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捐款行為會影響到公司的形象,因此具有一定的廣告效應。捐款行為不僅僅是企業出于社會責任的利他行為,也可以是企業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一種商業行為。
與汶川地震僅僅相隔五年的時間,一場相同的災難再次降臨到四川這片土地上。2013年4月20日8點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在難以預測的災難的面前,中國人再次展現出了自己的大愛,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捐 款捐物。截止到4月22日,為災區捐款總額已經達到7億(該數據不包括10萬元以下捐款)。一時間,各地政府、慈善機構和群眾對災區人民的捐贈自然而然成為媒體報道的重點。
為地震災區是人們表達愛心的重要方式,體現了人們對災區群眾的同情與關愛。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我國平均每戶家庭捐款額高達410元,顯示了中國老百姓真誠的愛心。
家庭經濟情況對人們的捐贈行為有影響。CHFS數據統計結果顯示,隨著家庭總資產的上升,家庭捐款數額也逐步上升。但這并不意味著有錢家庭比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更有愛心。以捐贈數額占家庭總資產比重來看,經濟條件越差的家庭,捐贈數額占總資產比重越高。類似于我有兩個饅頭,分你一個,遠遠比我有十個饅頭,分你兩個更加難能可貴。以家庭總收入為基準的統計結果也發現相似的結果。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人們的幸福感與捐款額存在正向聯系。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的統計結果發現,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越強,其捐贈數額也越多。幸福感最強的人群戶均捐贈達到660元。隨著幸福感的下降,捐款額也逐漸下降。認為自己非常不幸福的人群捐款數額僅為105元。
這一現象說明,幸福感越強的人,越容易付出自己的愛心。當然,也有可能愿意付出的人更容易獲得并感受幸福。無論哪種結論正確,抑或是兩者都是正確的,我們都希望人們在付出自己愛心的同時收獲自己的幸福,并且在自已感受幸福的基礎上,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周邊的弱勢群體,享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
個人捐款體現了人們對于災區群眾的同情與關愛,是愛心的真實流露,往往受到人們的贊揚。但輿論對企業捐贈行為評價卻不盡相同。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萬科。萬科在汶川地震發生當天宣布捐款200萬元, 沒想到的是馬上引來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萬科稍后( 2008年5月19日) 宣布增加捐款至1億元,萬科董事長王石[微博]并于5月21日公開道歉。另外一個例子是加多寶集團, 因于5 月18 日宣布捐款1億元而贏得公眾和輿論的普遍贊揚。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公司的捐款行為會影響到公司的形象,因此具有一定的廣告效應,所以捐款行為不僅僅是企業出于社會責任的利他行為,也可以是企業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一種商業行為。
如果將企業分為兩類,一類為生產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例如日化企業和飲料企業),第二類為生產產品非直接面對消費者(例如化工企業和機械制造企業)。通過對比上市公司的捐贈數據,我們發現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捐贈平均總價值為64萬元,產品非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捐贈平均總價值為32萬元,僅為前者的二分之一。
相對于實物捐贈,現金捐贈能帶來更高的廣告效應,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更傾向于現金捐贈而非實物捐贈。對比兩類公司的捐贈數據發現,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企業平均現金捐贈58萬元。產品非直接面對消費者企業平均現金捐贈為20萬元,接近前者的三分之一。
同時,公司的捐款行為與公司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經濟能力相對應。業績越好的公司捐款數量和占收入的比例越高。表明公司的捐款行為是符合經濟學理性的。
無論出于愛心,還是出于經濟利益,面對災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雅安就會更美好。
祝福雅安。
(本文原載于FT中文網)
(本文作者介紹: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及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家庭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