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期貨 王紅英[微博]
近期全球經濟跌宕起伏,重大利多利空消息頻傳,“貨幣性繁榮”的美股在投資者彷徨、猶豫中節節攀升,而低估值的A股大有鉆進十九層地獄的架勢,如何理解看似不好理解到的經濟現象?我們做一簡單分析:
利多因素:1、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經濟各項指標逐步趨于實質性好轉,金融性復蘇轉變為實體經濟走好;2、歐洲格局進一步趨于穩定,財政緊縮局面有所好轉;3、新興經濟體雖然有所減速,但資產規模化效應對投資者仍然具有吸引力。
利空因素:1、短期金融市場對美聯儲“確定性”退出每月850億債券購買計劃的擔心使得市場風險進一步累積;2、發達經濟體普遍的需求并未大規模、實質性啟動,居民消費仍有一定程度的“緊縮”;3、新興經濟體經濟有下滑風險,熱錢出逃現象明顯,導致金融市場流動性不足,最典型的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明顯,消費市場仍處于尋底過程。
綜合以上矛盾的多空理由,我們不難理解近期市場的寬幅震蕩以及各種投資品的矛盾之處:比如自5月22日美元指數從84下跌至80附近,大宗商品并未有結構性上漲,反映出市場資金的短缺及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的擔心。目前市場的內在分歧就在于短期的去貨幣化導致的緊縮風險與長期的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就更長遠的眼光看—未來三、五年經濟向好沒有懸念,問題是如果短期經濟過度回調、形成經濟緊縮局面,未來的長期復蘇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們看到美聯儲對于一個并不是很復雜的量化退出措施進行貌似復雜的模模糊糊、若隱若現的政策表態,其實目的是希望有一個較為平穩的過度時期以其穩定經濟,可謂用心良苦。
而A股與美股其實不具有可比性,一個是發達經濟體、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中國70%GDP由投資、出口構成,消費對經濟的拉動著作用只有20%的成分,所以,投資在新一屆政府未明確表態而地方政府、企業又過度負債的背景下,股市暴跌就很容易理解,而且短期經濟結構轉型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可悲的是我們的投資者并未深刻的理解這一點,單純的看所謂的市盈率并不能構成股市上漲的理由,尤其是政治性的托市就更顯得幼稚了。----對中國而言,經濟的嚴冬遠未過去,或許還會拖累到美國經濟來個倒春寒也未可知!至少短期如此!
(本文作者介紹:)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