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美沒有顛覆者

互聯網醫美沒有顛覆者
2019年09月13日 15:42 財經國家周刊

  互聯網醫美沒有顛覆者

  “去百度化”沒那么容易。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楊楊

  “互聯網醫美還有機會嗎?”這樣的問題,龔連勝已經被問過很多遍。

  今年5月,隨著“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在納斯達克上市,一部分人認為“游戲離結束不遠了”。醫美也會像其他互聯網垂直領域一樣,逐漸變成一兩家平臺主導市場。

  在這之前,資本先一步認可了這種判斷,最近兩年,已經少有資本投向互聯網醫美。這與2015年前后的熱鬧反差明顯,當時有幾十家醫美互聯網平臺,十幾家都有資本支持。

  龔連勝創辦的美唄,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對于競爭格局,他有自己的判斷:醫美互聯網離終局還很遠。“通過垂直平臺獲得醫美服務的人,目前還非常少。”即使是對已有的用戶,互聯網平臺能做什么,甚至眼下主流的“社區+電商”模式能否走下去,也都沒有定論。

  最直接的表現,是醫美供需兩端都感覺不便利。如果問醫美消費者(行業內稱呼她/他們為“求美者”)會從哪些互聯網渠道獲取信息?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搜索引擎、醫美網站、論壇社區,亂得很。”

  醫美機構的情況也類似,它們覆蓋了和醫美相關的各類互聯網平臺,但對哪個都不滿意。

  擁抱互聯網是趨勢,但醫美在融合互聯網的過程中,反而制造了新的問題和矛盾。下一步誰能借力互聯網,變革甚至顛覆醫美行業?

  沒能去掉的百度

  互聯網確實給醫美行業帶來了新變化,按不少業內人士的總結,“尤其是在知識普及和提高醫美機構信息透明度上”。

  在新氧、美唄這樣的互聯網醫美垂直平臺出現之前,搜索引擎是求美者們能借力的最主要工具,更準確地說,是百度。

  但百度并不能解決誰更好、誰更適合甚至誰合格的問題,它只展示醫美機構的信息。而“過度包裝”即使在今天,依然是這個行業的頑疾之一。百度實行的競價排名制度,更可能將求美者推向“黑診所”。

  這降低了市場的“效率”,缺乏信息支撐,求美者的醫美決策周期會更漫長。

  垂直平臺的解決辦法,是搭建醫美版的“大眾點評”,不僅有醫美機構的產品介紹,還有實際案例和用戶評價。而在另一端,這些平臺用內容矩陣來聚攏求美者,它們提供的內容覆蓋了從醫美知識、醫美產品介紹到整形日記等各個環節。

  這看起來并不復雜,“但一定程度上確實改變了醫美供需兩端的關系。”深圳創新投資集團西南公司總經理許翔說,一端推動醫美機構信息透明、注重口碑,而另一端則推動求美者的自我學習。

  用戶向這類垂直平臺的快速聚攏,是市場對這種新變化最直接的認可,這從新氧的招股書中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新氧的月活用戶從290萬躍升到1030萬,移動端月活也從50萬提高到了140萬。

  求美者的遷移,也在加速醫美機構的“去百度化”,醫美機構的營銷投放,也部分轉向了垂直平臺。這也造就了新氧等寡頭營收的快速增長。

  2016年到2018年間,新氧的總營收從0.49億元暴漲到6.17億元。今年二季度盡管增長回落到兩位數,但依然超過八成。

  這并不是個案,更美此前公開表示已經盈利,同樣的表現還有美唄。

  但這不足以“革百度的命”。市場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醫美機構為了獲客總共支出了313億元人民幣,其中的181億元投向了線上渠道,而醫美垂直平臺只分到了其中的7%。

  盡管高喊著“去百度”,醫美機構的絕大多數市場預算仍然投給了百度。醫美機構的線上獲客支出,未來5年預計還會以年均22.2%的速度增長,到2023年達到493億元。但垂直平臺能在中間分得多少?還是個問題。

  “搜索引擎仍然是很大一部分人的主要工具。”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說,30歲以上或者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他們對垂直平臺的認知沒有那么強。”

  新模式的新問題

  垂直平臺和百度一樣,在很多醫美機構眼里,都只是渠道而已。

  從收入結構看,這也是事實。比如新氧,信息服務和預訂服務是其兩大收入。今年二季度,這兩塊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74.4%和25.6%。所謂信息服務,就是指醫美機構入駐新氧平臺的費用。

  “這和廣告之間的區別在哪里?”一家做高端醫美服務的機構人士質疑。盡管各家平臺都在強調信息審核,但這類由機構上傳的信息,包括醫美整形的實際案例,“從屬性上應該怎么界定、符合廣告法的要求嗎?”

  在他看來,平臺很難確保這些信息和案例都是真實的,求美者基于此的決策就是無效的,“機構之間也說不上公平競爭。”

  這可能是互聯網融合醫美的共同困境。新氧在上市時就曾提示,公司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中,包括了平臺上的內容可能涉及侵權、盜用或其他違反第三方知識產權或其他指控的潛在責任。甚至無法保證醫美機構的資質審查是準確、及時的。

  之前幾年,垂直平臺確實更有性價比,最近卻變成了吐槽居多:“不合作沒有客源,合作又沒有錢賺”,醫美機構在垂直平臺上的獲客成本快速上升。不過平臺方對此也有說辭:平臺的收費標準并沒有變化,是機構從平臺上獲得的曝光增加了。

  即便能引流,醫美機構也很矛盾,“轉過來的往往是受低價吸引的客人”,不僅很難轉化、更難形成品牌忠誠度,往往享受完低價服務之后就轉身離開。

  這種情況,也被認為是垂直平臺推行“低價戰略”導致的。談合作的時候,平臺往往要求醫美機構打折。一家區域醫美機構人士說,如果服務定價達不到平臺要求,就可能遭遇不公平待遇,比如不給展示位、減少曝光等。

  雖然建立口碑是初衷,但卻變成了“比價平臺”。這也導致了醫美機構的“逃離”,上述高端醫美機構人士就說,他們只在垂直平臺上做部分產品的展示,“差不多70%的內容都撤下來了”,留下的往往是容易換取好評的部分。

  而一些年資比較深的整形醫生則選擇徹底退出,“第一我不缺客源,而只看價格的做法,不僅讓人覺得沒有價值、深受侮辱。要這么走下去,醫美垂直平臺們還走得遠嗎?”這是一個行業性的共同質疑。

  更多互聯網平臺入局

  也因此,醫美機構們很歡迎新的互聯網入局者。有競爭,它們的日子會更好過些。

  到現在為止,阿里、美團和京東都已經入局醫美市場。其中最早的是阿里,2016年4月,天貓醫藥和阿里健康合并,開始向醫美類產品開放流量。2018年4月,京東也跟上了阿里的腳步,向醫美開放流量。

  同一時間,美團點評成立了獨立事業部。相比阿里和京東,美團點評更接近垂直門戶們的模式,用戶的點評是整個業務的基礎。今年的“6?18”醫美大促中,美團醫美6天的線上交易額超過了6.7億元,這是去年“雙11”的4倍。

  “巨頭們的入場是一個好現象。”金星說,足以證明醫美是一個有潛力的朝陽產業。但換個角度看,這也說明市場上還沒有誰做得足夠好。

  看似輕松的表態背后,是競爭帶來的現實壓力。大平臺的流量資源,對醫美機構無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一些業內人士介紹,美團的商務拓展能力非常強,很快就把市場上的主流醫美機構都拉到了美團醫美的平臺上。其中不乏有人提出,下一步要“擁抱阿里、牽手美團”,能用流量帶動的服務和產品就借力阿里,而美團則承載了“建立品牌和信任”的理想。

  新氧等垂直平臺們會害怕巨頭的到來嗎?

  “我們已經累積了將近300萬篇的整形日記。”金星說,為此花費了將近6年的時間,這是一種先發優勢。在這些內容基礎上形成的社交氛圍,也形成了某種競爭壁壘。

  他認為,有別于普通消費品,醫美是個非標品,求美者不僅需要更多的信息用于決策,也更渴望交流和分享。“手術后那種丑丑的照片不可能發到別處去。”

  這就要求平臺有相應的運營能力,這是新入局的大平臺們所欠缺的。但這塊優勢,很難估算還能持續多久,于是垂直平臺也在努力增加流量優勢。

  目前,主流平臺都熱衷于造“節”,此外還在拿收入換市場。據新氧最新的財報,今年二季度新氧的運營費用為2.25億元,同比增長82.4%。

  還有什么可能性

  現實也在倒逼互聯網醫美垂直平臺改變已有做法。它們也推出了系列舉措,加強內容審查,標榜高客單價項目,并設法打造一系列的醫生品牌,等等。

  不過或許是價格敏感的慣性太大,這些努力目前還沒有明顯效果。

  而在社區加電商之外,互聯網還能為醫美帶來什么?醫美機構的一重擔憂是,醫美互聯網平臺會來和它們搶飯碗。“它們手里有了客戶、渠道和廠商資源,走到線下是必然選擇。”一家區域醫美機構人士說。

  這一情況實際上已經發生了。2016年新氧就嘗試過“云診所”,選擇了一批機構進行合作。盡管上述區域機構人士說并不怕競爭,“做互聯網的很難掙線下這份錢”,但勢必會重新考慮和平臺之間的關系,比如有些機構就傾向于搭建自己的在線渠道。

  與其正面競爭,“互聯網平臺更大的想象空間,可能是利用新技術為產業賦能。”朗姿醫療總經理趙衡說,比如對5G、人工智能的運用,提升面診和整個決策的效率。醫美尤其是手術,醫生需要了解求美者的心理,判斷是否適合相關服務,也要根據對方的實際情況制訂方案。以往這個過程都需要面對面。

  新氧和更美都在力推AI、線上面診等項目。但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帶來的未必都是平臺想要的。

  美麗日記、評論造假風波后,新氧上線的新版本中,在整形日記中嵌入了人臉識別和攝像頭直發的功能。整形日記中的人臉識別后如果和發布者對得上,日記就會有一個人臉識別的標志。通過手機攝像頭拍攝直接上傳的照片,也會有專門標示。

  然而金星也表達了顧慮,這些技術手段的加入,可能會導致平臺活躍度的下降,“有些用戶可能嫌麻煩,就不發日記了。”

  遠在成都的美唄走了另一條路。“簡單地說,我們做的是私人醫生助理。”龔連勝說,迄今為止,他們已經組建了一支超過800人的咨詢師團隊,幫助醫生了解求美者的整形需求、對接合適的醫生資源、提供全程反饋等服務,“讓醫生只做自己的事情”。

  “這也是個千億級的市場。”龔連勝說,醫美只是切入點,之后可以延伸到其他領域。美唄在中途也曾嘗試過電商模式,但認為不可行,“醫美服務是非標品,它的醫療屬性決定了整個過程都需要服務。”

  這也吸引了資本的支持。去年6月和今年3月,美唄獲得兩輪融資,總額超過1億元。“模式上可能比較重,可能沒有每年3~5倍的增長,但是可持續的。”許翔說。

  當然,后面具體會發生什么,是否能夠持續,無人敢下定論。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23 渝農商行 601077 --
  • 09-19 傳音控股 688036 --
  • 09-18 山石網科 688030 --
  • 09-18 熱景生物 688068 --
  • 09-16 天奈科技 688116 1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