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招商銀行研究院
文/程偉波 儲楚 戴筱頔 李蔚林 程春曉 劉江偉 吉祥熙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隨后在各省兩會上,經濟大省紛紛釋放積極信號,扛起挑大梁職責。本篇報告對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等六省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深入解讀,并對各省年度工作重點進行了比較分析。
■ 2023年運行回顧:2023年,六個經濟大省GDP合計占全國經濟總量的44.2%,發揮著經濟“頂梁柱”作用。其中,蘇魯浙川是提振全國經濟增速的主要力量,而廣東、河南表現略顯疲軟。同時,各省經濟增長各有亮點。例如,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江蘇“萬億之城”增至5座,山東產業升級成果顯現,浙江的軟件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勢強勁,四川消費旺盛、服務業強勢,河南 “新三樣”、民營企業出口展現韌性。
■ 2024年總體工作部署:六省積極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整體來看,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擴大消費和投資、促進外資外貿發展等,均是各大省普遍提及的重點工作。部分省份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特色化的安排,廣東、四川分別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兩項國家重點城市群戰略放在重點工作首位;粵蘇魯浙4省將文化事業列為年度重點工作;此外,浙江把政策引導單列、山東把數字經濟單列、廣東把海洋經濟單列。與2023年相比,多數經濟大省下調了2024年GDP增速、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多項目標,只有浙江逆勢上調。
■ 重點舉措解讀:六省共同關注的工作重點:在科技創新方面,各地將從加強基礎研究、推動科創與產業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聯合體、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創新生態、機制保障等維度著力。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產業鏈與產業集群建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并舉、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內容值得關注。在擴大內需方面,緊扣中央要求,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在對外開放方面,與上年相比,突出穩外貿、引外資,擴大制度型開放。六省的特色舉措:廣東大灣區建設邁向縱深,圍繞“一點兩地”新定位,布局再上新臺階。江蘇強調高能級平臺體系打造,從創新平臺、開發平臺、產業平臺三方面,發揮平臺的支撐作用。山東尤其重視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基礎設施建設,以數字變革新賽道引領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浙江注重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圍繞民營經濟特點,提出要積極發揮政府引領作用,支持產業集群式發展。四川政府工作報告中能級提升與風險防范并重,將短長結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河南特色在于農業強省建設,農業發展措施貫穿于科技創新、糧食生產到食品產業等全鏈條。
正文
2023年經濟大省運行回顧
回顧2023年各地經濟運行情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全國前六,六個經濟大省合計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44.2%,繼續發揮經濟“頂梁柱”作用。具體來看,廣東GDP首次突破13萬億元,連續35年位居全國首位;江蘇實現GDP規模12.82萬億元,穩居第二;山東、浙江GDP分別達到9.21和8.26萬億元;四川實現GDP規模6.01萬億元,排名超過河南;河南以5.91萬億元GDP規模,近三十年來首次跌出全國前五。
蘇魯浙川穩健增長,粵豫增速放緩。山東、浙江、四川均實現6.0%的實際增長速度,在全國31個省市中排名并列第九;江蘇以5.8%的增速超額完成增長目標(5%),連續第四年超過廣東。廣東、河南是唯二經濟增速低于全國平均(5.2%)的經濟大省,其中廣東經濟增速4.8%,低于全國平均0.4個百分點;河南以4.1%的經濟增速居全國倒數,遠低于年初6%的增長目標。
從供給側來看,經濟大省工業整體強勢,蘇魯尤為亮眼,但廣東較為乏力;服務業相對弱勢,川浙表現較好。六省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較高,其中江蘇、山東增速均超過6%,增速最低的河南也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4.7%);但從規上工業增加值來看,廣東表現乏力,4.4%的增速顯著低于江蘇(7.6%)、山東(7.1%)、四川(6.1%)、浙江(6.0%)等省。而從服務業來看,六省中僅四川(7.1%)、浙江(6.7%)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8%),廣東、河南增速乏力,均低于5%。
從需求側來看,經濟大省投資表現總體較好,但消費增速不及全國。在消費方面,六省中除四川(9.2%)、山東(8.7%)社零增速超出全國(7.2%)外,其余四省社零增速均低于7%。在投資方面,蘇魯浙川增速均遠超全國,但廣東、河南表現弱勢,增速不到3%。在進出口方面,六省表現較為分化:山東、浙江外貿穩中向好,進出口、出口、進口均實現正增長,浙江出口總額更是超過江蘇躍居全國第二;廣東外貿出口表現較為穩健,增速(2.5%)大幅高出全國水平(0.6%),在全國外貿大局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江蘇、四川、河南進出口承壓,均呈大幅負增長。
總的來看,蘇魯浙川是提振全國經濟增速的主要力量,而廣東、河南表現略顯疲軟。但在此基調下,各省經濟增長也呈現出不同的亮點。例如廣東雖面臨多重壓力,但名義增速較高,GDP總量領先江蘇的規模從2022年的6243億元擴大到7451億元;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實力進一步提升,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江蘇區域發展格局更為均衡,常州首次跨過萬億大關,“萬億之城”增至5座,總數位居全國第一。山東產業升級成果顯現,產業競爭力提升顯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增加值占比達到31.7%,比2017年提高10個百分點。浙江生產性服務業增勢強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5%、11.2%和9.5%。四川消費旺盛、服務業強勢,舉辦了大運會等重大國際國內體育賽事,且旅游業強勁復蘇,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全面超過疫情前水平。河南進出口總額雖增長不佳,但在“新三樣”、民營企業出口方面展現出發展韌性,民營企業進出口占全省外貿總值的59.5%,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合計出口增長22.9%。
表1:2023年經濟大省主要經濟數據對比
資料來源:各省政府官網、招商銀行研究院
2024年經濟大省總體工作部署
六省積極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整體來看,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擴大消費和投資、促進外資外貿發展等,均是各大省普遍提及的重點工作。部分省份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特色化的安排,廣東、四川分別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兩項國家重點城市群戰略放在重點工作首位;粵蘇魯浙4省將文化事業列為年度重點工作;此外,浙江把政策引導單列、山東把數字經濟單列、廣東把海洋經濟單列。2023年相比,多數經濟大省下調了2024年GDP增速、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多項目標,只有浙江逆勢上調。從具體舉措來看,6個經濟大省的重點工作中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內需等事項排序較為靠前,經濟大省穩增長的擔當作用更加凸顯。
分省來看,廣東省工作報告呈現出“站位更高、引領性更強、措施更務實”的特點,在總基調上,提出要以“走在前列”總目標統領全省各項工作,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責任。同時,多個重點舉措在提法上也緊扣“闖”、“創”、“干”的總體精神,例如,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級的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這些雖然不是全新提法,但卻是首次集中出現在年度重點舉措條目標題中,充分體現廣東要當好示范的時代擔當。此外,與上年的十個方面重點工作相比,城鄉區域協同發展的位序有所前提(從第五條改為第二條),增加了海洋經濟的單獨小結,并將擴大內需與對外開放進行了拆分。
江蘇站位更高,服務國家戰略。一是首要任務由“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變為“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2023年在內需、政府投資方面著墨較多,2024年在進出口、穩外需、外商投資、民間投資等方面加大了闡述力度。二是科技創新由內嵌于“推進科教人才強省建設”到單獨成節,位置提前(由第三條變為第二條),且闡述更為系統。三是突出“新型工業化”,較上年“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更為聚焦。四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兩個位次(由第八條變為第六條),特色文旅有望成為重點領域。五是由“風險的防范化解”變為“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加強調發展和風險防范的聯動,一方面江蘇的保交樓和政府性債務等風險化解進度良好,另一方面體現了邊發展邊處置的新思路。
山東一以貫之重視高質量發展,總體部署站位更高,防范風險要求更嚴。2024年山東繼續將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傮w部署強調經濟大省的擔當:“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防范風險方面,明確提出落實城投公司舉債融資提級管理制度、確保房地產預售資金監管到位、扎實完成“保交樓”年度任務。
浙江強調發揮政策引領作用,打造新質生產力。主要體現在條目精簡(由12條縮減為10條)、順序調整(促消費、平臺經濟、科技創新等內容前置)、內容擴充(數字經濟、傳統產業)等。總體來看,2024年的工作報告更注重政策引領,注重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重點圍繞質量提升、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數字化轉型等內容展開。
四川重點工作安排突出高質量發展。十項重點工作中,最顯著的變化是“創新”和“內需”的排序調整。“創新”由2023年的第六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二位,并且新增了“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的內容;“內需”則由2023年的第二位下降至2024年的第四位。另一個明顯變化是在深化改革部分增加了“深化財政金融改革”的內容。
今年河南省工作報告提出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質的突破上來”,在總基調上,堅持穩中求進,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顯示出政府對新舊動能轉換的高度重視。工作報告重點工作條目擴充(由7條增加至9條)、順序調整(創新、現代產業體系內容排位上升)、內容擴充(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和安全良性互動)等。總體而言,面對新舊動能轉換等因素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河南更加重視創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等工作,體現出在新領域尋求增長點、擺脫舊增長模式影響的發展思路。
表2:經濟大省2024年主要目標及變化情況
工作報告;各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注:2024年目標若高于2023年目標,標紅色;若低于2023年目標,標綠色。
表3:經濟大省2024年重點工作及排序
資料來源:2024年各省政府工作報告,招商銀行研究院
2024年經濟大省重點舉措解讀
3.1 經濟大省共同關注的工作重點
(1)大力推動科技創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放在了2024年經濟工作的首位,六省在兩會報告中均突出強調科技創新,與上年相比,位次普遍提前、措施更實。各地將從加強基礎研究、推動科創與產業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聯合體、建設重大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創新生態、機制保障等維度著力。此外,對于研發投入強度、科技型企業數量等普遍提出量化目標。
相比而言,江蘇、廣東部署更強調服務國家戰略,圍繞基礎類創新、應用類創新、科創體制機制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目標舉措。其中,江蘇更為突出基礎類創新,強調要“高標準推進教育強省建設”、“深入實施加強基礎研究行動”、“加快打造應用基礎研究特區”,作為科教大省,基礎類創新是江蘇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優勢;廣東的應用類創新為其優勢,明確要以“應用牽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產業與科技互促是廣東發展的關鍵優勢。此外,廣東還在創新章節強調“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是六大省中的唯一一個,建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體系、優化科技信貸產品體系、加強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對接等表述值得關注。其他四省中,山東將會加快科技大市場體系建設,浙江將會加強科教領域補短板,四川致力于打造“西部創新高地”,河南基礎相對較弱,更為注重依托“兩城一谷”【注釋1】提升區域創新能級。
(2)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六省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新型工業化”展開部署,有四方面內容值得關注:一是突出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強鏈補鏈、制造業“三化”【注釋2】是發展重點。二是強調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并舉(詳見表4),其中,未來產業多為六地新增。三是高度關注數字經濟,主要涵蓋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三大維度。如浙江、江蘇制定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任務,山東將數字經濟單獨成節,四川加快建設“東數西算”工程國家樞紐節點。四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兩業融合”【注釋3】。相對而言,廣東、江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高端制造業、未來產業;山東更加注重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布局;四川突出全面落實六大優勢產業,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而浙江則更為突出創新驅動和數字經濟發展,培育龍頭企業等。
表4:六大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布局重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招商銀行研究院
需要說明的是,六省報告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科技創新雖然普遍隸屬于不同章節,但并非割裂,而是共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六省報告均提及“新質生產力”培育目標(詳見表5),圍繞科技攻“尖”、產業“向新”兩條主線開展部署,強調兩者的有機融合。
表5:六大省關于“新質生產力”的相關表述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招商銀行研究院
(3)著力擴內需
擴大內需工作重要性繼續上升。六省工作報告基本緊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促消費方面,一是新型消費成為關鍵詞,各省紛紛提出培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體育休閑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打造國貨“潮品”等消費新業態、新場景。這些與上年相比,普遍為新提法。二是特色文旅成為熱點,在四川、河南等文旅出圈省份備受關注,比如四川提出要保持文旅經濟熱度、河南提出重點挖掘文旅消費潛力。三是提振大宗消費,六大省普遍提到促進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消費,山東提到要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廣東提到家電下鄉等。此外,四川、河南提到要“落實帶薪休假”;江蘇、浙江強調要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其中江蘇為較上年新增,要“積極培育大型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和垂直領域優勢電商平臺企業”。
擴投資方面,一是重點方向由傳統基建向新領域轉變,主要聚焦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科技創新、“三大工程”投資、重點項目建設等。如廣東、江蘇、浙江均強調利用政府類基金撬動科創、戰新產業;江蘇提出加快智能算力、邊緣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廣東將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等;四川要推進新型能源建設;“三大工程”領域,頭部省份著墨不同,廣東是唯一明確提出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省份,可以關注其后續金融服務落地情況。相比而言,在廣東、浙江、江蘇等省,新領域、制造業投資、民間投資更受關注。而在四川、河南、山東,交通強省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目標、政府投資,篇幅占比相對更高。二是強調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如江蘇提到要出臺專項政策,廣東、浙江提到要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山東提出建立省級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鼓勵民間投資盤活存量資產。此外,部分省份(如四川)特別提到要利用好國家增發國債、擴大中央預算內投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機遇,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4)高水平對外開放
與上年相比,更為突出穩外貿、引外資,擴大對外開放。在穩外貿方面,一是拓寬貿易對象,如四川提出拓展向西開放新空間,廣東、江蘇、山東均提出穩住歐美日韓等市場,更大力度開拓東盟、中東、中亞、非洲、俄羅斯、拉美等新興市場。二是培育外貿新動能、新業態,各地積極部署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綠色貿易、保稅維修等外貿新動能,加快發展中間品貿易、海外倉、跨境電商出口,持續做大外貿“新三樣”規模。三是建強用好開放平臺,如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上合示范區等。此外,廣東、江蘇、山東還提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在利用外資方面,關鍵詞有招引外資外企、拓展外商投資領域、引導存量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發展外商總部經濟、推動科創合作、產業合作區建設等。如廣東要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大力招引全球貿易商、采購商;江蘇要出臺外商投資專項政策,開展“跨國公司江蘇行”系列活動,積極引進“帶動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制造業外資”;山東要“加大金融業等領域引資力度”;浙江圍繞“以超常規力度招引‘大好高’和專精特新外資項目”,提出定量目標;四川要“大力招引世界500強、知名跨國公司、行業領軍和小巨人企業”等。
橫向對比,廣東、江蘇、浙江三省,深層次開放、制度型開放更為突出。三省均提出要探索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其中,江蘇在制度保障、科創合作、園區共建方面特色鮮明,包括大力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制定實施《江蘇省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條例》,從制度層面進行營商環境保障;“支持外資在江蘇設立研發中心”;“支持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等。浙江突出“提升港口的國際競爭力”目標,提出發展多式聯運、落實啟運港退稅、提升港行服務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等系列舉措。
注釋
1、“兩城一谷”即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
2、“三化”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3、“兩業融合”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3.2 各經濟大省的特色舉措
(1)廣東:大灣區建設邁向縱深
圍繞“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大灣區布局再上新臺階。大灣區建設自2019年開始已經連續6年被放在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的首位。措辭從“舉全省之力建設”到“深入推進”,再到“縱深推進”。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注釋4】的全新定位。在此背景下,工作報告強調要圍繞新定位,全面深化粵港澳合作。其中,在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方面,將進一步強化大灣區內外循環的聯通作用,可以關注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跟進“粵車南下”政策的落地以及“數字灣區建設”等軟硬聯通的重點事項;在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方面,關注5G、集成電路、納米、生物醫藥等粵港澳重點產業創新合作領域,緊跟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臺建設,關注橫琴全島封關運作、前??缇橙嗣駧艠I務創新試驗區、南沙先行啟動區建設、河套深圳園區條例出臺等;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方面,持續跟進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及時跟蹤綜合改革試點第二批授權事項清單的發布【注釋5】。
強化大灣區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均衡發展,關鍵舉措之一就是有序推進區域產業轉移。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輻射作用,利用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完備的產業鏈和市場體系,帶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產業發展。目前,廣東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的“1+14+15”政策體系已基本成型【注釋6】,今年在繼續落實政策的基礎上,還將制定重點承接產業引導目錄,創新協作雙方成本分擔、利益共享和聯合招商機制,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生產+服務”等形式,推動跨區域產業共建。
圍繞灣區經濟特色,發力海洋經濟。廣東是六省唯一把海洋經濟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單列的省份,提出要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再造“海上新廣東”。背后有兩大因素值得關注:一是廣東省海洋經濟全國領跑、且發展潛力大。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達14%、總量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因此今年在全面承壓的環境下特別強調了要挖掘經濟增長的“藍色動力”,從海洋資源稟賦出發建設海上新廣東,加強海洋強省建設,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向海洋要動力、要未來。從產業領域來看,將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打造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海工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二是與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廣東具有粵港澳大灣區和面向南海發展的獨特優勢。2023年6月,廣東與海南簽署了推動兩省相向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瓊州海峽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升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平臺。2024年,將進一步以“港灣”融合為導向,打造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合作重要樞紐,推進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與廣東產業優勢聯動發展。
(2)江蘇:打造高能級平臺
江蘇報告從多維度強調了要打造高能級平臺體系,充分發揮平臺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具體來看包括創新平臺、開放平臺、產業平臺等三大類型。
在創新平臺方面,著力構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矩陣。近年來,江蘇省不斷推進實驗室體系建設,目前共建有國家實驗室1個、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40多個、省實驗室3個、省重點實驗室140多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構建高水平創新平臺矩陣,如重點實驗室(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和鐘山實驗室、云龍湖實驗室)、重大農業科創平臺(南京國家農高區、農創中心)等。在此基礎上,高水平建設運行省實驗室聯盟,以實驗室聯盟為抓手,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在開放平臺方面,強化高端平臺建設。一是不斷提升開放載體能級。以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支持南京江北新區提升發展能級,推動各類開放平臺轉型升級。二是繼續實施江蘇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三年行動,制定實施新一輪制度型開放任務清單,爭取國家支持江蘇開展制度型開放試點。三是著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根據近日江蘇制定的《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2024年度推進計劃》,全年將重點建設15個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培育110個以上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
在產業平臺方面,發揮園區優勢,打造標桿園區。江蘇的國家級開發區數量排名全國第一,2023年江蘇9家國家級經開區躋身全國30強,蘇州工業園區連續八年綜合排名第一。今年工作報告提出,要在科技、外資利用、低碳、區域共建等領域打造標桿園區。具體部署包括高質量建設一批科創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南北共建園區、國際合作園區建設、零碳園區等。
(3)山東: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
山東將數字經濟作為單獨一個重點舉措展開,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報告提出以數字變革新賽道引領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等維度分別制定了一系列量化目標。在數字產業化方面,培強壯大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加快推進100個重大項目,力爭信息技術產業營收增長10%以上,建設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30家左右;圍繞先進計算、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新型電子材料等領域,培育10家左右數字產業集聚區。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提出新培育50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0家“產業大腦”,打造典型應用場景100個;新創建國家級智能工廠10家左右,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服務中小企業突破1萬家。在基礎設施方面,將部署高性能智能計算中心,統籌布局通用和垂直大模型算力,累計建成5A級省級新型數據中心25個以上,智能算力比例達到30%,建成“山東算網”;深入實施“雙千兆”網絡系統工程,打造典型應用項目500個以上,新開通5G基站4萬個。
另外,需要注意山東部分領域風險隱患。在2024年面臨的發展挑戰中,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部分領域的風險之所以成為增列的挑戰內容,與山東部分區域在2023年連續出現爆雷事件密切相關。雖然山東省整體地方債務壓力并不突出,但是濰坊、青島等市的部分區域連續出現爆雷事件,讓山東成為“經濟大省”中在債務領域最“惹人注目”的省份。因此,報告對2024年的風險管控要求更高。對于2024年債務化解目標和舉措,明確提出要積極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落實城投公司舉債融資提級管理制度;建好金融風險防控大數據平臺;積極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落實城投公司舉債融資提級管理制度。
(4)浙江:強化政府引領作用
今年浙江省政府報告關鍵特色在于更注重政策引領,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在有為政府方面,精準發力,提升政策引導保障成效。2024年將迭代升級“8+4”經濟政策體系【注釋7】,精準落實惠企政策,為市場經營主體減負2500億元以上。在有效市場方面,提出要深化改革,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圍繞民營經濟發展特點與不足,著重強調了要積極發揮政府引領作用,支持產業集群式發展。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但民營企業地理分布分散,集群效應較差,且偏重于做核心產業的配套,在產業鏈關鍵核心領域發展相對不足。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浙江國有企業資源少,園區實力不強【注釋8】,創新引領作用不足。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建設,著力打造“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和專業化特色小鎮。此外,新增政府基金相關內容。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揮“4+1”專項基金撬動作用,年度計劃投資20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000億元,并擴大省科創母基金規模,“投早、投小、投科技”。
此外,政府明確提出了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強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深度聯合。浙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全國前列,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安防、人工智能等領域全國領先。在進一步發揮數字產業優勢的同時,做好產業數字化,提升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到85%。在服務配套方面,一則要培育壯大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科技服務、法律會計、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二則要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保障數據的基礎設施體系和制度體系,提升數字經濟規則軟實力。
(5)四川:能級提升與風險防范并重
推動國家區域戰略實施依然是四川的首要重點工作。一方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牽引和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做好“相互賦能、相向發展”大文章,加強川渝共建,要滾動建設300個重大合作項目,深化10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建設。同時,要加快提升成都都市圈發展能級,支持成都建設西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另一方面,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構筑向西開發戰略高地。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融入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統籌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建設,提升在全國開放格局中的位勢和能級。
四川省另一個亮點是將采取短長結合方式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除了在防風險板塊中提出了一攬子化債方案,與2023年相比,還在深化改革部分增加了“深化財政金融改革”的內容,形成長短結合的綜合機制。在短期化債措施上,一是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推動地方債務綜合化債工作方案落地,分層分類防范化解債務風險;二是對違規新增舉債嚴肅追責問責,依法嚴格管控平臺公司債務規模和融資行為,建立市縣債務化解激勵機制。在中長期結構改革上,一是謀劃推動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稅收征管改革;二是深化轉移支付改革,突出獎勤罰懶導向,精準推動財力下沉;三是強化預算安排與績效管理、財會監督結果掛鉤,對高質量發展實績較好地區加強整體激勵,對績效突出項目加大事后獎補,對引領性示范性領域強化間接引導;四是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從制度機制上遏制和防范政府違規舉債、平臺公司過度舉債。
(6)河南: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
河南報告的主要差異化特色在于農業強省建設。雖然江蘇和山東都提及農業強省建設,但只有河南的農業發展措施貫穿在多個重點板塊,覆蓋了從農業領域科技創新、糧食生產到食品產業等全鏈條。
首先,在科技創新和現代產業體系相關舉措中都著重提到農業。在國際創新高地建設中,“三足鼎立”創新大格局的三足之一就是建設中原農業谷。2024年將推動中原農谷蓄勢突破,實施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二期工程,支持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河南試驗基地建設,開展一流種質資源庫建設行動,建成種子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中原種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新引入種業龍頭企業15家以上,構建種業創新和成果轉化高地。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現代食品產業集群也被列入七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聚焦休閑食品、冷鏈食品、預制菜、酒飲品,建立“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現代食品全產業鏈條。實施牧原產業鏈融合發展示范區、雙匯第三工業園、益海嘉里現代食品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支持蜜雪冰城、鍋圈食匯等企業創新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其次,單獨一章節著重提出在鄉村振興中建設農業強省。明確要扛 “牢糧食安全重任”:一是保面積,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示范區450萬畝;規劃建設一批“平急兩用”的農業綜合應急服務中心;二是增產量,到2025年新增糧食產能100億斤;三是提效益,實施現代設施蔬菜、畜牧、漁業專項方案,設施蔬菜產量達到1400萬噸、設施食用菌188萬噸、設施漁業10萬噸。
注釋
4、一點兩地即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5、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清單于2020年發布,共有六大類40條。
6、“1+14+15”的政策體系中,“1”是《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14”是14個省級配套文件,包括主平臺建設方案、對口幫扶方案、考核辦法、財政支持方案、產業轉移基金組建方案、優化營商環境方案等;“15”是粵東西北12個地市以及惠州、江門、肇慶3個地市的實施方案。
7、“8+4”政策體系,即擴大有效投資、科技創新、“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世界一流強港和交通強省建設、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鄉村振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8個重點領域政策包,財政金融、自然資源、能源、人才等4張要素保障清單。
8、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浙江沒有園區進入全國前十。
(本文作者介紹:招商銀行總行一級部門。研究領域涵蓋宏觀經濟、區域經濟、大類資產及重點新興行業等。)
責任編輯:劉天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