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合作機構 美國《財政時報》(The Fiscal Times)專欄 作者為 帕特里克-史密斯 原文見《China's Bank Crisis Could Pummel the U.S. Economy》
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似乎已走出困境,那我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想想中國吧,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債失控,銀行業搖搖欲墜。這些都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性打擊。
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似乎已走出困境,那我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想想中國吧,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債失控,銀行業搖搖欲墜。這些都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性打擊。
中國目前面臨著重重矛盾,大家處于恐慌之中,真正的危機卻并未發生。大多數關注中國的經濟學家一直敦促北京遏制過度杠桿化的經濟發展,并在泡沫破裂之前把發展重心轉到促進國內消費上。但現在為時已晚,泡沫已經被捅破。
一旦中國經濟預測增速放緩、過度擴張的銀行業開始收緊銀根,全世界就會迫不及待等著北京重新向經濟中注入資金,以降低銀行同業借貸成本,并讓銀行清償其規模龐大的債務。上周末,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動用了足夠多的資金將借貸成本在一天之內降了2個百分點。根據中國的相關報道,這些都是有目的性的注資,中國并沒有根本性政策轉變的信號。
這就是中國,始終秉承著計劃經濟。
作為一個旅居中國的業余觀察家,我認為央行[微博]的確應該這么做。但這樣做也將令中國的結構性經濟改革出現倒退——改革本來旨在穩定經濟,減少投機以及經濟中的不平衡。而這次央行的政策就算沒有造成倒退,也至少會令改革陷入停頓。
目前北京正面臨著一系列的困境與挑戰,這些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中十分常見。西方急需縮減其規模龐大的信貸余額,在經濟增長不斷放緩的情況下,發展還得繼續,究竟該怎么辦呢?
上周,匯豐銀行發布了今年與明年的中國經濟增長預測,預期值雙雙下跌。匯豐將中國201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8.2%下調至7.4%,明年的預測增速則從8.4%降至7.4%。制造業指數也向著收縮的方向微幅下跌。
一些數據也表明中國的泡沫經濟發展乏力,具體如下:
中國的企業債規模已遠超其所能持續的范圍,目前該數字已是GDP的兩倍。1個月前標準普爾公司預計中國的企業債將在未來兩年內超過美國的企業債總額。到2017年中國的企業債總額將達到18萬億美元,而美國的企業債規模則預計在13萬億美元。
同時,企業債集中在貿易板塊,這將影響到出口企業。這樣一來問題無疑將更多——歐洲等主要市場需求低迷,日元貶值也令中國卷入到匯率之爭,這些問題處理起來都十分棘手。
“當日元開始貶值之時,也是中國經濟開始動蕩之日”,位于紐約的新經濟思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arshall Auerback表示,“這才是發生當前情況的最根本原因!
而就在此時,中國的金融監管層開始緊縮銀根。當然了,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對信貸的依賴。但發展中國家在推行金融政策上往往缺乏技巧。而這一次,中國就搞得銀行錢荒到無法清償其企業客戶債務的程度。除非央行逆轉上周的政策,否則恐慌還將持續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僅為30%。中國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以大量發行人民幣的方式去拯救銀行和企業。但我們也發現中國儼然已成為其自身經濟模式的囚徒,他們很難擺脫固有的發展模式。
《金融時報》上周曾發表一篇文章,詳細闡述了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他們認為產能過剩皆因政府補貼所致——超過一半的中國鋁廠正在虧損經營,而三分之一的中國水泥廠甚至未投入運營。平板電視、太陽能電池板、化學品等領域的中國企業已打敗海外競爭者,但中國卻并不知道該如何利用他們巨大的產能。
中國當下的五年計劃可謂是雄心勃勃,他們試圖從補貼企業以造福出口轉向到更專注于國內、更加平衡的經濟模式。這樣的規劃藍圖經過深思熟慮,旨在穩定未來的中國經濟。
然而,現在我們卻已目睹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本文作者介紹:《財政時報》總部位于紐約,設有華盛頓分社。創始人Peter Peterson是美國前商務部長,黑石集團創始人。)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