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摘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解讀: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在“三駕馬車”中,消費排在第一。
新華社近日播發的文章也強調,面對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失衡矛盾,擴大內需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調整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詳細]
公報摘要: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讀:收入分配改革路徑應該偏重初次分配領域還是再分配領域?這是近期學術界的熱議話題。昨天公布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強調了上述要點。
在全會提出的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中,就包括“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公報強調了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等內容,這些都屬于再分配領域。[詳細]
公報摘要: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
解讀:“財稅體制改革是下一個階段非常重要的問題。”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目前中國面臨的很多深層次問題癥結都在于財稅體制,譬如地方土地財政、地方政府以GDP為一切標準的發展模式、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等等,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于地方事權和財權并沒有統一。”
劉元春認為,如果地方財權、事權并不能匹配,將會給未來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而針對于此的財政體制改革,其深度和難度,不亞于分稅制改革,將成為我國財政體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筆。[詳細]
公報摘要:公報摘要: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解讀:“協調”、“積極穩妥”,在10月15日至18日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這些概念的提出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間的區域規劃,城鎮化的布局和形態也被賦予了更高的要求。
有關部門預測,我國到2030年的城鎮化率將達到約65%,各類城鎮將新增3億多人口,這將為擴大消費和投資需求提供強大、持久的動力。針對我國未來城鎮化高速發展的情況,“協調”、“積極穩妥”這些思路的提出,對于部分地區已經出現的同質化競爭的解決,更具有前瞻意義。[詳細]
公報摘要: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使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解讀:公報在談到經濟體制改革時,使用了“大力推進”;在談到文化、社會體制改革時使用了“加快推進”;在談到政治體制改革時使用了“積極穩妥推進”。
在復旦大學選舉與人大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浦興祖教授看來,這種表述意在強調均衡性。“強調‘積極’是意味著政治體制改革有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對它應該有高度的認識;強調‘穩妥’則是表明政治體制改革有敏感性和復雜性,這同樣值得我們注意。”他認為,關鍵不在于如何表述,而是在于實踐。[詳細]
全會強調,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使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文]
全會提出,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全文]
全會指出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發展海洋經濟。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全文]
全會公報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轉向集約,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制約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瓶頸。全會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全文]
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全文]
全會提出,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全文]
公報:擴大內需
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讓很多專家眼前一亮。
“這與以往強調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有新的變化,更加強調了消費的重要性。”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裁關建中博士說,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不惜一切代價”投入資源能源,片面地強調增長,大量依賴廉價勞動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認為,實現這些目標要求,我們不能簡單復制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的既有路徑和模式,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國內消費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難以明顯提高說明收入分配機制中還有問題尚待解決。”關建中說,只有理順收入分配機制,依靠科技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御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和行政層級,完善政府績效考核制度,推進依法行政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從制度上更好地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潔政府。
三、深化資源環境價格改革:穩定推進電力、天然氣、水等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制度的改革,切實發揮價格在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控制污染排放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杠桿作用。改革既充分考慮資源稀缺程度、抑制不合理需求,又考慮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和保持價格總體穩定的需要。
五、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改革開放和制度創新,使金融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七、深化社會領域改革:要著眼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公平效率的關系。
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明確國有經濟的職能定位,逐步實現從競爭性領域逐步退出。完善國有資產制度,深化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母公司層面的股份制改革,要大力推進鐵路、電力、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的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
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分稅制的財政體制,建立財權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健全規范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著力加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保障,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有效發揮稅收對收入分配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調節和促進作用。
六、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八、協調推進城鄉改革:五中全會會議報告提出要,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
在5年遠景目標中,首提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以及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顯示收入分配成為5年計劃重點。
在消費領域,從十一五的“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到十二五的“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
在現代化工業領域,強調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發展海洋經濟。在新興產業領域確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為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為先導產業,并對重點發展的子產業進行了調整。
民生保障方面,從十一五的完善城鎮職工保險向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公共服務體系轉變,首提“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和“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國內生產總值:提出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官方數據顯示,中國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別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11.1%。
資源利用效率: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官方數據顯示,“十一五”前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5.6%。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快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
高等教育:2006年,全年在學研究生110萬人,在校本專科生1739萬人;2009年,全年在學研究生140.5萬人,在校本專科生2144.7萬人。
新浪財經 馬龍 金龍
聯系電話 010-6267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