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誘導性貶值還在繼續,卻逃脫了國際指責。主要發達國家匯率沒有受到日元貶值的明顯影響,所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讓沒有受到影響的發達國家批評自己的同伴,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日本的行為也給它們未來提供了一種選擇,默許甚至為之辯護才顯得正常。
日元誘導性貶值還在繼續,但卻逃脫了國際指責。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繼去年四季度日元大幅貶值,今年1月份日元名義有效匯率又貶值6.4%,實際有效匯率貶值6.53%。然而,在16日發布的G20財長與央行[微博]行長會議公報中,并沒有直接點名批評日本的匯率政策,只是提及防止競爭性貶值。
主要發達國家匯率沒有受到日元貶值的明顯影響,所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1月份美元名義有效匯率基本穩定,僅升值0.1%。英鎊名義有效匯率貶值1.65%,實際有效匯率貶值1.92%,僅次于日本;加拿大元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貶值0.24%和0.15%。而歐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5%,但實際有效匯率僅升值0.04%。盡管如此,日元貶值也受到了來自歐元區部分國家的批評。
整體而言,發達國家貨幣沒有明顯升值,基本處于貶值或略有升值的狀態。G20成員盡管一半來自新興市場國家,但依然是發達國家主導的。讓沒有受到影響的發達國家批評自己的同伴,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日本的行為也給其他發達國家未來提供了一種選擇,默許甚至為之辯護才顯得正常。
日元貶值以鄰為壑的對象不是日本的遠親而是那些近鄰。受日元貶值影響大的,是那些人輕言微的亞洲國家。1月份,除了新加坡元貶值0.23%外,其他亞洲國家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均出現升值,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貨幣升幅均超過1%。亞洲國家實際有效匯率無一例外出現升值,升幅超過1%的有阿聯酋、菲律賓、韓國、中國、香港和印度尼西亞。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0.81%和1.53%。亞洲沒有出現競爭性貶值,跟國際壓力有一定關系。
由于季風效應,其他地區新興市場國家也受到了日元貶值的影響。由于日元貶值和日本進一步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相關聯,導致發達國家會繼續集體量化寬松的預期,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短期資本增加,引起這些國家的貨幣升值和通脹升溫。在亞洲以外,1月份有5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超過1%,分別是羅馬尼亞、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和哥倫比亞;由于通脹抬頭,有10個國家貨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超過1%。
現在斷言貨幣戰爭有些為時尚早,但貨幣戰爭的風險確實存在。貨幣戰爭可以看作是競爭性貶值的通俗說法。由于日元貶值的溢出效應存在一定的時滯,其他國家的匯率政策調整也有一定的滯后性。發達國家之間現在存在某種默契,它們之間發生貨幣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發達國家貨幣輪番貶值,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貨幣戰爭,尤其是人為率先貶值的發達國家與其所在地區的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貨幣戰爭,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一直就存在。例如,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政策驅動的美元走貶,導致了后來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紛紛引導貨幣貶值。
為本輪日元誘導性貶值辯護的諸多說法基本上都似是而非。一個有較多認同的理由是日元過去長期升值,日本貿易出現了逆差。
事實上,日元名義匯率升值掩蓋了其實際匯率貶值。2008年8月以來,日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21%,但實際有效匯率僅升值6%。即使放到一個更長時期考察更是如此。從1994年1月以來,日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7%,但實際有效匯率卻貶值32%。而且,2009年以來日元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都經歷了較大的貶值。把日本貿易逆差歸咎于日元匯率純屬無稽之談。
有趣的是,國際清算銀行的有效匯率數據一般在每月15日公布,但這次選擇推后3天在G20會議之后公布,也許是為了避免給其他國家批評日本提供證據,但無法改變日元誘導性貶值以鄰為壑這一事實!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博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主要研究發展金融與國際金融。)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