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包裝靚麗的理財產品背后,也許躲著一個可怕的對手方?躲過股市的調整,卻沒躲過理財產品的“坑”;這是當下某類投資者的真實寫照。
3年前,第三方財富管理平臺鉅派投資集團(下稱“鉅派投資”)登陸紐交所,其迎來了發展中的“高光時刻”:業績與用戶均在此后的一段時間大幅增長,鉅派投資更是躋身成為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的龍頭之一。
而近期,鉅派投資再次成為焦點,卻不是因為業績“更上一層樓”,而是多款產品“踩雷”。多位投資者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其購買的鉅派投資代銷或發行的產品遭遇兌付問題。一些投資人甚至質疑鉅派投資: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的過程中,風險早已積聚。
鉅派投資曾經的“光環”逐漸褪去,它的遭遇和問題,也折射出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當下發展的困境。
“翻船”
有著十余年理財產品投資經驗的張林沒有想到,在股市震蕩中都沒有受到傷害的自己,卻在第三方財富管理平臺上踩了“坑”。2017年,他在鉅派投資平臺上購買了一款名為“伸栢資產基金”的產品。
根據張林提供的“伸栢/柏資產基金”介紹及產品協議(注:產品介紹中出現栢/佰,經投資人確認,系同一款產品),該基金募集規模為4500萬美元,認購起點10萬美元,鎖定期24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為5%。鉅派投資負責募集的資金為優先級資金,優先劣后比為1:1,基金回撤15%為預警線,回撤30%為平倉線。投資標的為香港股票和債券,同時也留存了一定比例的現金。
張林最初是有疑慮的,但最終被理財經理的說辭打消。張林稱:“理財經理當時說股票是以選擇香港市場流動性好的大盤藍籌股為主,債券則主要投評級在BB級以上的品類。而且1:1優先劣后的產品設計,優先級的用戶利益能得到有效保證,不管任何極端情況都不會影響本金和收益。”理財經理反復強調產品安全,張林最終購買了25萬美元的該產品。
產品資料顯示,該基金投資經理為“伸栢資產管理”(英文名iReachCap-italManagement),投資顧問為“縱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縱橫資產”);基金經理為余剛,其同時是縱橫資產的董事和負責人員。除了知曉上述企業注冊地在香港,記者并未在啟信寶等平臺上找到更多企業的相關信息。
2017年2月,“伸栢資產基金”正式成立,此后凈值表現正常。直到2019年1月30日,張林突然收到兩則公告,其中一則是關于優先級基金的月度報告,顯示基金的凈值為1.0458;另一則則是基金清盤說明函,函件落款為“弘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弘盛集團”),后者稱收到伸栢資產管理通知,由于董事離任,伸栢資產決定對該基金進行清算退出。自1月8日起,暫停該基金正在進行的認購、贖回、股份轉讓等。
本應于2月1日完成第一批兌付,但張林等人并未如期拿到本金和收益。緊接著的2月23日,張林收到伸栢資產管理發布的一則虧損公告,顯示優先級客戶未贖回金額約為4596萬美元,而當前現金及股票資產約為4026萬美元。也就是說,當前該基金已出現了近12%的賬面虧損。與此同時,理財經理告訴張林,劣后資金其實一直都沒有到位。
1月30日告知基金正常,2月23日告知基金虧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為何會有如此劇變?此前未露“身影”的弘盛集團為何會發布基金清盤說明函?劣后資金沒有到位,優先級資金為何就已使用?該基金的實際投向究竟是?鉅派投資未給出明確答復,僅表示自己是代銷方,也是受害者,會陸續處理部分資產進行兌付。
張林稱,一位接近投資管理方的內部人員告訴他,實際調研中發現,該基金投資的股票中有30%是流動性極差的小盤股,這些小盤股很難變現,一旦變現將面臨股價80%以上跌幅的“雪崩”;與此同時,該基金所投債券的實際評級也低于BB級。而鉅派投資之所以會選擇代銷這款產品,主要是為了沖業績規模,因此風控審核上會出現相應問題。另據其他投資人稱,弘盛集團的角色應該是伸栢資產基金的一級代理,鉅派投資屬于二級分銷商。啟信寶顯示,弘盛集團注冊地在香港。“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的證券投資咨詢牌照并不在內地通用。專業的投資咨詢機構應該向客戶推薦符合兩地監管政策的理財產品,如果存在違規操作,并不會因為免責條款的存在而不用承擔責任。”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告訴記者,現在有很多人打著香港公司的牌照在內地違規進行證券投資咨詢業務,這應引起主管部門重視。建議投資者謹慎投資這類產品,因為如果出現糾紛,將會遇到法律上、經濟上的諸多麻煩。
記者注意到,鉅派投資在最新的通知中表示,自3月15日起將賬面現金資產平均分配給每一位優先級投資者,分配資金占優先級客戶未贖回金額的比例為11.21%。此外,股票類資產正在逐步拋售中,完成部分將會在次月一并分配給每一位優先級投資者。
張林承認確已收到部分資金,“但顯然將面臨不小的投資損失,而且平臺上曝出問題的產品越來越多,后續兌付堪憂。沒想到自己一個專業投資者,竟然會‘翻船’”。
“連環雷”
眼下,鉅派投資需要應對的問題并不僅僅只是上述“伸栢資產基金”這一款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鉅派投資成立于2010年3月,總部位于上海,下設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兩大版塊;其中,財富管理板塊下主要有鉅派財富,資產管理板塊則包括私募股權基金易居資本、鉅洲資產以及上海鉅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鉅澎資產”)。鉅派投資平臺產品主要分為代銷和自行發售。
一名上海地區的鉅派投資用戶告訴經濟觀察報,其從鉅派投資購買了5款產品,分別是信文天業契約型私募基金、贏翰資產上海南翔虹湖天地項目私募基金(下稱“上海南翔”)、鉅澎和光穩贏優先私募投資基金(下稱“和光穩贏”)、鉅安長江上海核心商業專項私募基金(下稱“鉅安長江”)、鉅澎大觀穩盈優先私募基金(下稱“大觀穩盈”),涉及投資金額達到20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前三只基金為鉅派投資代銷,后兩者為鉅澎資產募集、管理的基金。目前,除了和光穩贏,其他均已發布延期付息或逾期公告。上述用戶透露,鉅派投資已口頭告知和光穩贏投資者后續兌付恐難如期完成。
與此同時,鉅安盛運私募債、鉅澎定增投資基金等鉅派自行發售產品也被曝出兌付延遲;鉅澎臻界供銷大集并購重組2號基金、北京聯創新三板一號基金等代銷產品也出現兌付問題。此外,“鉅增寶璀璨穩盈1號”私募投資基金,影視類基金“中恒合A的演唱會基金”和“麒麟影視基金”,也于去年先后被曝出兌付問題。
鉅派投資平臺上還有多少項目無法有效兌付?涉及多少金額?投資人資金流向了何處?最新進展如何?記者就此多次聯系鉅派投資,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復。
而據上述投資人提供給記者的資金募集書,上海南翔、鉅安長江等5款產品,累計募集金額已超過30億元,其中,和光穩贏項目(1-4號基金)共涉及546名投資人,大觀穩盈項目(1-2號基金)共涉及364名投資人。
在旗下產品大量“爆雷”的情況下,鉅派投資的股價自2018年下半年起就一直下跌。截止到美東時間3月21日,鉅派投資股價跌至3.95美元,而其一年前此時的股價還約為18美元,股價已經跌去78%。
縮影
在多名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人士看來,鉅派投資之所以陷入當下的困局,或與前期激進擴張、風控缺失等問題不無關系,但也與去年以來急轉直下的市場環境有關。而鉅派投資眼下面臨的危機也并非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的一個孤例。
一位資產管理行業的人士稱,從海外成熟市場的情況來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比較理想且成熟的收費模式是按照公司管理的資產總額向客戶收取資產管理費。但目前國內的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主要還是以銷售各類理財產品以及向賣方收取產品分銷渠道傭金為主。
在傭金導向的模式下,部分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為了沖規模,獲取更高的收入,逐步犧牲風控和用戶體驗。哪家產品返傭高,就主推哪家產品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整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在野蠻生長中賺得“盆滿缽滿”。
但隨著2018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在要求消除監管套利、打破剛兌、打擊產品多層嵌套的壓力下,不少信托公司與基金子公司開始壓縮通道+資金池、非標債權類產品規模,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代銷規模隨之縮水。“去年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再加上年中P2P爆雷潮,私募違約頻發等等,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傳導至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再加上部分項目風險逐漸暴露,這些機構開始進入‘寒冬期’。”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告訴記者,鉅派投資平臺上的項目兌付出現問題,并非孤例,是行業普遍現象,只是一些機構在出現兌付問題后,用自己的錢填上了“窟窿”。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包括恒天財富、漢富控股等第三方財富管理平臺均在不同程度上遭遇產品“爆雷”的風波,有的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張林也坦承,他買的其他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產品,也在去年出現了兌付問題,“只不過在鉅派投資平臺上項目‘爆雷’的頻率更加頻繁和集中”。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謹慎的投資者,但‘爆雷’率幾乎100%,這除了我自己的原因,市場野蠻發展、銷售導向帶來的管理跟不上是主因。絕大多數機構根本不具備資產管理的能力,毫無風控可言。”張林告訴記者,很多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事前用漂亮的PPT和盡調報告欺騙投資者,收完管理費后走人,留給投資者“一地雞毛”,這是中國第三方財富管理市場最真實的寫照。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部分第三方財富管理平臺上銷售的產品,都屬于相對次級的資產。“好資產都在銀行、券商等機構手中,基本是不太好賣的資產才會給到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華北地區某私募基金管理人畢研廣告訴記者,尤其是私募基金又屬于“去剛兌”、高風險產品,多數時候投資者出現投資損失,只能夠自己承擔風險。但是,若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違法犯罪行為(比如挪用基金資產導致的虧損、偽造虛構投資標的等)或者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存在違規銷售行為,則另當別論。一旦出現違法違規問題,相關監管部門應該保護投資者相應權益,追究相關機構的法律責任。
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未來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陳嘉寧直言,第三方財富管理機“閉著眼睛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如何讓用戶在你這里買產品?如何擁有券商、銀行、基金、信托等不具備的差異化優勢?對比國外成熟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可以發現,要想活下去且活得好,就必須提供專業化、定制化的服務。
但顯然,投資者信心的修復尚需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那些包裝靚麗的理財產品背后,很可能就躲著一個可怕的對手方。”張林給自己定下了新的投資紀律:第三方平臺上的產品一律禁投,流動性差的金融產品嚴格控制比例,今后以購買公開市場交易品種和銀行理財為主。
(應受訪者要求,張林為化名)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