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張鵬
貿易戰是美國的“陽謀”,是以一種最激烈的方式提醒雙方在有限的時間里“吃掉”拖而不決的大問題。
由于中美雙方都已啟動了相關程序,中美貿易戰從名義上或者程序上已經打響。不過,從時間上來看,由于距離正式實施尚有時日,還有討價還價的空間。而從歷史經驗來看,中美雙方最終都能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達成新的交易。因此,在這段時期雙方都應該避免指責和刺激對方,而是既著眼于解決彼此關切的現實問題,又著眼于維護和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大局,來管控好分歧,進一步密切磋商,重新找到實現雙贏的辦法。
我們首先需要厘清的一個問題是,自由貿易固然重要,但是“自由”是相對的。世界上有純粹的自由貿易者嗎?如果說美國不是,歐洲是嗎?中國是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兩者都不是。當兩國出現貿易糾紛或摩擦,就像夫妻兩口子吵架一樣,一方面吵得越兇越難知道真相是什么,另一方面對方的問題實際上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至少是一部分原因。譬如說,為什么美國對華還有出口禁令,中國也還有對美國的進口管制,實際上都是各懷心思,互留一手。
但是,由于中國國內信息不充分以及習慣預設立場的原因,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思維方式很容易占據輿論上風,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陰謀論”更是從來沒有消失過,而理性客觀的聲音并不多見。以至于看上去,特朗普就是不理性,是加害者,代表著單邊主義或者保護主義。對于中國來說,就是“偉光正”,是受害者,是不得已還擊并且還有理有節。當然,中國在外圍還有很多理解、支持和同情中國的聲音。但這不是輿論的全部,恐怕也不是事實的全部。
這也引申出我們需要認識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美國歷來是崇尚實用主義的,對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來說可能更是如此,他的訴求顯然是非常直接的。我們看待貿易戰也不妨務實一些,貿易戰是長期以來中美貿易嚴重失衡問題累積的結果,如果這種局面長期持續,貿易戰就像永恒的“插曲”遲早要來,不完全以特朗普意志為轉移。
眾所周知,由于中美國情、市場開放程度和產業分工等不同,中國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居多,維持較高的貿易順差,同時附加值較低,美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居多,維持較高的貿易逆差,同時附加值較高。中美打交道這么多年下來,大家都知道貿易不平衡不是好事,中國常年貿易順差也是沉重的負擔,同樣美國貿易赤字居高不下會拖垮美國(巴菲特語)。貿易戰更是對雙方沒有好處,但也發生貿易戰也恰恰說明了貿易失衡、知識產權保護等現實問題的嚴重性,到了雙方都應該高度重視并采取行動的程度。
總之,貿易戰是美國的“陽謀”,是以一種最激烈的方式提醒雙方在有限的時間里“吃掉”拖而不決的大問題。特朗普不過是用他商人的眼光重新審視和揭示了中美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的貿易鴻溝,由于其行事風格本來就潑辣專行,因此不會對已經看到的問題聽之任之。當然,特朗普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依然非常棘手,必須與中國重新對話。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歷史性成就,就是一手抓改革,一手促開放。我們除了要贊賞中國領導人的英明決斷和人民的勤勞勇敢,還要感謝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可以作為我們學習和超越的對標。如果沒有他們的技術、市場和資金,中國不可能發展到今天。因此,必須放棄零和博弈陰謀論的思維,而是同樣用一種實用的思維,至少是一種正常的競爭思維,繼續在中美總體共贏的框架下發展和完善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貿易戰對當前中美的對外貿易和投資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對于資本市場也有心理和情緒上的影響,但對中國更長遠的影響是如何看待、鼓勵和保護創新。國內嘴巴上創新說得多,但是創新本身其實是很慢、很難的。中國作為學習型或趕超型經濟體,實際上做不到完全自主創新,要實現創新驅動的高精尖技術立國戰略,如果不學習和借鑒美國的話,創新和趕超的過程會更加漫長。因此,一方面繼續向美國等先進國家正確地學習,另一方面必須積極培育人力資本、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切實提高知識產權附加值、學習和運用好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等方面綜合努力加快制度和機制創新。如果未來能在這幾方面能夠取得長足進步,實現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也自然水到渠成,這也算是“貿易戰”帶來的正向效應。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陽光私募行業,清華MBA校友。)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