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副校長:第三方支付沒有錯 不應把人逼回傳統支付

人大副校長:第三方支付沒有錯 不應把人逼回傳統支付
2018年04月01日 11:09 新浪財經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于2018年4月1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出席并演講。

  日前,有媒體報道,第三方支付體系即將“變天”。監管機構發布新規,自4月1日起,‘靜態掃碼’支付每日不得超過500元限額,并將掃碼支付風險分為A、B、C、D四個等級外,央行也限期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6月30日前接入‘網聯平臺’,否則其與銀行直接聯網將切斷,藉此讓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全面接受官方平臺監管。

  對此,吳曉求表示,第三方支付沒有什么錯,沒有必要把人們逼回傳統支付去。“有人說,第三方支付有洗錢嫌疑,請問卡支付就沒有嗎?現金交易就沒有嗎? 不要擴大這個問題”。

  吳曉求認為,任何一種金融交易都有內生風險。風險和金融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監管要做的不是試圖消滅風險,而是不讓單體金融風險變成系統金融風險,甚至即使出現了系統風險,也不要變成全面的金融危機。

  由此,監管的準則是設置指標、規則,讓風險碰到上述指標、規則就會衰減。他也提醒,“金融監管要按規則行事,更要適應發展趨勢“,“那些借著互聯網平臺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要打擊”。

  吳曉求呼吁,應施行“科學、寬容創新的監管”,“監管要適應金融的發展趨勢,中國金融能夠有如此大的成就,來自于過去的寬容式監管”。

  在談到我國金融監管架構從“一行三會”調整為“一委一行兩會”時,吳曉求稱,完全贊同此次調整,“這個架構是恰當的,沒有照搬英美模式,是根據中國的情況做出的恰當安排”。

  以下為演講實錄:

  關于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的話題,目前人們討論最多。無論是從金融的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來看,關注風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金融從業者的一個底線,要通過監管來防范風險。但是在我的理論思維里,一般意義上提監管肯定是沒有錯的,但是,從金融的角度來看,監管目的是什么?這個是很重要的。監管的功能是什么?金融監管和金融發展的是什么?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的關系是什么?監管如何適應金融的發展趨勢,如何推動中國金融的改革發展和開放。我想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目前需要理清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要思考中國金融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順應歷史的潮流。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必須順著車輪往前走。車輪是擋不住的,因為它是歷史規律。所以,深刻的理解金融未來的變革趨勢、發展趨勢變的非常重要。以下幾個趨勢是毋庸置疑的。一個是中國金融的結構一定會發生非常重大的變化。這個結構不是從機構的角度來看,而是從金融的資產結構來看。

  金融的資產結構最重要的分類,從它的功能和流動性的角度來分類,可以簡單的分成比如證券化的金融資產和非證券化的金融資產。如果從這個標準分類,證券化的金融資產的占比規模一定是在不斷的上升,而這不斷增長背后的力量就是脫媒的力量。金融的進步力量來自于市場,來自于市場脫媒的力量推動了金融結構性的變化。一個經濟體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后,脫媒,資金會尋找新的動向,這個趨勢不可阻擋。所以,作為金融的去中介化的一種力量,一種結果,那構造證券化金融市場的規模在中國將會大規模的增長,比重會不斷的提高。

  第二,隨著這種金融資產結構的變化,中國金融的功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過去主要是以融資為主的功能,現在轉向融資和財富管理并重的時代。因為它的資產結構發生了變化,那部分證券化的金融資產最主要的功能是財富管理,它是財富管理的基石資產。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第三,是金融業態的變化。如果功能和資產結構的變化是由于金融的去終結化帶來的結果,中國金融業態的變革那是因為科技的力量,科技對金融的滲透將會使中國的金融業態與其他任何國家都會發生迅速的變化。金融業態的變化是第二次去中介化。傳統意義上脫媒只是指市場脫媒,是通過市場去中介化,那個時候還沒想到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金融有如此大的滲透力和顛覆性的影響。如果市場去中介化的力量是脫傳統金融融資的中介媒的話,科技的力量就是脫金融支付的媒。我們也知道金融融資和支付是傳統金融的兩大核心部門,這是基于市場和技術的力量從而使得中國的金融發生了根本性的辦法。我們應該深刻理解中國金融的這三個重要的趨勢,把這個講完我們就理清楚了。

  第二個問題,我們講講中國的金融風險發生了什么變化。因為風險發生了什么變化,對于我們的改革開放監管至關重要。基于上面那三個趨勢的變化,中國的金融風險有這么幾個特點,或者說它的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一是過去的風險以金融機構的風險為主,因為那個時候它是中介化的一個金融,所有的風險都集中在中介身上。所以,那個時候形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幾大風險源,監管的重點是放在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上。所以,在那個時代監管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資本充足率,這主要是對沖機構風險的外溢,不至于感染到外部世界,這是非常對的。

  因為那個時代我們是以融資為主,市場不是很發達,證券化金融資產規模不是很大,比重不是很高,所以,監管的重心放在金融機構資本是否充足上,由此再衍生出其他的監管指標,這不是唯一的指標,而是金融機構最基石的指標。但是由于我們的金融風險結構,我們過去主要是金融機構風險,現在變成了機構風險加市場風險并存的時代,市場風險是因為證券化的金融資產,這是整個市場交易的標的,它的規模上升,來自這部分的風險在迅速增大。

  這部分風險最重要的是透明度,是信息披露。所以,我們風險已經過渡到單一的機構風險變成了機構和市場風險并存的時代,這個時代已經來臨。所以,我們必須深刻地理解這樣一種風險的變化。第二,如何理解金融風險。金融本質上是經營風險的,任何一種金融交易它都有內生的風險,從來沒有一筆交易說它是沒有風險的,每一筆交易市場都有風險,包括機構的每一種行為,傳統貸款的行為有內生的風險。我想說什么呢?風險和金融本質上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從這個角度上他是金融,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無論是提供融資服務還是提供財富管理服務,還是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反正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但另一方面他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是存在風險的,從來沒有沒有風險的金融,那不叫金融。我們要關注的不是試圖消滅風險,而是不要讓風險變成金融危機。不要讓單個的金融風險變成系統性風險。我們也是想說即使出現了系統性風險,也要讓這個系統性風險不要變成全面的金融風險。這是我們要做的,風險是與生俱來的,我們不必過慮。

  第三個問題是金融監管的功能是什么。實際上把這些事情搞清楚了,如何推動金融監管,我們就找到了思路。我們首先要思考無論是金融監管改革,還是金融監管本身,它想做什么。一個國家金融監管的架構固然重要,它和這個國家的金融風險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有密切的關系。但比金融監管架構設計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理解金融監管的功能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進行金融監管。

  在我的理解中,金融監管顯而易見不是要消滅風險,金融監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我們必須設計一套風險出現之后的收斂機制,一種衰落機制,不要讓它蔓延開來,不要讓它擴散開來,不要讓它相互感染,形成了全面的金融危機。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了我們就知道監管的準則,無論機構的監管還是市場的監管,它的精髓部分就是要設計各種的指標、規則,要讓風險一旦碰到它就會自然的衰退,就像大海沖向堤壩一樣,如果這個浪非常大,這個堤壩并不是很安全,一般在它前面一百米、兩百米會鋪設很多石頭一樣,風險要衰減,以減弱對堤壩的壓力。很多這種設計是非常科學的,這種科學性從大自然就能找到,金融風險不就是大浪一樣,我們不要讓大浪把堤壩沖垮,形成滔天洪水。所以,要在前面設很多障礙,后來我們就開始知道了,我們有宏觀審慎的監管,還有微觀風險的監管,這兩者之間做很好的結合。所以,這是監管最核心的功能。

  所以,監管架構的設計固然重要,但是對監管功能本身的理解更為重要。當然,監管的架構兩會已經通過了方案,一行兩會,上面還有穩定委員會,這個架構我認為是恰當的,它既沒有照搬英國的模式,也沒有完全照搬美國的模式,是根據中國的實踐,中國進一步發展的階段,中國金融的戰略目標做的一個恰當的安排。這種安排一個側重于機構監管,一個側重于市場監管,來自于市場的越來越大,不可以把來自市場的并到機構,這樣才有利于市場發展。中國發展的重點是發展市場,不是機構,機構必須順應市場的變化來變化,只有市場發展了,中國金融的功能才會改善,才會越來越多的向財政管理的方向演變。

  從融資為主到融資和財務管理并重,再到財務管理為主這是金融功能的升級,這是評判一個國家金融是否具有競爭力的最重要的指標。所以,我是從這個角度評價一行兩會,我認為是恰當的,而且還要把銀保會的規則制訂權,就是金融穩定的那部分,宏觀審慎的那部分拿到央行,我認為是恰當的。所以,我對我們改革方案是非常贊成的。但是我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理解透監管的核心功能是什么,要做深度的理解,而且監管一定是按規則行事。

  有的事情要好好適應趨勢。非法集資、互聯網平臺,炮制騙局的必須嚴厲打擊,這本身就不是金融業態的變化,它是披著馬甲在騙人,但是對于一些一看就非常正確的,比如第三方支付,我不認為它有什么錯的地方。我一開始說到我們要順應金融的發展趨勢就這個意思。中國金融好不容易到了今天,有如此大的成就,我們需要監管,需要科學的監管、寬容創新的監管。

  第四個問題,關于中國金融的目標。做這些事情最后心中要有個理想,有個目標。金融的戰略目標也是中國夢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金融的戰略目標是什么?一定是做成全球金融中心,一定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占特別重要的位置。至少包括兩個,一個是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的地位,賈康說需要20年,我覺得這個太謹慎了。20年等不起,國務院2009年5月份聲稱把上海建成與中國經濟相匹配的國際金融中心。

  我想這個目標還是不會變的,國際金融中心顯然是指資本市場是國際金融中心,是人民幣計價的財富管理中心,人民幣一定是可自由交易的,中國金融的開發必須通過人民幣可自由交易才能完成,否則那個國際化是達不到的。當然我們在這個方面比在任何領域的改革都要慎重。但是20年太長,我總覺得2020年之前我們應該完成這樣的改革。我們的資本市場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要成為人民幣計價資產全球財富的配置中心,但是現在我們資本市場的現狀達不到。所以,最近獨角獸公司的回歸或者獨角獸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市,這是個信號。

  中國現在上市公司的準則是成不了國際金融中心的,按照這個標準上市企業的資產沒有成長性。中國選擇上市企業的標準是現代工業社會的標準,重資產,重盈利,重歷史,重現狀,就不重未來。他看財務報表,盈利,資產規模,人員,歷史狀況怎么樣,歷史是不是很輝煌的,歷史在上市里起到重要作用,單實際上這與上市公司毫無關系,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未來的成長性,不管過去,甚至不管今天,你要告訴我未來怎么樣,或者要讓我判斷它未來怎么樣,如果今天達到了歷史的頂峰,上市那天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以這樣的上市公司為主體的資本市場無法成為全球的財富管理中心。所以要改變我們的規則,修改我們的法律,要讓那些后工業化時期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的主體,這非常重要。所以,獨角獸的企業回來很好,但是要注意,很多好東西到我們這兒都要變,獨角獸可能變成“有毒”的“毒”,一定要小心,一回歸定價也可以高一點,當然別高的離譜。

  最后一點,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改革開放至關重要,改革改標準,改準則,修改法律,開放是人民幣的開放,市場的開放。所以,這4個問題是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必須理清的問題。我要講的就是這些。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新供給經濟學 金融 開放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