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孫璐璐
越來越多來自金融系統的專業人才赴地方擔任分管金融的副省長(副市長),業內稱之為“金融副省長現象”。與此同時,陸續有金融副省長回歸金融系統。2019年10月24日下午,國家開發銀行在京召開干部大會。中組部干部四局負責同志在會上宣布了中共中央的有關任免決定,歐陽衛民任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副書記;鄭之杰不再擔任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副書記。
據不完全統計,除廣東省原副省長歐陽衛民剛剛回歸金融系統外,目前在任的金融副省長已有15名,絕大多數人事調動集中在2018年以后,近兩年任命的金融副省長人數多達12人。由于這一時點恰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三大攻堅戰開局,有觀點認為,密集任命有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考量。
金融與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系,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有效金融資源助力;同樣,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離不開對實體經濟發展更深刻更接地氣的了解。具備深厚專業背景的金融副省長,是連接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專業型官員,可以更好地運用金融工具,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解決實體經濟、社會民生領域發展的痛點難點。
群體畫像:高學歷、年輕化
如果對金融副省長群體畫像,高學歷、年輕化是基本特征。15位金融副省長赴任地方之前,幾乎均擔任過五大行的副行長,或者在金融監管部門任職多年。從學歷看,他們當中有13名博士,其中經濟學博士有8名,甚至不乏海外名校畢業的亮眼“學霸”。
和以往省級副職官員相比,這群金融副省長相對比較年輕,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70后有6人,分別是劉強、李云澤、郭寧寧、張立林、李波、葛海蛟,這在省級干部群體中并不多見。
從地域分布看,可謂通盤考慮、均衡布局。既有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東部沿海經濟大省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有在遼寧、吉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擔起金融助力東北振興重任,還有在山西、四川、貴州等中西部地區謀劃崛起之勢。此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也均有安排金融副市長。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后續仍有四大行副行長有望赴任地方,金融系統為地方輸送專業型官員的渠道將愈發暢通。
有資深國有大行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近些年來恰逢不少省部級干部到齡退休,亟待中堅力量補位,無論是地方經濟發展,還是防范化解風險,兩者的綜合協調都離不開金融。在大銀行、金融監管部門成長起來的干部,大多政治素養過硬,專業能力很強,自然成為金融副省長的合適人選。
金融系統的專業人才到地方任職并非近兩年才有的新鮮事,中國金融業的一些風云人物此前都有主政地方的經歷,在金融系統與地方之間實現“折返跑”。比如,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曾擔任過5年的天津市市長,后出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郭樹清曾從證監會主席轉任山東省省長,后又回歸金融系統擔任銀保監會主席;現任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同樣在金融系統與地方政府之間實現了多次“折返跑”。
在金融系統內部,金融干部到地方掛職歷練比較普遍,這也算是金融系統與地方政府良性互動的常態化機制。不同于金融副省長這類高級別的人事調動,金融系統干部掛職多是處級干部,金融監管部門、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等機構的處級、副處級干部通常會到區縣一級掛職地方政府副職,掛職交流兩三年后再重新回到金融系統原單位。
近兩年來,除了在原有的常態化干部交流機制外,廳局級以上金融人才提拔變得密集。今年以來,前期赴任的金融副省長也開始陸續回歸金融系統,如農業銀行“老將”劉桂平在出任重慶市副市長近3年后,于今年初開始擔任建設銀行行長;在擔任廣州市副市長、廣東省副省長等職近8年后,央行“老將”歐陽衛民也將出任國開行行長。另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在任的這些金融副省長不排除未來幾年后重新回歸金融系統擔任要職,實現金融人才在金融體系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雙向流通。
全新使命: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責任
相比于其他省級官員,金融高官赴任省級干部,可以憑借著自身強大的金融資源調動能力,有的放矢地拆彈地方重大金融風險,推動地方經濟轉型發展。
北京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廣州市之所以能走在主動化解P2P網絡借貸風險的全國前列,離不開歐陽衛民在廣州市工作期間,提早捕捉到P2P風險,并通過引進專業人才,運用大數據實施監測防范資金流動風險,早在2017年就主動刺破個別P2P網貸機構的風險,實現網貸風險穩妥有序化解。后來,廣州探索的這套金融風險監測防控的大數據平臺,也被其他省份引入使用。此外,在對小貸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整頓中,廣東省也在全國較早通過建立行業協會、完善地方監管機制等方式及時“點殺”風險。
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從我國國情出發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增強金融監管協調的權威性、有效性,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及時有效識別和化解風險。要堅持中央統一規則,壓實地方監管責任,加強金融監管問責。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2018年以來,各地陸續掛牌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對“7+4”類機構的監管,即對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依法依規實施監管;并強化對轄區內投資公司、開展信用互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眾籌機構、地方各類交易場所等的監管,嚴格限定經營范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各地金融監管局掛牌,地方金融監管被賦予更高的監管權限和監管職能,地方需要懂金融的官員,這波副省長的密集任命是順勢而為。從已公開的部分省政府領導班子工作分工看,大部分金融副省長就主要負責聯系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一行兩會”派出機構和駐本省金融機構等。
特殊能力:調動金融資源惠及地方
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責任需要金融副省長主持,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助力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同樣離不開金融副省長所特有的金融資源協調能力。
從大行副行長“變身”地方大員,憑借自身專業金融素養支撐,金融副省長的角色轉換非常自如。剛剛履新貴州省副省長不滿1個月的工商銀行原副行長譚炯,于10月18日帶隊到上交所舉辦貴州省債券市場投資者懇談會,引發債市較大反響。譚炯在懇談會上表示,會堅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按照誰舉債、誰負責,市場化、法治化、平等和風險共擔的原則,加快推進投轉入,盤活債務對應資產,著力化解債務風險。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就如何化解存量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以及如何強化新增企業債券的全鏈條監測等具體問題提出政府應對舉措。不少債券從業人士反映,貴州省此舉利于穩定投資者預期,有助于穩妥化解債務風險。
履新遼寧省副省長僅3個月有余的建設銀行原副行長張立林,10月15日出席“金融助振興—遼寧行動”主旨會議,并代表省政府分別與國開行、五大國有銀行等8家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遼寧省政府還就下一步全面服務實體經濟、加強金融風險防控、持續優化金融環境等提出具體落實舉措。
上述資深國有大行人士表示,不論是用時間換空間的方式有序化解債務風險,還是實現經濟結構的騰籠換鳥,都離不開金融資源的支持。金融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而信用有時在中國的特定環境下又是事在人為。金融副省長可以憑借所帶來的金融資源和自身專業的金融能力讓地方受益。同樣,不同于一直在金融體系內部歷練成長的金融官員,有過地方執政經驗的官員重回金融系統后,其管理思路明顯不同的一點,就在于更善于從綜合協調的角度調動金融機構內部的部門間業務協同,并且對于動用金融的力量解決經濟轉型和社會民生的痛點有更多切實感受和行動。
責任編輯:王進和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