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解讀: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與啟示
“楓橋經驗”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于改革開放時期,創新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內涵不斷豐富,重點不斷調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隨著理念的進步而創新。
文|程萍
55年前,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的干部群眾創造了“在黨的領導下,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經驗,成為我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面旗幟,至今歷久彌新,充滿活力。今天的楓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在“楓橋經驗”基礎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新做法,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經驗,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和啟示。
“楓橋經驗”是堅持不懈,與時俱進,在堅持中求發展,在深化中求創新,正確處理變與不變關系的典范。
“楓橋經驗”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于改革開放時期,創新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內涵不斷豐富,重點不斷調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隨著理念的進步而創新,但是其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法治思維,走群眾路線,以人為本,團結大多數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實質沒有變。
20世紀60年代初期,毛主席在總結“大躍進”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探索,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目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這一時期,他特別重視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基層出現的走群眾路線的新鮮經驗和做法。
1963年11月,一篇題為“依靠廣大群眾,加強人民民主專政,把反動勢力中的絕大多數改造成為新人”的發言稿,其中講到“諸暨縣的經驗”,引起毛主席的關注,他一口氣讀完后批示:“諸暨的經驗”(即“楓橋經驗”)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
1964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關于依靠群眾力量,加強人民民主專政,把絕大多數四類分子改造成新人的指示》,同時轉發《諸暨縣楓橋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開展對敵斗爭的經驗》。同年2月,第13次全國公安會議提出在全國推廣“楓橋經驗”,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習推廣“楓橋經驗”的風潮在全國形成。
“文革”初期,“楓橋經驗”因受到沖擊而中斷。1971年春,第15次全國公安會議召開,周恩來總理親自到會講話,再次肯定“楓橋經驗”是依靠群眾專政的好典型,中央批轉了這次全國公安會議紀要,“楓橋經驗”重新受到重視。1973年,公安部派人到楓橋蹲點,形成《“楓橋經驗”在前進》的調查報告,以及《對一般流竄犯就地改造比矛盾上交好》等8個典型材料。1977年10月6日,公安部組成聯合調查組,在楓橋蹲點調查長達14個月,總結了普及“楓橋經驗”的6條標準:教育改造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人成效顯著;發案少,治安好,鞏固了集體經濟,促進了生產等。
改革開放后,楓橋的干部群眾在全國率先給改造好的“四類分子”全部摘帽,為全國開展摘帽工作提供了范例。1979年2月5日,《人民日報》就此發表《摘掉一頂帽,調動幾代人》的長篇通訊,全面介紹楓橋給“四類分子”摘帽的經驗。
上世紀80年代,楓橋鎮及時提出綜合治理社會治安理念,在全國首創綜治辦,實行政府主導和群眾主體相結合,充分依靠群眾維護社會治安。1990年9月,中央政法委向全國推廣“楓橋經驗”。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上世紀90年代,楓橋創造了“四前”工作法和“四先四早”工作機制,組織群眾預防矛盾,富裕群眾減少矛盾,服務群眾化解矛盾。
黨的十六大以后,楓橋堅持發展與穩定并重,形成了黨政動手、依靠群眾、源頭預防、依法治理、減少矛盾、促進和諧的新格局。努力做到“家庭瑣事不出戶、鄰里糾紛不出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2003年1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的政治意識,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2013年10月,為紀念毛主席批示“楓橋經驗”5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再次做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發揚優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新時代“楓橋經驗”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要義,為實現“良政善治”目標提供了成功樣本。
55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飛速發展,社會主要矛盾不斷變化,“楓橋經驗”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被不斷賦予新的內容、新的方法,內涵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創新發展中的“楓橋經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在實踐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豐富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多元主題協同共治”“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加快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等“善治”目標。
一、堅持黨的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群眾、凝聚群眾、組織群眾的中堅作用,是“楓橋經驗”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新時代治國理政思路,強調的是在黨的領導下,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共治、讓社會充滿活力的新局面。治理理念下的多元主體,既包括黨的領導,也包括政府負責,同時,活躍在人類社會大系統中、由人民群眾組成的企業組織、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基層各類群眾組織以及人民群眾個人等不同主體,都是“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參與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就是在法制的框架內,在相應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保障下,實現以上多元主體間的民主協商和良性互動,促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創造生動活潑的基層人民民主新局面。
二、依靠人民群眾解決基層問題是“楓橋經驗”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作風,是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現實工作中的生動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不斷證明,只有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夠集中群眾智慧,推動基層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匯聚起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向心力量和切實行動。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一方面強調黨和政府要善于在加強與群眾的溝通聯系中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善于在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中贏得群眾的信任;另一方面,著重突出在新時代繼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確立人民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煥發人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的熱情,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堅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是“楓橋經驗”的精髓,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目標。治理理念強調系統治理,從源頭抓起,“截”“堵”“控”的傳統思維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網絡化”“全球化”帶來的人民群眾對社會治理的新要求。通過基層民情溝通會、民意懇談會、民心交流會、糾紛調解會等人民群眾愿意和能夠接受的形式,把決策過程變成尊重民意、化解民憂、維護民利的過程,疏導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消解人民群眾的誤會,解答人民群眾的疑問,解決人民群眾的切實困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是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也是解決上訪、告狀、網絡輿情等“末端”問題最實際、最有效的方法。源頭疏通了,也就無需在末端“堵”和“截”了。
四、實現“捕人少,治安好”,人民安居樂業,是“楓橋經驗”的價值追求,也是國家安定有序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平安中國建設高度重視,將內建平安中國、外建和諧世界作為維護中國國家安全的兩個重要維度。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并強調法治引領與保障作用,突出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法處理社會矛盾和問題等。這些思想,為構建新時代國家安寧、社會安全、民眾安穩的戰略思考、政策和規制體系,提供了依據。以守護一方平安為落腳點的“楓橋經驗”,成為習近平“平安中國”建設、“法治中國”建設思想成功實踐、落地的典范。同時,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提出了新挑戰,也為“楓橋經驗”注入了新時代的新元素。
新時代學習“楓橋經驗”,要抓住新特征,領悟新啟示。
“楓橋經驗”不只適用于楓橋鎮,新時代“楓橋經驗”也不只屬于楓橋鎮。學習、領會“楓橋經驗”,至少在10個方面給予我們啟示,需要在實踐中認真思考,不斷創新和深化。
啟示一:學習“楓橋經驗”,必須圍繞黨和國家改革發展主題,既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又要與時俱進,著力解決每個階段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啟示二:學習“楓橋經驗”,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啟示三:學習“楓橋經驗”,必須堅持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既要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又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發揮社會組織等主體作用,著力解決群眾參與的制度建設問題,解決政府的越位、錯位、缺位問題。
啟示四:學習“楓橋經驗”,必須抓住重點難點問題,既要強化管理,更要優化服務,以服務促管理,以人民群眾對未來美好生活向往中亟須解決的問題作為工作重點。
啟示五:學習“楓橋經驗”,必須注重治本,從源頭抓起,既要重視區域的整體制度體系設計,又要夯實基層基礎,分析原因,抓住每個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
啟示六:學習“楓橋經驗”,必須注意工作方法,剛柔并濟,既要維護公平正義的“剛性”,又要體現協調各方利益的“柔性”,著力解決矛盾糾紛化解中的人際和諧問題。
啟示七:學習“楓橋經驗”,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既要完善管理體制,又要創新工作機制和方法,著力解決社會綜合治理的法治化、規范化、科學化問題。
啟示八:學習“楓橋經驗”,必須依靠信息技術作為支撐,既要科學運用網絡技術,又要加快整合各類信息資源,著力構建和完善社會管理精細化的基礎信息平臺。
啟示九:學習“楓橋經驗”,必須發揮道德的約束力量,既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注重道德約束,又要大力倡導時代新風,著力解決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失范問題。
啟示十:學習“楓橋經驗”,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各地區情,既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要注重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立足當地實際,及時調整、改革和創新治理機制、模式、方法等。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