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風之子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0日 10:17 《環球企業家》雜志

  滿足一個國家對能源的狂熱渴望,并因此讓自己成為億萬富翁

    風之子

  文 本刊記者 劉婧

  普納,距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只有150公里,16年前,巴巴?卡利尼(Baba Kalyani)在這里開始了他的汽車零部件鍛造生意,并在今天成為該領域全球第二大制造商。與之相比,同城的坦蒂(Tulsi Tanti)和他的Suzlon還不具有這樣的知名度,但他在另一個領域成為印度冠軍:Suzlon現在是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企業,雖位列全球第8位,卻是增長最快的全球競爭者,其持續盈利之勢已在風頭上壓過近兩年虧損的國際巨頭,如丹麥的Vestas。

  坦蒂是在能源緊缺的市場刺激下生成的億萬富翁。盡管當印度的夏天氣溫超過46度時是如此難熬,但仍有聲音要求政府禁止商店使用空調,而家用空調只能在晚上9點后開啟,以緩解電力緊張。“印度的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能源供應,而清潔、綠色的能源則意味著最好的商業機會。”坦蒂說。

  2005財年,Suzlon的銷售收入達8.5億美元,幾乎是上一年的兩倍。他和他的三個兄弟掌控著Suzlon70%的股份,資產達43億美元。而12年前,坦蒂還只是一個經營困難的小紡織業主。談及早年創業的冒險和如今的顯赫,Tanti言語之間流露著一絲淡然,“沒有什么特別的,就靠自己一步步走。”他告訴《環球企業家》。

  大膽放棄并物色下一個獵物似乎是坦蒂的習慣。初始,接父親的班,坦蒂在印度西部的Gujarat經營

房地產生意,1980年代則全盤轉入紡織業,但并沒有大的飛躍,且在1994年陷入危機。“加工聚酯紗、紡飾品,能源價格的波動影響太大。”坦蒂回憶,“必須找到能長期依賴的資源。”答案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印度西部頗為豐富的風能資源給他帶來啟發,于是,他買來兩架風車渦輪,自行發電。工廠面對的能源危機得到緩解,但坦蒂突發其想——轉型經營風能,不僅提供風力渦輪,兼及后續的全套服務,“想到這門生意的潛力,我太興奮了。”他說。

  1995年,坦蒂變賣土地等各種財產,籌集到60萬美金,成立Suzlon。“我100%擁有公司,沒有任何其他投資者”,坦蒂說,“后來八年一直如此,用自己的錢不斷再投資”。

  受1991年前印度封閉的大環境影響,自然成長的方式是這一輩印度富豪的偏好,但“靠自己”的經營哲學也在適時而變。在技術上,坦蒂不得不依賴外援,他嘗試從歐洲強手那里購買,但均遭拒絕,因為他不愿出讓部分股權,最終,坦蒂費勁地從一家規模甚小的德國公司——Sudwind購得10個風車渦輪。這家公司在2年后破產,Suzlon隨即攬下從Sudwind失業的工程師,在德國成立研發中心。

  基于過往的人脈,坦蒂的第一個客戶來的并不困難。他說服過去為其紡織工廠提供原材料的IPCL公司裝上Sudwind生產的風車渦輪,并負責提供整套解決方案,此5兆/瓦特的工程至今仍保持97%的發電效率。

  Suzlon90%的銷售收入來自印度本土,但這并不妨礙坦蒂把目光瞄向歐洲的競爭對手身上。1999年,Suzlon引入德國一家公司的研究成果,其后,并購荷蘭一家回轉軸公司、漢森國際傳輸和比利時的變速箱制造者,自此走上國際化擴張的道路。2000年開始,Suzlon在研發上的投入初見成效,坦蒂徹底關閉實際上早已廢置的紡織工廠。

  更大的轉折發生在2003年,Suzlon在資本和市場上都發生了質變。這一年,Suzlon引入花旗銀行的風險投資,并且,走出印度,直奔美國。“必須在最發達的地方測試一下我們究竟有多好。”坦蒂非常自信Suzlon的國際競爭力。

  Suzlon早前并沒有被對手過多的放在心上。2005年,Suzlon在孟買交易所上市,市值直沖60億美元,股價比傳統的能源公司高出30倍,之后,這家迅速崛起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才真正抓住眼球。

  多年統治風能生意的歐洲人已備感來自印度的威脅,成本價格優勢首當其沖。與競爭對手相比,Suzlon的報價低10%左右,因為“當初資金很少,必須盡一切可能壓縮成本”。不過,因為65%的成本集中在原材料,壓縮空間并不大,但小個子的Suzlon生產方式靈活,管理成本也比較低。盡管如此,坦蒂仍更愿意將其低成本歸因于技術上形成的優勢。Suzlon定位于整套風能解決方案,包括咨詢、設計、制造到實施和后續服務,“利潤高是我們敢于報低價的底氣。”他說。

  “歐洲人的產品適合歐洲”,坦蒂頗為得意的說,“而Suzlon適合全世界”。坦蒂認為其身處印度,分別與西方世界和亞洲都有一定的親緣性,加上從各國討教積累得來的技術為其所用,使Suzlon能夠制訂出符合中國、美國、南歐、澳大利亞和印度各地的解決方案,“它們之間有巨大差異,但我們可以做到”。現在,Suzlon分別在德國、荷蘭和印度設立研發中心,而生產基地分散至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等地。

  “Suzlon的設計和技術很合適美國的風能資源,比他的對手提供的產品效率高出10%。”Danmar的創始人Dan Juhl不吝惜溢美之詞,Danmar是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家經營風力發電的公司,已和坦蒂已簽署下一輪合作協議。坦蒂已在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拿到價值6億美元的訂單。但風力發電行業本身有著眾多不可控的風險。50%的原材料來自進口,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外匯變動和進口國的政策影響,而且,還要面臨建設風力發電場時需獲得大面積土地的不確定因素,“一般是兩年的投入產出周期”,坦蒂說。

  全球的風能產業正在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長,規模已達110億美元。坦蒂的目標是,要讓Suzlon成為名列全球前三位的公司。“他就像一只印度虎,非常渴望能在全球舞臺上展開競爭。”ChrysCapital高級總監Ashish Dhawan說,這家總部位于孟買的私募基金于2004年及時地將1100萬美元投向Suzlon。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