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來,ETC糾紛、信用卡盜刷、銀行征信、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困擾著金融消費者,投訴多石沉大海、維權更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黑貓投訴】
原標題:同業存單發行態勢分化明顯 中小銀行需提高負債管理水平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張末冬
近日,各家銀行陸續公布的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大部分中小銀行同業業務收縮的趨勢還在繼續。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已有265家銀行公布2020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共計擬發13.85萬億元。整體來看,部分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行擬發行同業存單規模呈擴張態勢。但相比而言,更多的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明顯壓縮。
上調發行額度反映了在攬儲競爭壓力下銀行對資金的渴望。招行在發行計劃中指出,為保持合理空間申請調整發行額度,另外,同業存單的發行效率高,利率市場化,有利于靈活調整負債策略,把控負債成本,強化市場化負債水平。對此興業銀行也表示,同業存單相比線下同業存款更透明,流動性更好,債權債務關系標準化、規范化程度更高。興業研究宏觀分析師陳昊補充道,對于整個市場而言,由于同業存單透明度很高,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相關指標會越來越重要。
但更多中小銀行同業存單收縮態勢還在繼續。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加強對同業業務的管理。2018年一季度起,央行將資產規模超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1年以內的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銀保監會則要求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壓降同業負債比例,并進行分類監管。
此前穆迪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至10月城商行新發行的同業存單同比減少19%,比1月至5月因同業業務監管趨嚴導致的下降15%還要多4個百分點。2019年全市場同業存單發行量為0.80萬億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57.89%。
一位華南城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自包商銀行事件后,小銀行同業存單整體呈現量減價增的態勢,改善程度并不強。
在分析具體原因時,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傳統上,同業存單市場是中小銀行獲得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包商銀行事件后,“剛兌”預期被打破,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發行受到大幅沖擊,在銀行間市場同業存單發行往往陷入“有價無市”局面,發行成功率一度跌至30%左右,與國股存單收益率分化明顯加大。盡管在央行實施各類流動性救助舉措之后,存單市場交易有所恢復,但流動性分層已然形成。
業內人士和專家都認為,信用分層是市場正常表現,但對于中小銀行和監管機構來說,的確需要想辦法應對,防范風險。
陳昊表示,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有所收縮的機構中,部分由于自身的資產端投放壓力的考量,部分是受到同業負債指標考核的限制,需要壓降同業負債。在當前中小金融機構回歸本地的要求下,機構跨區域吸儲存在困難,小部分機構的同業負債受到指標限制,一般負債在當地競爭激烈,可能會導致其吸儲困難,被迫縮表。
對于2020年同業存單市場態勢,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預計,整體規模將維持平穩上升,但結構分化將趨明顯。首先,大型銀行(主要為AAA級銀行)發行規模將呈上升趨勢,且受益于充裕的流動性,發行成本降低。其次,中小銀行分化延續。小型銀行同業存單的市場需求偏弱,預計發行規模將普遍下降;股份行及城商行的同業存單仍有相對優勢,再加之負債端的壓力,預計2020年其同業存單規模將有所提升。
同業負債受大環境影響,結構性存款被規范、定期存款靠檔計息受到限制,負債端面臨較大壓力,在此情形下,中小銀行如何調整及優化負債端結構、加強產品創新成為銀行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監管如何引導提高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也被市場所關注。
“近期,現金管理產品征求意見稿要求現金管理產品投資于主體信用評級低于AA+的商業銀行的銀行存款與同業存單應當經本機構董事會審議批準,此舉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現金管理類產品配置中小銀行同業存單的難度,考慮到銀行理財是這些資產的主要資金來源,中小銀行的負債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加。”王一峰認為,2020年,中小銀行存單發行縮量,較高的負債成本和較大的資金補充難度將會推動中小銀行同業業務收縮和降低杠桿水平,從而推動中小銀行更加回歸本源,專注主業。
值得關注的是,同業存單結構變化也在不少銀行的發行計劃中體現,例如,興業銀行2019年發行的同業存單中,一年期占比為63.44%;而2018年以3個月期限為主,前11個月中3個月同業存單發行量占比為58%。招商銀行2019年1月至11月中,一年期同業存單發行量達到2738.7億元,占比為65%;吉林九臺農商行2019年前三季度的一年期同業存單占比超過80%。光大銀行也表示,同業存單期限主要集中在9至12個月。
陳昊表示,這可能是銀行為了更好滿足流動性匹配率等監管要求。“各類負債的期限越長,流動性匹配率的權重越高,重要性更強。隨著結構性存款監管的收嚴,以及部分銀行大額存單額度用盡,部分銀行可能需要用長期限的同業負債來補足流動性匹配率可能存在的缺口。”
負債端管理將是今年的一大重點,銀保監會日前提出,盡快制定負債質量監管辦法,提高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中小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和匹配性。王一峰認為,在新LPR形成機制下,銀行負債成本的高低是引導信貸利率下行的關鍵變量。然而,目前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對主動負債依賴程度較高,負債成本剛性較強,貨幣政策價格信號難以實現有效傳導,進而抑制了信貸利率下行。因此,加強負債質量監管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在于通過政策制度完善降低銀行負債成本。
事實上,近期監管部門已對結構性存款、帶有靠檔計息特點的智能存款以及現金管理類理財等高息表內外負債出臺了相關政策予以規范和管控。業內人士預計,后續管理層可能會出臺對一年期以上大額存單價格上浮比例、結構性存款均值收益、利率自律公約下定期存款定價上浮比例等領域的規范措施,從而實現對高息主動負債成本的全面約束。
責任編輯:潘翹楚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