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并非“人口負擔”,而是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
▲資料圖。 圖/視覺中國
3月23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年會上,多位國內外專家關注中國老齡化社會下的人口紅利問題。
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這幾乎已經成了社會各界的一種共識。但是,從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與人口結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還能不能采取辦法延長人口紅利,甚至將“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口紅利?與會的專家給出了肯定答案。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指出,第二次人口紅利是產生于人口年齡結構老化所帶來的老年資源開發的潛力,老年人力資本儲備的潛力,老年人儲備積累用于消費的動力,這些都可以轉化成可持續發展的紅利。
“老朋友”也是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
從經濟意義上來說,人口紅利指的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能夠享受到人口中較高比重的青壯年勞動力所帶來的在投資、消費等方面的多種益處。毫無疑問,人口紅利作為中國發揮比較優勢的最重要的出發點,是經濟保持長期發展的最大“功臣”之一。
但是,近些年來,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使得我國的人口紅利正面臨著枯竭的困境。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0-15歲的“小朋友”為2.48億,但60周歲及以上的“老朋友”卻有2.49億,“老朋友”比“小朋友”幾乎多了100萬,老齡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8%。而且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自2012年開始出現了凈減少,迄今總減少勞動力超過了2600萬人。
與此同時,我國的人口負擔不斷加重。據測算,2010年大約5個勞動年齡人口負擔1個老人,到2020年下降到約3個勞動年齡人口負擔1個老人。而到2030年,約2.5個勞動年齡人口就需要負擔1個老人??梢娫诂F在及未來較長的時間里,我國將不得不面對“未富先老”的重大挑戰。
如何延長我國的人口紅利,繼續保持經濟社會中高速的勢頭,顯然是一項需要高度重視的戰略性任務。
從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延長人口的勞動壽命,充分挖掘老年人市場,是應對人口紅利衰減的必選項。在歐美日等國家,白發老者的勞動參與率持續上升。比如在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在2013年以后就開始超過了20%,2018年達到了23.7%。
▲2018年10月18日,日本東京街頭,一位白發蒼蒼的出租車司機正在路邊等候。圖/視覺中國
將“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口紅利”
在我國,老年人群體也并非都是“負擔”,而是一座蘊藏著很大潛能的“金礦”。
一方面,老年人市場潛藏著巨大的勞動力資源。長期以來,由于法定退休年齡過早,我國老年人市場遠未開發出來。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齡還不到55歲,很多人甚至在50歲以后就開始過起了“跳廣場舞”的老年生活。這不但造成了勞動力的浪費,更加重了社保的負擔。
據統計,目前我國60-65歲人口數量有8300多萬。假如延遲退休政策能夠盡早出臺的話,那么我國勞動力市場當中的人力資源供給將大大增加,社保負擔也將隨之而減輕不少。
另一方面,老年人市場也是消費和投資的重要場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養老金支出高達6萬億元,可用于購買消費的有4.6萬億元,而且17.9%的老人仍然具有消費潛力。這顯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消費市場。此外,用于老年人的養老、健康、旅游等服務設施的投資需求量也十分龐大,這不僅將成為政府公共投資的重要場所,也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其中。
由此可見,盡快將“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口紅利”,不但能夠有效解決勞動力市場供給減少可能引發的短缺問題,還能夠刺激投資和消費,減輕社保壓力,從而保持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當然,開發老年人市場要有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與配套措施,要避免“一刀切”“單兵突擊”式的改革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障老年人及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又能緩解人口紅利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沖擊。
□李長安(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