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一系列“硬核”金融支持政策伴隨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發行特別國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強化保險保障功能、擴大出口信用保障保險覆蓋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穩就業、保民生,反映出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為了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中之重。與金融相關的內容也大多體現了這一重點。”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
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
疫情發生以來,銀保監會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明確,對符合條件、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銀行可給予一定期限的延期還本付息安排,最長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罰息。對于少數受疫情影響嚴重、恢復周期較長且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微企業,如果企業有更長期限的貸款延期還本需求,銀行可與企業協商確定另外的延期安排。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持續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提出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再延長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
“這意義非常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認為,“主要是為了解決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切實降低小微企業經營成本。目前來說,疫情沖擊影響下,小微企業受影響最大,經營也是最困難的,小微企業又承擔著就業特征。保就業、保民生,首先就是要保市場主體。”
記者今日從銀保監會獲悉,截至4月15日,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對超過1萬億元貸款本息實行延期。銀保監會還同時督促和引導銀行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針對性、優惠性的金融服務,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出臺一系列政策圍繞突出點面結合、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截至5月8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抗擊疫情、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信貸支持超過2.96萬億元。
鼓勵銀行為企業合理讓利
對于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銀保監會此前就加大監管考核力度,督促銀行機構對民營、小微企業穩定信貸供給,努力實現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戶數不低于上年的“兩增”目標。要求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2020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力爭不低于30%。努力提高信用貸款和續貸業務占比。
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為保市場主體,一定要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一定要讓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這一表述相較于以往“敢貸、愿貸、能貸”的表述更著重強調了“降價”。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設定了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的指標,并提出了銀行合理讓利的建議。這也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特別表述、新的安排。”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說,“在貨幣政策基本上相對寬松的基礎上,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政策力度,并適當削減融資成本,真正做到讓利于企。”
對于“金融機構與貸款企業共生共榮,鼓勵銀行合理讓利”的表述,溫彬在解讀時也強調,金融機構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持續深化LPR改革,讓利銀行點差,有效推動貸款實際利率下行,擴大信貸支持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
記者了解到,銀保監會正進一步引導銀行機構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疫情發生以來,多家銀行均下調了湖北地區小微企業貸款利率0.35-0.5個百分點。
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解讀特別國債時表示:“應該不是直接把錢給企業,而是應該把發行特別國債融到的資金用來注資于一些需要補充資本金的金融機構,尤其是一些城商行、農商行等,也包括國有大行,適度提高其資本充足率。只有通過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才能讓它們更有能力去給企業貸款、支持實體,才能‘四兩撥千斤’。”
在李稻葵看來,特別國債的用途主要兩方面:一是直接交給地方政府,經過地方政府馬上給那些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失業人群,包括短期找不到工作、需要幫扶的外來務工人員。但這些救助實際上需要花費的資金有限,人均發到上萬人民幣,總量幾百億的規模已經是非常多了,因此量是有限;另一個用途就是注資金融機構。而這也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相符。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政府工作報告在2019年和今年以來工作回顧中提到,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金融等領域風險有所積聚,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分析認為,從短期因素看,這些不利因素仍會對下半年經濟產生影響。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具有超強的彈性和韌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優勢,持續釋放強勁的需求拉動力,從發展空間看,我國地區發展結構、資源稟賦差異較大,發展梯度效應明顯,各地區發展潛力在不斷釋放;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生產體系完備、產業鏈完整,應對疫情沖擊的適應能力和修復能力很強;以創新研發為基礎的日益成熟的產業體系,持續打造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還有,2020年以來,中國要素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完善,將充分釋放新一輪改革紅利,進一步激發市場經濟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也在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中提到,加強重大風險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對此,劉偉充滿信心。他說:“中國特色的制度優勢,反周期和危機管控能力很強。一是中國特色的宏觀政策體系,能夠將短期波動與中長期增長合理布局起來;二是中國政策空間很大,對于一攬子擴張計劃的規模,完全有能力與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和沖擊的深度來匹配;三是中國政策協調能力很強,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投資、消費、價格政策協調配合,能夠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具體到銀行業保險業,銀保監會也在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工作的同時,持續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提升風險抵御能力。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銀行業保險業抵御風險的“彈藥”較為充足:銀行業貸款撥備總額達到6萬多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8.5%,明顯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4.5%,高出最低資本監管要求6.5個百分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較高水平。在此基礎上,銀保監會鼓勵銀行保險機構通過增提撥備、補充資本等措施,進一步加高加固應對風險的“堤壩”。
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對于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方向,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
“盡管貨幣政策著墨不多,并且強調是靈活適度,但是關于‘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的表述,已經非常明確的提出要綜合化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大貨幣投放的力度,預計今年的M2增速會圍繞兩位的增速浮動。”李建軍分析表示。
對于“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新提法,溫彬建議,央行可以采取擴大抵押品范圍、適度提高抵押率等方式,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實現“寬貨幣”向“寬信用”轉化。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可能將圍繞再貸款設計,這將直接帶動國有大行進一步增加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完成《報告》設定的“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的目標——2019年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53.1%,小微企業信貸綜合融資成本降低1.35個百分點,均超額完成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透露,下一步,央行將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在確保總量力度足夠、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向中小微企業傾斜三方面進一步發力,對沖疫情影響,服務好“六穩”“六保”工作大局。
1
總量力度足夠。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逆周期調節,把握好信貸投放的總量和節奏,實現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應對疫情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2
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繼續通過央行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LPR進一步下行、加強利率定價自律管理、銀行讓利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一步促進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行。
3
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在繼續發揮好前期出臺的結構性貨幣政策作用的基礎上,抓緊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剛剛宣布的穩企業金融支持政策,進一步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至明年3月底,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支持企業擴大債券融資。
聚焦民生強化保險保障功能
政府工作報告在“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提出,強化保險保障功能。
“這句話雖然只有八個字,但是含金量非常高。”?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強化保障功能就要堅定地讓保險回歸保障本源,同時創新保險產品,改進服務方式,特別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提供保障,這也是國家對保險業提出的新要求。
事實上,保險保障功能在這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有提到,從2018年的“拓展保險市場的風險保障功能”到2019年的“增強保險業風險保障功能”,再到2020年的“強化保險保障功能”。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表示,保險保障功能被多次提及,這是國家交給保險業的任務。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取得全面勝利,國民經濟也要恢復,這些都需要保險給予一定的支撐,保險業要通過保障功能讓百姓受益,讓中小企業受益。
在周延禮看來,強化保險保障功能,保險業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切入,一是以科技為支撐,推動業務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二是聚焦“穩就業、保民生”,聚焦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三是聚焦國家投資和社會資本投資,主動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新型保險,同時與改善民生相結合提升服務效率。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中與民生相關的內容也與保險保障功能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方面,完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職人員撫恤。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擴大低保保障范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
“保險業應該從中看到機會,積極參與民生保障,發揮一定的保障補充作用。”周延禮表示,保險機構可以開發一些針對不同群體的,尤其是弱勢群體的保險產品,使他們能夠享受更加全面的保障。
擴大出口信用保障保險覆蓋面
政府工作報告在“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中指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這也是出口信用保險連續第六年被提及,凸顯了其在助力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
據了解,保險業積極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服務保障作用,全力支持外經貿企業復工復產。根據中國信保提供的數據,2020年一季度,該公司支持我國企業出口和投資1353.2億美元,同比增長9%;向企業支付賠款2.8億美元,同比增長24.2%;服務支持小微企業近8萬家。
張琳表示,目前全球疫情爆發的情況下,我國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出口信用保險可以發揮增信的作用,在企業遭受損失時候的經濟補償也是雪中送炭。因此,我國對出口信用保險的需求進一步加強,保險業應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外需穩定,支持企業發展,讓企業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困難時期,能夠走得更穩。
內容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記者:李林鸞 朱艷霞
編輯:韓業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銀保監會”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