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來源:新智元
【新智元導讀】昨天,整個科學家都被韓國團隊的室溫超導論文炸翻了。更奇怪的是,兩個半小時后,另一篇內容相似的論文也在arXiv上橫空出世,論文作者卻不盡相同。業內對此質疑、爆料不斷,整個事件疑云重重。
昨天,整個互聯網都被韓國室溫超導的新聞刷屏了。
韓國科學家表示,已經開發出臨界溫度大于等于400K(127攝氏度)的室溫常壓超導體,并稱自己的研究將‘為人類帶來一個新紀元’。
當然,也有不少網友發現了‘華點’,同樣的研究,居然在同一天發了2篇arxiv論文,這一操作也是看呆了吃瓜群眾。
首先,這篇三人合著的論文于7月22日07:51:19先出現在了arXiv上,將自己的工作被描述為‘為人類開啟新紀元’。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7.12008
緊接著,2.5小時后(7月22日10:11:28),同一主題的另一篇論文也被提交至arXiv,這篇論文對于實驗的制備過程更詳盡,行文更加嚴謹,由六人合著,其中前兩人和上一篇論文的一作、二作相同。
論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7.12037
看來,個中內情頗為復雜。
今天,第二篇論文的三作Hyun-Tak Kim就接受了New Scientist的采訪,表示有人將還沒定稿的論文搶發了。
所以,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
團隊內訌,有人搶發論文
在采訪中,Hyun-Tak Kim表示,自己參與合著的arXiv論文是第二篇(按時間順序)。
而不知怎么回事,第一篇論文在還存在‘許多缺陷’的前提下,未經他的許可就被上傳到了arXiv,并且也沒有署上他的名字。‘開啟人類歷史新紀元’這樣的表述,他對此也不知情。
Hyun-Tak Kim說,第一篇論文是他在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同事們撰寫的,其中一些人也在2022年8月申請了LK-99的專利。
的確,有人發現早在2022年8月,LK-99就已經在國際上被申請了專利,到了今年3月被正式授予。
鏈接地址:https://patentscope.wipo.int/search/en/detail.jsf?docId=WO2023027537&_cid=P10-LEWGCQ-32545-1
然而,論文的一作Sukbae Lee和二作Jihoon Kim,則有另外一番說法。
根據某位推特網友‘Ate-a-Pi’的爆料,從1999年Kim開始讀研究生開始,兩位作者Lee和Kim就一直在研究LK-99材料。
19年間,Lee從未獲得終身教職,一直是兼職教授。
2018年,Lee和Kim獲得了資金,條件是接受時任知名教授YH Kwon的空降,兩人同意了。
可以推斷,獲得資助后,幾人成立了韓國量子能源研究中心。Lee成為CEO,Kwon成為CTO,Kim成為研究總監。
隨后他們立即開始著手實驗,隔離材料,但他們花了整整三年才弄清生產過程,在2021年確定下來。
當他們開始寫論文時,他們意識到需要找一個西方的合著者來駕馭這個領域,于是他們找來了威廉瑪麗學院的知名物理化學家HyunTak。
2022年和2023年3月,團隊申請了兩次專利。
而Kim非常擔心屬于他們的研究成果會被竊取,希望盡快將研究發表。與此同時,Ranga Dias的撤稿消息曝出。
但HyunTak堅持認為,論文在發表前還需要更多的工作。
內訌發生后,在韓國時間7月22日周六下午5點,YH Kwon登錄arXiv,推送了團隊的論文,將Lee、Kim、Kwon三人列為作者。
此時是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凌晨兩點半,HyunTak得知了這個爆炸性消息。
當日清晨6點,他匆匆拿出論文,把Lee、Kim和自己列為一作、二作、三作,再署上另外3人的名字,也把論文發表在了arXiv上。顯然,YH Kwon被排除在外了。
就在昨天,兩篇論文被廣泛傳播開,引起了全世界網友海嘯般的關注和討論。
查詢后還可以發現,相關研究早在今年4月就發布在韓國雜志‘Journal of the Korean Crystal Growth and Crystal Technology’上。
當然,是以韓文發表的。所以在學術圈沒有引起多大的聲浪。
論文地址:http://koreascience.or.kr/article/JAKO202315638176796.page
作者方面,Young-Wan Kwon現為高麗大學教授,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影響頗大,在Google Scholar上有多篇引用次數已經上百的論文。
相比之下,論文一作Sukbae Lee發表的論文以韓文居多,就沒有多少引用量了。
而指責其他幾位搶發論文、沒帶自己的Hyun-Tak Kim,也是一位著述頗豐、在學術圈極有影響力的大牛。
有趣的是,韓國頂尖學術圈表示,從沒有人聽說過量子能源研究中心這個小組。
總之,關于論文作者的說法,目前還是羅生門。
想沖諾獎,就別找兩個以上隊友?
大家公認,六人論文比三人論文看起來詳細多了。
這位網友說,第一篇論文也太粗糙了。摘要、簡介、參考文獻和附錄……嚴格來說,整篇論文看摘要就行了。
而第二篇論文,看起來就好多了。
有人分析說,發兩篇論文是為做兩手準備,第一篇三人作者的論文準備沖沖Science和Nature,第二篇六人作者的文章,留個后手投國內期刊。
所以在第二篇論文中,有些注釋還是韓語。
‘顯然,新室溫超導體論文的作者非常相信自己的結果,因為他們同時發表了兩篇論文:一篇有六位作者,一篇只有三位作者。然而,諾貝爾獎最多可以由三個人分享。’
也有網友分享出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十條簡單規則’,其中第三條就是——千萬別和兩個以上的科學家合作。
‘手搓’常溫超導體
室溫超導的圣杯,此前也有屢次有人聲稱自己已摘下,但結果都無法復現。
如果Kim和同事們的研究經得起科學的審查,無疑將是真正的劃時代之作。
為了制造這種名叫LK-99的新材料,Kim和同事們混合了幾種含有鉛、氧、硫和磷的粉末化合物,然后在高溫下加熱了幾個小時。
粉末發生化學反應后,變為深灰色的固體。
隨后他們測量了一毫米大小的LK-99樣本在不同溫度下所通過電流的阻力,發現其電阻率從105°C的較大值,在30°C的條件下急劇下降到了接近于零。
研究人員還測試了該材料在不同溫度下對磁場的反應(超導體會排斥磁場,這種現象被稱為邁斯納效應)。可以發現,在該材料的近零電阻溫度范圍內,這種材料確實會表現出這種效應。
由于邁斯納效應,當超導體放置在傳統磁鐵上時會漂浮,研究者們專門拍攝了視頻。視頻顯示:將一塊LK-99放在磁鐵上方,可以明顯看到LK-99升起到了磁鐵之上。
也就是這個視頻,讓無數網友驚呼:完美得不可思議,這次,恐怕是來真的了。
也有人發出質疑說,為什么材料只有一邊可以完全懸浮,另一邊仍在接觸磁鐵?
Hyun-Tak Kim在采訪中表示,這是因為樣本不完美,整體只有一部分變成了超導體,表現出邁斯納效應。
的確,有同專業網友表示,部分超導體的現象是符合理論的,這反而使得結果更真了。
業內行家質疑聲四起
兩篇論文發布后,在引來軒然大波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質疑。
牛津大學的Susannah Speller和Chris Grovenor表示,當一個材料變成超導體時,會在很多實驗中表現出明顯的特征。
然而,對于其中的兩個特征——對磁場的響應和熱容量,論文中的數據都未能進行有效證明。
因此Speller認為,目前還沒看到這些樣品具有超導性的強有力證據。
同時,論文在解釋為何新材料可以在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條件下成為超導時所用的理論模型,也受到了研究人員質疑。
物理學家Douglas Natelson,也針對這兩篇論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點。
首先是磁化數據的單位存在問題。
磁化率是指,當物質置于磁場H中時,會發展出多少磁化M(每體積磁矩),其中 χ = dM/dH。
磁化數據有兩種表示單位:cgs單位(厘米-克-秒)和SI(國際單位制)單位,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大。
在cgs中,磁化率是無單位的,而在SI中,磁化率的單位是立方米每特斯拉(m3/T)。
這個χ被稱為‘體積磁化率’。
在實驗中,人們經常測量的是‘質量磁化率’,它是將上述磁化率除以密度得到的。
負的χ代表的是抗磁性。在SI單位制中,一個I型超導體的χ=-1,而在cgs單位制中,χ=-1/4π。
作為參考,石墨作為最抗磁的材料之一,其方向平均χ值為-6.1e-4。
關于兩篇室溫超導體論文存在問題。在第一篇3個作者的論文中,給出的零場和場冷卻之間的質量磁化率變化大約為2.5e-4 emu/g。
假設密度大約為7 g/cc,那么給出的χ(SI)= -0.022,約為石墨的36倍。
如果這個實驗數據是真實且準確的,那么LK-99將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現!
然而,在第二篇六人合著論文的圖4a中,似乎繪制了相同的數據,但y軸的刻度完全不同,要比第一篇大了7000倍!
在第二篇論文中,得出的磁化率數據(χ)遠大于理論上一個完美超導體的磁化率,大了154倍。
而超導體的磁化率是特定的,因為當物質成為超導體時,它會完全排斥外部的磁場。
所以,如果一種材料的磁化率比完美超導體的還要大,這是不可能的!
Douglas Natelson表示,這兩篇論文中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使人們對該相信哪一個數據感到迷惑。
同樣,知乎上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論文展開了分析。他們普遍持消極態度,對論文中的不少圖片進行了‘打假’。
對于這些質疑,Hyun-Tak Kim在接受《New Scientist》采訪時表示,他支持任何人對這個實驗進行復現。
與此同時,他和同事們將繼續完善這個‘奇跡超導體’的樣本,并向大規模量產邁進。
網友:別急,已經在復現了
目前在時間順序上第二篇發表的論文中,已經給出了制備LK-99的詳細流程。
對此,知友‘暗中觀察’表示,合成方法真的簡單得不可思議,堪比當年的膠帶手撕石墨烯。
如果作者所說為真,那LK-99的材料在34個小時內就可以復現出來。可以預見,已經有無數實驗室在沖了!
比如這位知友就表示,他們組已經開始做實驗了。
首先,合成Cu3P。
然后,壓片Cu3P。
接著,用真空泵抽真空后封管。
最后,放進馬弗爐燒制。
3天之后,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相信要不了幾天,這次室溫超導體究竟能不能復現,馬上就能見分曉。
人類的全球能耗問題能從源頭上解決嗎?全世界都在焦灼等待。
參考資料:
https://twitter.com/alexkaplan0/status/1684044616528453633
https://twitter.com/NanoscaleViews/status/1684279618356887560
https://twitter.com/8teAPi/status/1684385895565365248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84782-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breakthrough-met-with-scepticism/?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echobox&utm_source=Twitter#Echobox=1690395570
https://www.reddit.com/r/singularity/comments/15a9bu4/the_room_temperature_superconductor_paper/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850973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