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印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10:17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本和人力回潮對印度虎意味著什么? 回到印度 文 本刊記者 張晶
Rahul Patwardhan是印度一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最近的每個月里,他都會收到多達7份的商業計劃書,其中多數來自在美國的印度人,“這些印度海歸帶著商業計劃而來,準備開發軟件、生物科技,以及納米科技領域的產品,而且他們想離自己的大家庭近些”。 技術工程師Raghi Iyengar的經歷是在美國的為數眾多的印度人發展歷程的寫照。他說:“我想幾年前你得呆在美國,因為那是技術創新之地。然而現在印度成了技術創新之地,所以我回到這里。” 摩根大通在最近的一份題為《印僑刺激印度全球化雄心》的報告里稱,在海外旅居、定居和工作的印度人大約有2000萬,他們正以各種方式為印度崛起貢獻力量,其中有許多人選擇回國發展。 從1950年代起興起的印度人才外流潮,可以概括為兩種人:苦力和智囊。他們離開印度目標倒是大同小異:更多的錢和更好的生活。只不過苦力是用勞務合同將自己出賣到中東國家,而將酬勞中的大部分寄回印度養活家鄉父老。而智囊們則是舉家遷往西方發達社會,靠才能和實力去贏取彼時印度不能夠滿足他們的一切。 但現在,這批外流人才中的精英部分,已選擇回印度創業。正如中國在1990年代發生的故事那樣,這些海歸人士不僅加強了本國與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民間經濟往來,而且帶來先進的知識技能、管理經驗和海外人脈關系,刺激本國更好地走向全球化。變化已經發生,對遲醒的印度虎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資本回流 資本的流動速度先于移民的腳步。目前流入印度的旅居印度人和印僑資金主要有三種:來自于在海外工作的印度勞務工作人員的匯款(以下簡稱海外匯款);來自于旅居印度人和印度海外移民的投資準備金 (NRI deposits),以及他們在股票市場的間接投資。 1990年代印度經濟放開,海外匯款占據海外回流資本重要地位,而投資準備金的重要性和規模則不斷減少。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涌入印度,政府從前對于投資準備金的政策優惠逐漸被取消。印度移民轉而投資于印度資本市場。與此同時,一些早年的印度移民早已在海外功成名就,他們選擇回到印度,成為最早的一批私營企業家和大型房地產商,他們投入的資本規模不斷加大。但是,相形之下,印度吸引到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仍是少得可憐。 海外匯款自1970年海灣勞工潮以來就維持著一個令人咋舌的數額。1970年代海灣國家的經濟被石油點燃,為了全家人的生計,很多印度人簽訂勞務合同,前往海灣國家工作。這些勞務工人中大多數都是在油田從事簡單的工作和雜事,只有一小部分是作為專業人員輸出到海外。大多數印度移民來自于印度南海岸卡拉拉邦,其他邦也慢慢成為了中東國家的勞務輸出來源。 1991年,印度開始經濟體制改革。政府打擊了外匯轉換過程中的暗箱操作,與此同時,海外匯款開始急劇上升。在2004-2005年間,海外匯款達到207億美元,相當于GDP的3%。海外匯款急劇上升的原因還包括大量的IT專業人才簽訂短期合約,赴海外工作。 就絕對數量來說,印度的海外匯款是世界上最多的,即使是勞務輸出大國——中國和菲律賓都相形見絀。而就海外匯款占GDP的比例而言,印度要超過任何發展中國家的兩倍以上。在其他國家,海外匯款占FDI的比例約為42%,而在印度,海外匯款是FDI的6倍。這說明了兩個問題:海外匯款實在是多,而FDI實在是少。 而海外匯款中,來自中東的海外匯款大頭正被來自發達國家的海外匯款所取代。根據 IMF的數據,來自美國的海外匯款約為 91.6億美元,約占印度GDP 的2%左右。而到美國的專業人士越來越多,來自發達國家的數字還會繼續增加。 今年一月,印度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宣布為海外匯款開通電子通道insta remit,通過這個電子通道,匯款可以被送往印度1.5萬個不同的地區。以往傳統交易方法是通過銀行匯款,需向銀行支付7%到8%的手續費。電子通道開通之后,能夠迅速減少中間手續費和時間成本,而且更便于紀錄和追蹤海外匯款。 而來自旅居印度人和印僑的存款則是僅次于海外匯款的主要外國資本流。由于1980年代的印度缺少硬通貨,因此印度政府制定了優惠的NRI存款計劃,以吸引這部分印度移民的外匯流入。NRI存款利率遠高于國內利率。 后來為了規范NRI存款賬戶,印度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舉措來推進NRI投資。由于經濟轉好,進入印度的FDI越來越多,NRI存款利率開始下降。NRI存款在2003財年達到頂峰,為36億美元。 與此同時,對于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印度股票市場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印度股票市場。事實上,衡量印度股票市場的Sensex指數在2003年初還低于3000點,而在今年3月,則上升到了1萬1千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1年印度經濟轉型之前,鮮少看到外國機構投資者活躍在印度市場。而外資在短短十幾年間涌入,2003財年達到頂峰,約114億美元。這個數字在2005年稍有下降,至89億美元。外國機構投資者(FII)在2005年投資107億美元于股票市場。 NRI基金在這些外資中占有相當地位,但具體數字很難統計。 旅居印度人和印僑還將大量的資本投入到了印度房地產市場,這也是為什么最近印度房地產市場炙手可熱的主要原因。官方數據顯示,在過去兩三年間,一線城市如孟買和班加羅爾的房價上漲了一倍。同樣的趨勢也在向二線城市蔓延。 相似的情形也在中國發生。很多早年出國的旅居印度人和印僑已經功成名就,他們可以帶上大量的經驗和資產回印度投資,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由于看好印度房地產市場的長線投資潛力,很多人都在印度置產,既為投資,也便于偶爾回來小住,甚至回國定居。 然而,這部分外資在房地產領域的具體投資額并不明朗。市場預測,在今后10年間,印度的房地產市值將從100億美元增值至1020億美元。去年很多房地產投資基金成立。包括ICICI風險投資、HDFC和新加坡開發商Ascendas。 智慧回潮 19世紀中葉開始,一小部分這個國家最頂尖的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曾頭也不回地奔向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在那里尋找他們的新機會。這被印度政府稱為“人才外流”現象。這些移民多數憑借智慧的腦袋取得了當地永久居留權,成為移民國公民。 1947年印度獨立之后,大量的專業人士和小生意人出于對當時政治統治的失望,開始到英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尋找新的機會。這部分移民多來自于印度西北部。 到了1980年代,印度的人才外流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很多IT 業人才和其他專業人士離開印度,到海外工作一段時間,如硅谷等地。這意味著,他們中的大多數仍將回到印度繼續他們的職業生涯。 如今的印度GDP以8%左右的速度遞增,是高聲咆哮著前進的“印度虎”。當這延續100多年的龐大移民群開始將眼光投向祖國時,讓印度政府感到欣慰的“人才回流”現象出現了。畢竟,現在的印度充滿著比那些發達國家更多的機會和希望。盡管不是所有人這么想,但是這些移民中的大多數選擇回國,加入到印度蒸蒸日上的經濟改革大潮中來。 即使只看看美國,就知道這些印度海外移民的力量有多強大。印裔美國人占印度海外移民的11%,他們成功地在這個國家站穩了腳跟。在所有移民國中,美國的印裔居民無疑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2004年美國社會普查的數據顯示,美國大約有225萬印裔居民,這一數字是1990年的兩倍。他們中的一半以上成為美國公民。印裔美國人的家庭平均收入將近7萬美元,高于美國平均家庭收入的44684美元,是美國各種族經濟力量的最強者。 1965年,美國頒布的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造成印度人大量流向美國。美國這項方案旨在破除種族等限制因素,吸收具有特殊才能和優秀的專業知識人才。彼時很多印度知識分子感到在美國對于事業更加有利,于是很快做出舉家遷往美國的決定。這意味著,美國的印度移民結構教育程度非常高,多為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在最近的20年, IT精英成為新的構成,他們憑借英語和技術優勢在硅谷獲得了巨大成功。 因此,當這些充滿智慧、具備全球化視野和豐富經驗的印度移民決定回國時,這種“人才回流”比在任何國家發生的類似現象都更具魔力。 移民可以帶來的經濟力量不僅僅是復興一個行業,他們甚至在移民國進入當地政府政治權力結構核心,游說當地政府,為移民國和印度的雙邊關系帶來變革。 印裔美國人在政治和媒介中的地位逐漸提升,最直接的結果便是改善了美印關系。美國議會近來成立了一個兩黨聯立的“親印度會”,同樣類似組織還有成立10年之久的國會印度連線(Congressional Caucus),該小組由印度人和印裔美國人組成,這是歷史上美國國會第一次針對一個國家成立的核心領導小組。 “憑借大量對祖國忠誠的海外僑民,印度在利用印僑資本以開發其經濟潛能方面有無限的機會。印度政府必須采取措施避免浪費這個難得機會,它所帶來的好處不僅對印僑本身,而且對整個印度都會受益。”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在報告結尾稱。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