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史無前例!20余只銀行理財開始虧錢了!市場人士:以后要習慣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最近,由于理財產品凈值下跌,兩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站在了風口浪尖。
一家是招商銀行,其子公司招銀理財出售的一款理財產品“季季開1號”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4.42%。此外,招商銀行APP上出售的“季季開2號”也出現了凈值回撤,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0.63%,6月3日的單位凈值為0.9996。
平安銀行的幾款理財產品則遭到了更為猛烈的“炮轟”。在多個投訴平臺上,都可以看到投資者的激烈言辭。
黑貓平臺上一位投資者稱,購買平安銀行90天、180天、270天成長理財,合計約380萬元,然而不到兩月連本帶利虧損3萬元,有時甚至一天虧7000元。
以平安銀行90天成長為例,截至6月10日,該產品近1月年化為-7.17%,而近3月年化為1.01%。
無論是招行的季季開1號及2號,還是平安銀行的90天、180天、270天成長理財,都屬于投向固定收益類的凈值型產品,在風險評級上也都是較低風險或中低風險。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理財公告梳理,包括工商銀行(工銀理財)、招商銀行(招銀理財)、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機構的20余只銀行理財產品的最新份額凈值低于1,絕大多數為剛成立不久的固收類理財。
21世紀經濟報道截圖
資管新規之后,銀行理財開啟凈值化轉型,將估值方式從原攤余成本法切換到市價法。
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人士表示,銀行理財跌破凈值早已出現。由于采用市價法,金融市場波動會實時傳導至理財產品的凈值表現。今年3月,境外美元債出現暴跌時,該行投向美元債的理財產品也出現過凈值短期跌破1的情況。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近期出現凈值浮虧的原因,是由于4月以來債券市場大幅震蕩所致。同期,債券型基金也出現浮虧。
“關鍵的原因還是在于5月以來的這波債市調整,基本面、資金面、監管層面各種‘壞消息’不斷,導致債市‘踩踏式’下跌,各期限收益率都大幅上行,債券價格下跌,債券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凈值也就跟著下來了。”一位股份行資管部人士認為。
興業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往后看,嚴監管+打擊金融套利亦是影響市場走向的重要因素,未來一段時間債市仍可能是“大波折大反復、區間震蕩”的格局,資本利得機會讓位于票息價值。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資管新規出臺后,銀行理財向凈值化轉型,采用市值法估值的產品凈值波動是正常現象。習慣“剛兌”的投資者一時之間尚難以接受較大的凈值波動,銀行應加強投資者教育。
資管新規出臺,意在打破投資者剛性兌付的預期。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認為,投資者應擯棄“保本”幻想,“改變以往‘低頭閉眼’買理財的方式,而是‘抬頭睜眼’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辨析風險,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編輯:周琦)
責任編輯:陳志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