3個月之內,超過3個月就不行了。”

  其言外之意,未支付給供應商的貨款,國美電器完全可以拿來放貸。

  事實上,單純的放貸生意完全無法填滿黃光裕不斷被撐大的胃口。手握巨量現金,他把目光落到了資金需求極大的房地產行業。

  這也讓國美走向了更危險的深淵。

  2005年,黃光裕與黃俊欽共同投資20億元打造國美家電工業園,并宣布進軍房地產行業。

  當時,黃光裕發出“拿出100個億砸向地產,打造第二個國美電器”的豪言壯語。

  其實回過頭來看,黃光裕很早之前便涉及房地產行業。

  只是,黃光裕的地產經營理念令人匪夷所思,并且最終的經營結果也都不算太成功。

  1996年,黃光裕成立北京鵬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并在北京開發了第一個地產項目——鵬潤家園。

  1997年,鵬潤家園正式動工。地產行業對資本要求甚高,即便是財大氣粗的黃光裕,也遇到了資金緊缺難題。資金最困難時,他甚至準備將手中十余家國美電器連鎖店全部賣出,投入鵬潤家園的開發中。

  此時的黃光裕,被房地產行業的誘人利潤深度吸引。

  當時有媒體報道稱,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黃光裕與北京中行內部人員暗自對接,以挪借來的大批身份證辦理虛假個人按揭貸款,從北京中行貸出3億余元投入到地產開發中。

  經歷一番曲折后,鵬潤家園終于開盤。為了增加品牌競爭力和知名度,黃光裕把國美的“薄利多銷”模式也復制到了鵬潤家園上——在報紙上打出“五折、六折特價房、有獎銷售”的廣告。

  然而,鵬潤家園開盤后中途卻兩次停售,每次一停就是七八個月。外界感到尤為不解,懷疑黃光裕慫了,舍不得打折。

  黃光裕的解釋是:“不賣,就是想使小區有更好的形象,使消費者買起來放心。”

  不得不說,這一說法實在難以令外界信服。

  此外,他還進一步說明自己的房地產經營理念,“賣圖紙、預售,還沒開始動工就開始賣,我們基本上不太用這種方法。我們跟他們的性質還是不太相同。一是我們房子比較好,二是我們不急于回籠資金,三是我們大部分賣的是現房,期房賣得不多,我們對期房有所控制?!?/p>

  事實上,在90年代的房地產行業,通過高負債、高周轉率實現快速擴張是企業最常用的市場策略。黃光裕“不急于回籠資金”的地產經營理念,無疑與整個市場背道而馳,并給國美帶來了極大的資金壓力。

  此后幾年,或許感受到地產業務并沒有那么容易上手,鵬潤地產沒有再使出新的動作。

  時間轉到2005年,黃光裕的地產野心又慢慢浮現。

  2005年初,在鵬潤地產的基礎上,黃光裕分別成立了明天地產、國美置業和尊爵地產四家地產公司。四駕“地產馬車”,拉動著黃光裕的地產夢。

  按黃光裕的說法,重返地產的原因是實現集團業務互補,“零售業是天天都有流水,天天都有利潤,而房地產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獲利。”

  其實,黃光裕的真實考量是,在電器零售業務里積聚的大量閑置資金,可以投入到地產業務中獲得高收益。二者兼容互補,從而取得1+1>2的效果。

  戰略定型后,國美便在地產業開啟了大肆“買買買”的節奏。

  2005年4月,國美置業以底價8億元買入北京市豐臺區科技園區兩幅地,成為當年北京最大的招拍掛項目。

  2006年4月,黃光??刂频涅i泰投資以2.36億元的價格,購得中關村建設48.25%的股權,成為中關村建設第一大股東。同時,黃光裕又以7855萬元購入中關村科技15%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從2005年到2006年,黃光裕在房地產行業進行了多項大手筆的投入。但到底他買了多少地,并沒有多少人知道。

  2008年5月,黃光裕決定將旗下約180億元的地產注入中關村科技。此后,中關村科技發布的一則定增公告,讓外界得以窺探到黃光裕手中的土地狀況。

  該公告顯示,鵬潤控股旗下擁有眾多土地一級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且主要位于北京,總占地面積超過1億平米,可建設用地面積超過4943萬平米 。

  1億平米的土儲,令外界瞠目結舌。要知道,當時在北京,碧桂園和恒大的土地儲備也不過4500余萬平米和4800余萬平米。國美,一家主營電器業務的企業的土地儲備,竟然超過了兩家大型房企之和,可見黃光裕的地產野心已經膨脹到了高點。

  然而,大量的拿地,開始讓國美背負著巨大的資金壓力 。

  2006年,黃光裕就因為在商業上出現違規運作接受調查。據悉,他旗下的“鵬潤系”以及黃俊欽執掌的“新恒基系”,均涉嫌違規貸款,涉及資金近十億。最后因為沒有確鑿證據,該調查不了了之,不過這也足以讓人感觸到國美承擔的資金壓力。

  盡管此時國美在地產行業承受著巨大資金壓力,但在另一邊的電器零售業務上,國美卻還在瘋狂地燒錢并購,擴張渠道。

  對于國美的并購行為,黃光裕曾表示:“只要是合適的,我都會去做,兼并與收購從來都是我奉行的資本策略之一?!?/p>

  2005年4月,國美接連收購哈爾濱黑天鵝、深圳易好家電器、中商家電、金太陽等家電企業。整個2015年,國美在全國的連鎖店增加到500家,比2004年翻了近一倍,幾乎都源自并購。

  在大肆并購的同時,黃光裕的野心遠不止于此,他瞄準的還有蘇寧和永樂。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家電零售額為5850億元,排在家電零售前三位的國美電器、蘇寧電器和永樂電器,市場份額分別為8.5%、6.8%和2.6%。

  對于排在自己后兩位的家電巨頭,黃光裕早已虎視眈眈。2006年7月24日,國美便以52.68億港元的代價收購了永樂,中國家電零售行業中最大的一宗并購由此誕生,永樂董事長陳曉則進入國美任職總裁。

  至此,家電行業里三足鼎立的格局被重新洗牌。國美、永樂合并之后,新國美門店數量達到800多家、年銷售額達到800多億元,遠遠超過蘇寧電器的360家門店和397億元的銷售額。

  此時,黃光裕放出豪言,“收購蘇寧是遲早的”,直接對張近東發出戰書。

  盡管表面上,國美在瘋狂投資地產、左右并購,風光無限,其實暗地里的危機早已醞釀。

  要知道,不管是國美投資地產、還是并購同行,這一套對外操作的基礎是“類金融”模式,而“類金融”模式的基礎是與供應商之間保持穩固的關系,延期貨款能夠持續、穩定的出現在國美的賬面上。

  然后,從2005年開始,也就是國美大肆投資地產,瘋狂并購的同時,國美的“類金融”模式的基礎開始出現裂痕。

  敗局,一觸即發。

  4

  危機爆發,陳黃之爭

  從數據上看,2005年末,在國美已上市的263家門店中,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余額為68億元,同比增加了36.17億元,占年銷售額180億元的38%。

  縱向來看,從2001年到2005年,國美電器3個月內應付賬款的比例由84%下降到64%,而3~6個月應付賬款的比例由14%上升到35%。

  也就是說,國美支付供應商貨款的延遲周期在逐年上升,這已經引起了很多供應商的不滿。

  2005年,國美的部分供應商紛紛“自立門戶”:TCL投資2億元打造幸福樹電器連鎖有限公司,試圖減少被國美電器“剝削”的狀況。另外,長虹電器也開始大力建設自己的3C專賣店,嘗試自己掌控銷售渠道。

  其實,此前國美的供應商之所以能接受“延遲付款”這一苛刻條件,很大程度上是“屈服”于國美密集的銷售渠道優勢。然后,當國美延期付款的周期越拉越長時,供應商再也無法忍受,抵抗的聲浪越來越大。

  要知道,國內家電制造業的利潤率相當低——2005年,我國家電制造業平均利潤只有0.6%。國美一再延遲付款,給供應商們的利潤獲取再度造成壓力,后者反抗是遲早的。

  只是國美沒有意識到,當供應商紛紛離自己而去時,受到最大損失的其實是自己。畢竟,“類金融”模式運行的基礎,就是依靠延期支付給供應商的貨款。

  如果說,與供應商的關系還可以調和,那么國家的政策調整,則讓國美的資金壓力直接暴增。

  2006年10月18日,《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頒布。《辦法》第十四條規定:“零售商與供應商按商品的屬性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貨款支付的期限,但約定的支付期限最長不超過收貨后60天?!?/p>

  也就是說,此前國美延期付款,積累資金的打法將受到制約。

  按照《辦法》里規定算下來,2006年上半年,國美上市的門店中約有45億元的貨款超過期限,非上市門店中約69億元的貨款超過期限。

  政策的出臺,讓國美一時亂了陣腳。

  在貨款支付期限被壓縮的同時,國美還得開始承擔高額的保證金。從2006年開始,銀行要求國美電器提供比例高達61.71%的應付票據保證金,并附加第三方擔保。

  在雙重政策的調控下,國美的資金壓力大增,渠道擴張與地產投資業務都深受波及。

  面對不斷收縮的可支配資金,黃光裕開始瘋狂套現來緩解資金壓力。

  2007~2008年,黃光裕蟬聯胡潤富豪套現榜榜首,兩年減持套現超200億元。

  就在黃光裕為資金壓力焦頭爛額之時,一場牢獄之災從天而降。

  2008年11月17日晚,北京市公安局下令“抓捕黃光裕”,因其涉嫌經濟犯罪。隨后,黃光裕的親哥黃俊欽與國美財務總監周亞飛相繼被捕。

  隨著案件調查的推進,2010年5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黃光裕有期徒刑十四年,黃光裕妻子杜鵑也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身披耀眼光環的中國前首富,就此成為階下囚。

  黃光裕被拘后,于2009年1月辭去國美主席等身份,但依然保留著大股東的身份。陳曉接任黃光裕,就任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

  一進一退之中,一場黃、陳兩人對國美的控制權之爭, 拉開序幕。

  陳曉執掌董事會后,開始推進“去黃光裕化”,表示黃光裕犯罪屬于個人行為,與國美無關。

  此后,陳曉祭出兩項大招,試圖將國美掌控在自己手中:其一是稀釋股權,其二便是拉攏黃光裕的舊部下。

  首先,陳曉引入貝恩資本作為戰略伙伴。在貝恩資本成為國美第二大股東并進入董事會后,黃光裕持有的國美股份被稀釋至32%,而貝恩資本在董事會中擁有三個位置。

  另外,陳曉還利用股權激勵計劃,將黃光裕的數名舊干將,如時任國美總裁王俊洲、副總裁魏秋立等集體拉攏至自己麾下。

  盡管身在獄中,黃光裕還在與外界保持聯系。聽到陳曉要奪權后,黃光裕內心無比焦急與氣憤。他放出狠話,要與陳曉一起“魚死網破”。陳曉淡定地回應,“魚可能會死,但網不會破”。

  很快,陳曉便開始安排增發股票計劃,試圖將黃光裕的股份再度稀釋,降低在股東大會的影響力。

  如果陳曉的計劃如愿實現,那么黃光裕將再無反抗之力。

  察覺到陳曉的計劃后,黃光裕便提出在2010年9月28日召開國美股東大會。大會上,黃光裕要求撤銷陳曉等人職務,并取消董事會增發的計劃。

  當時外界認為黃光裕氣數已盡,已無回天之力,結果意外發生了:股東大會否決了撤銷陳曉等人職務的申請,但通過了取消董事會增發授權的申請。這意味著黃光裕的大股東地位得以保持,而陳曉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很多人感到疑惑,為何黃光裕在最后的時刻實現了絕地反擊。事實上,挽救黃光裕于危難之間的,是他的老婆杜鵑。

  就在股東大會召開的前夕,杜鵑提前出獄了。她找到貝恩資本與之進行談判。最終,杜鵑以“將非上市的300多家國美門店注入上市公司”的條件,換得了貝恩資本的支持。

  至此,陳曉控制國美電器的愿望破滅。2011年3月,陳曉辭任董事會主席等諸多國美職務,黃光裕的老交情、大眾電器創始人張大中出任國美電器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

  在經歷過一場奪權大戰后,國美電器再次回到了“黃家人”的手中。

  然而,此時的國美已經元氣大傷,業績大幅下滑。2011年國美凈利潤則由2010年的19.62億元降至18.4億元,而原本排在它后面的蘇寧,則實現凈利潤48.21億元,同比增長20.16%。另外,在店面數量、單店盈利上,蘇寧也實現了對國美的絕對反超。

  很多人認為,蘇寧反超國美是因為黃光裕入獄,以及“黃陳之爭”。其實,這種看法并不全面。

  一方面,國美在黃光裕入獄之前,其實自身“類金融”模式的裂痕早已顯露,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幾乎一觸即發,其業績下滑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國美收購永樂沒有達到“1+1>2”的效果。雖然在門店數量和銷售額上,國美收購永樂后進一步拉大了與蘇寧之間的差距,但國美和永樂之間的業務重合度相當高,供應鏈、管理方式以及企業文化等整合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這反而給了蘇寧加速向前的機會。

  總之,在“黃陳之爭”結束后,國美全面落后于蘇寧,進而落后于整個家電零售行業。

  根據《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為8032億元。其中,蘇寧全渠道份額占比22.8%,位居首位;京東占比14.4%,位列第二;天貓占比8.8%,位列第三。

  而國美,全渠道占比僅為5.8%,位列第四。

  復盤國美的整個大敗局,“類金融”模式幫助國美走上云端,而黃光裕的狂傲自負、激進貪婪讓國美從云端跌落谷底。

  狂傲自負,是他的性格底色。激進貪婪,則是他被資本誘導出的人性弱點。

  國美的敗局,在黃光裕入獄前,便已經拉開序幕。

  5

  結語

  由于前幾年接連獲得減刑,因此黃光裕的出獄時間定格在了2021年2月16日。

  隨著出獄時間的逼近,外界開始出現一些期待黃光?;貧w、重振國美雄風的呼喊聲。

  事實上,如今的家電零售行業已不同于2008年黃光裕入獄時的光景。家電零售市場里,線上、線下渠道早已緊密結合,今年一季度電商渠道對家電零售的貢獻率更是首次超過50%。

  這也無怪乎,今年4月拼多多2億美元投資國美,兩家企業形成戰略合作關系。

  明年,黃光裕重新歸來,能否繼續在家電行業攪動波浪,一切只能讓時間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27 浙江力諾 300838 --
  • 05-27 燕麥科技 688312 --
  • 05-27 松井股份 688157 --
  • 05-27 博匯股份 300839 --
  • 05-26 浙礦股份 300837 17.5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