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每經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海南完成國家使命需解決三大問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 祝裕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 軍
30年,彈指一揮間。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從昔日相對封閉落后的邊陲小島發展成為中國最開放、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周五,“三十而立”的海南又迎來好消息。4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根據最新《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海南更被賦予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戰略定位。
為什么是海南?海南有哪些優勢?推動建設又面臨哪些難點?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參與關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研究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為什么會選擇海南?從“神經末梢”走到最前沿
NBD: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在您看來,為什么是海南呢?有何重要意義?
張燕生:2013年,我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后來又建了第二批、第三批。這次是在海南,在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開始建全域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從這個角度來講,它的意義非常重大。
海南作為最大的特區,現在你會發現,它第一步是要建立全域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然后在這個全域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經驗和進步以后,再建立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這也就意味著,海南島全島,今后有可能對比香港、新加坡、迪拜,學習借鑒自由貿易港的經驗,同時,結合中國特色,它會分兩步實現現代化。
十九大報告講到了新的時代、新的起點、新的征程,在此背景下,海南來試點這個也分兩步,第一步全域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二步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那就意味著它將會面向全球,背靠的是祖國廣闊的腹地,開始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NBD:除了是最大的經濟特區,選擇海南還有哪些考慮?
張燕生:首先,它是面對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也就是說,如果從中國內地的角度來看,海南島是一個“神經末梢”,但如果從面對太平洋和印度洋、面對世界的角度來看,它就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未來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海南從空間位置來講,毫無疑問處于一個優先的位置上。選擇海南,也就意味著中國下一步將更加地對世界開放。
我覺得,海南島如果成為中國一個最開放的地區,會在當前的形勢下給世界提振信心。
時間節點有何意義?“它是個象征,給世界信心”
NBD:消息宣布當天(4月13日),剛好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在這個時候宣布這一重大決定,有什么特殊意義呢?
張燕生:首先,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海南建省和建特區30周年,在這個時點上,它作為中國最大的特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出發。
第二,現在的情況是,中國將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然后兩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就是在一個新的征程、新的起點和新的時代,開始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因此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海南自身來講,它作為最大的特區,在新形勢下被賦予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使命,也就是說是在這么一個時期推進的。
NBD:它跟近期的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有什么關系?
張燕生:我們知道,當前世界出現了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潮流,在這個潮流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開始進行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探索。這就告訴世界,中國不是搞保護主義,中國不是搞不公平競爭,而且中國不是搞以鄰為壑。中國將會以海南為樣本,要把它打造成一個更高層次開放、更好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更加和諧包容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這樣的話,它對整個地區,不僅僅是中國,還包括面對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地區,包括“一帶一路”,它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象征著中國在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中國將進一步對世界敞開大門。
它是一個象征。無論是這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還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它是告訴世界,中國沿著對外開放的路,會越走越寬,沿著經濟體制改革的路,會越走越廣。從這個角度說,它會給世界信心,給世界期待。也就是說在貿易摩擦的情況下,中國仍然是堅持不懈地推動改革開放。
開放程度超過香港?“一步一個腳印試點推廣”
NBD:有媒體報道稱,海南的開放程度可能會超過香港,您怎么看?這會對香港經濟有什么影響?
張燕生: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它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香港連續24年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是非常充分的;第二,香港的投資環境非常好,除了極少問題以外,都能高標準落地;第三,從營商環境來講,它的營商環境效率和便利化是全球前五,交易成本非常低。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演講也說了,下一步中國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從這個角度來講,海南島未來分兩步走,也就是要營造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一個高標準的投資環境、營商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綠色環境和創新環境。所以,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從中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角度來設計、規劃未來發展的,它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我認為它是個階段,會一步一步來,因為我們中國人從來都是講漸進、增量,一步一個腳印地先試點和推廣。所以現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有點太早了,第一步沒邁,就在討論第十步。
NBD:您如何看待海南的未來?更看好哪些產業前景?
張燕生:首先,海南的國際化程度將會非常高;第二,它的綠色、宜居、智慧等方面發展的特色會非常鮮明;第三,它作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未來將在全國甚至全球都是一個最亮麗的中心,而且,它將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支點。所以,今后在一些重大的國家戰略方面,海南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其實我們調查發現,大健康、醫藥、旅游、新能源和文化,是中國最有成長性的前五個行業,而這五個行業在海南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這些相關的人才、資源、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我相信都會引進來,也包括今后一些非常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和一些軟硬基礎設施,相信海南都會扮演重要角色。
全域自貿有何不同?“發展旅游、現代服務是大方向”
NBD: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實施范圍是海南島全島,它和前三批自貿試驗區相比,有何差異性?
張燕生:大家都知道,現在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都是局部的,但海南是全域的,也就是在海南,沒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非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區別,沒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分。比如說商品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必須有物理隔離,在上海也有試驗區內和試驗區外的區別,但海南沒有。
因為全域,加上海南島這個區位地理優勢,它可以嘗試最開放的政策,可以嘗試世界上最先進的一些制度和做法,也就是它的后顧之憂更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它確實是第一個全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試驗地。
NBD:《指導意見》還明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體現中國特色,符合海南發展定位,不以轉口貿易和加工制造為重點。如何理解這一定位?
張燕生:過去幾十年,我們發展的是加工貿易,就是代工。那么,海南要想發展,它的三大優勢之一就是生態環境,如果把它變成了世界加工廠,那么這個生態環境還能保持嗎?因為加工貿易很多都還是低端。
因此,國家非常明確,海南應該發展旅游,發展現代服務,這是個大方向。因為無論是旅游還是現代服務,它一定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所以,國家希望它能夠聚集全球人才,能夠建立起一個吸引全球人才的引才機制。
我個人建議還是要往上走,走它的綠色、人文、高端,走這種旅游發展模式,像博鰲推動的這種國際會展中心。
哪些問題需要解決?“能力、制度和跨境網絡建設”
NBD:海南承載了很多期待,但從實際來看,它面臨的問題如何解決?
張燕生:在我看來,海南應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要做到這一點,它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能力建設;第二,制度建設;第三,跨境的網絡建設。
能力建設必須要聚全球人才,因此它必須要建立起能夠吸引全球人才的引才機制。而建立這樣的機制,海南就必須要保持它的綠色、宜居、智慧。因為全球的人才都喜歡宜居的地方、綠色的地方和智慧的地方。
制度建設,就是要成為制度的高地。舉個簡單例子,比如香港,它的經濟自由度可以24年保持全球第一,那就說明市場起了決定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講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香港是落了地的。那么,在海南怎么落地呢?其實還有一句話,“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也就是政府在維護綠色、公平、創新、協調、開放等方面,怎么更好地起作用。
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怎么才能做到制度高地?我認為,海南應該同上海開展自貿試驗區之間的“區對區”合作,實現對接,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制度的高地。
也就是說,當你有了世界上最規范的法制,最國際化的城市和最市場化的制度,那么,你肯定是一個能吸引全球人才的地方。
就跨境的網絡建設來說,如果就海南談海南,沒有太多可做的,但如果是國家使命,它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就可以創新,構建一個跨境的創新網絡。
所謂跨境的創新網絡,就是說海南是作為一個支點、一個樞紐,把全世界創新的成果、創新的信息、創新的體制、創新的文化吸引到海南來,同時能夠吸引到整個國家,那海南的作用才是真正體現了。
也就是說相當于世界有多大,這個跨境的網絡就有多大,這樣海南的作用就會變得非常強大。這就是國家使命。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