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項夢曦
本月12日,歐洲央行迎來了近3年來的首次降息,宣布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至-0.5%。在經濟增長面臨衰退風險的大背景下,歐洲央行再次叩響“負利率”的大門并不意外,但卻是對全球資本市場釋放出的重要信號。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此前,歐洲央行已經執行了長達8年的存款負利率以及長達近4年之久的零基準利率。此次再度調降存款利率,被市場認定為是“負利率”時代的重啟。
事實上,今年以來,為了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和風險,全球已經有近30個經濟體相繼宣布降息,或將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希望借此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重返擴張軌道。目前,歐元區、瑞士、丹麥、瑞典和日本等國家或地區基本實行負利率。即使是通過此前8次加息已經逐步邁向貨幣正?;拿缆搩?,如今也面臨著重新跌入負利率區間的可能性。美聯儲委員會(Federal Reserve)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坦言:“現在幾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負利率,那么在美國出現負利率只是時間問題。”
負利率,如今已經一躍成為了全球金融界的熱詞。一般而言,負利率包括以下3種情況:負政策利率、負存貸利率和負債券利率。具體來看,一是金融機構在央行存款是負利率;二是儲戶在銀行存款或貸款利息為負;三是債券收益率為負。由于資金會產生機會成本以及時間成本,正常來說,利息率應為正以對沖成本。而負利率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方式,央行借此實現拉升下滑經濟、提高通脹、提升貨幣政策效果等目標。但效果如何,目前仍難有定論。
曾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認為,如果財政政策能夠分擔央行穩定經濟的壓力,負利率是完全有益的。即將就任的歐洲央行新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此前也曾為負利率背書。拉加德認為利率為負時,銀行可能會決定將負存款利率轉嫁給儲戶,降低儲戶的存款利率。但是另一方面,儲戶同樣也是消費者、工人和借款人,在利率為負的情況下,經濟會更加強勁、失業率會更低,借貸成本也會降低。從這方面考慮,引入包括負利率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有助于提升歐元區的經濟增長。
但不少金融從業者對于這種看法并不認同,他們對于負利率普遍持悲觀態度。不少機構的研究表明,并沒有證據表明負利率能夠提振經濟,降低失業率。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歐洲和日本都希望通過零利率來刺激銀行放貸,倒逼量化寬松帶來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然而結果并不盡如人意。相反的是,有證據表明,銀行因為負利率受到了影響。負利率帶來的負收益資產正在不斷侵蝕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
目前,全球負收益債券規模高達16萬億美元,由于這些負收益債券主要在金融機構之間流轉,最終損失將由金融機構承擔,已成為新的“有毒資產”。數據顯示,2018年歐洲前十大銀行的凈利潤僅520億歐元,收益不及經濟規模大致相當的美國銀行業的一半。這表明在超低利率下,歐洲銀行業盈利能力已經受到嚴重侵蝕,這將抑制其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
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索英(Christian Sewing)警告稱,歐洲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將對這個已經陷入負利率長達5年的地區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索英曾表示,在這個水平上再次下調利率作用有限,而客戶們也不會因為利率下降10個基點而增加任何投資。索英認為,從長遠來看,負利率會破壞金融體系,再次降息“可能會降低各國的再融資成本,但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事實上,央行的負利率和政府的負收益債券更像是一種征稅,是對金融機構的征稅,是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利益分配,政府所得就是金融機構的損失,因此雙方對于負利率的看法難以統一。而作為本世紀的新鮮產物,尚無充足的證據來對這項政策工具的效用蓋棺定論。
“股神”巴菲特曾將負利率描述為一個“奇跡”,是從未有人設想過會發生的情況。他直言:“當前沒有人能了解負利率的全部影響,但負利率并不是世界末日。所以我希望能延長我的壽命,可以有時間了解負利率。” 誠如巴菲特所言,負利率并非“洪水猛獸”,但要如何規避風險,用好這一“利器”,仍是擺在全球央行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大課題。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