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二月,深港、珠澳各口岸人流熙熙攘攘,“北上南下”的旅客經此跨境探親、旅游、購物。“上午在廣州見朋友、吃早茶,下午在深圳采買禮盒,晚上在香港看煙花匯演,第二天到澳門看花車巡游……”在廣州工作、自稱“灣區人”的姜瑩,向記者介紹自己春節期間的行程安排。
廣東中山城區景觀。 張鑒來攝(新華社發)
“硬聯通”日漸完善
新春伊始,深中通道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收尾工程,向著2024年建成通車加速沖刺。這項世界級跨海工程連接珠江兩岸,通車后,中山直達深圳的通勤時間,將由以往的2小時縮至30分鐘。
不僅深中通道,獅子洋、黃茅海等跨江跨海通道也在加緊施工。當下,“聯通”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主題,交通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建設,為大灣區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8年廣深港高鐵通車運營、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2019年南沙大橋投入使用,2023年廣汕汕高鐵正式運營;“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實施,大灣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邁出關鍵一步;拱北口岸、橫琴口岸、青茂口岸實行“一次排隊、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便利化措施,讓通關進入“30秒跨境珠澳”新階段……如今的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超2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5000公里,高鐵、城際、地鐵、高速等交通網絡越織越密,構建起外聯內暢、通江達海、高效便捷的大交通格局,“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現在坐高鐵15分鐘就能到深圳繁華商圈,購物、吃喝體驗非常好,偶爾我們還會去享受按摩、看看電影。”住在香港、周末不時帶著全家人到深圳游玩的李先生說。
“軟聯通”加速推進
“硬聯通”完善的同時,粵港澳大灣區“軟聯通”也在不斷加速,5年實現大跨越。
在金融領域,“深港通”、“跨境理財通”、債券通“南向通”、“互換通”等制度落地實施,粵港澳金融市場加速互聯互通,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提升;在標準銜接方面,隨著第二批“灣區標準”清單日前公布,“灣區標準”已覆蓋食品、交通、養老等32個領域183項,“一體化”進一步走進居民生活;在營商環境方面,“數字灣區”啟動建設,10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粵港跨境通(維權)辦,“灣區通”工程深入實施,“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深入推進,港澳企業商事登記實現“一網通辦”;在民生領域,2021年“灣區社保通”上線,港澳居民“足不出境”就可以享受廣東的社保服務,同年“港澳藥械通”政策實施,在醫療方面實現大灣區資源互通……
數據顯示,目前港澳居民在粵參保達34.67萬人次,領取待遇4.72萬人。截至2023年底,粵港澳三地共67家銀行、6.92萬名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試點,累計辦理相關資金匯劃128.1億元人民幣。截至2024年1月8日,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累計批準19家指定醫療機構,臨床急需進口港澳藥品醫療器械56個,共惠及4509人次。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身穿內地律師袍,佩戴律師徽章,自2022年取得律師執業證(粵港澳大灣區)起,香港青年謝慶綿開啟了新的職業生涯,“這里有龐大的法律服務市場,未來發展會很好。”
像謝慶綿這樣獲準在大灣區內地9市執業的港澳律師超過380名。他們熟悉港澳、內地不同的法律體系,能在跨境法律事務處理中發揮所長。而在醫師、教師、導游等8個領域,已有32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注冊執業資格。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表示,香港青年在本地發展空間有限,大灣區內地城市為他們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也有助于深度解決港澳民生問題、拓寬港澳居民生活空間、深化港澳同胞祖國認同。
“隨著大灣區不斷深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粵港澳三地交流交往之密切前所未有,大灣區建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2023年,約有5300萬人次香港居民北上內地,港澳居民對大灣區認同感進一步提升。
朱偉表示,將進一步促進大灣區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合作,破解融合發展瓶頸,提升三地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尤其是便利港澳居民來粵發展,無論是購房、看病、上學、買社保還是就業、執業、創業,都盡力為他們提供便利,從而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0
責任編輯:張俊 SF065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