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一個“被離職”地產操盤手的16年:
加減杠桿的起落間 “燕郊類”城市就是賭場
■本報記者 王麗新
2018年春日初至時,缺席陪伴孩子成長,疏于照顧父母,背著一個夢想奔走于多個鋼筋水泥樓盤之間,用17年努力工作的楊慶,恰逢不惑之年,引咎離職了。
當他再次聽到老板指責稱,“打折的房子你怎么還賣不出去”的時候,已經身居千億房企一方諸侯的楊慶不想再用“市場下行期,買漲不買跌”等各種語言體系試圖解釋了,因為他知道,老板不想聽,老板想要的只是銷控表上的房源編號被一道道劃掉,因為那意味著已經賣掉了,錢可以回到老板的口袋里了。
“落袋為安”,是行業動蕩期時,每一個老板心頭那抹“急迫”。2018年,高桿杠運營累積多年的房地產行業,在去杠桿大勢下,進入了“生死時期”。今年年初,在“裁員”年度大戲的大幕尚未拉開之時,“身先行”的房企就已經開始“拍戲”了。
楊慶是今年第一波“被離職”的房地產職業經理人。16年房地產奮斗史,在他眼中,最大的喜悅來自于女兒驕傲地跟同學們說,“這是我爸爸蓋的樓”。
地產操盤手眼中的“加杠桿”
17年前的夏天,那個懷揣夢想,剛剛大學畢業,背著一書包“未來”來到北京的少年楊慶,開始了某政府掛職人員的人生首份“工作”。一年之后,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慶進入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給一位新任高級副總裁做秘書,自此開始了“東跑西顛”的地產生涯。
從副總裁秘書到北京某項目的客服經理、從銷售經理到一方大員,楊慶僅用了6年時間。2006年,這家公司啟動了全國化戰略。彼時,2006年-2010年,是早期有實力的房企全國化布局的啟動和擴張期,因為,這一批房企在積累去香港上市的籌碼。
楊慶抓住了這一波機會。但他沒能來到更有潛力的城市。2008年,楊慶成為公司第二批外派人員,到東北某個城市主導重量級項目。他回憶稱,當時當地市場特別差,銷售壓力非常大,去了不但要內部負責人事,還要外部負責市場、營銷和政府打交道。
慶幸的是,楊慶的心態比較好,再加上這本來就是他的家鄉,大學也是在這里讀的,甚至老婆也是這里遇見的。不得不說,楊慶對這個項目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最終也算達成所愿。
在他看來,操盤一個市場下行期的項目,是挑戰是壓力,但獲得的經驗,也是財富。楊慶認為,在躺著賣房子的時代,房地產是沒有營銷的,真正的營銷能力要從競爭的市場中修煉而來。
值得關注的是,彼時,房企紛紛開啟全國化戰略布局,因握有大量土地儲備和全國化的品牌影響力,一批房企先后登陸資本市場,地產行業加杠桿的指數不斷攀升。楊慶看的很明白,他認為地產實際上是金融的分支,其本質不是用現金流來推動的。比如拿一塊地的土地款,三分之一是自有資金,剩下的三分之二其實都是配資。整個鏈條加起來,加杠桿的比例小一點的可能是1:6,高的甚至達到1:9。
三、四線城市的賭博式投資
加上了杠桿的地產行業,如同插上翅膀,迅速起飛。伴隨著這一波土地紅利機遇,楊慶的公司拿地王眼都不眨,楊慶也迅速從管理一個項目,到一方“區首”,到城市公司總經理,再到集團總裁助理。在楊慶16年房地產奮斗史中,他曾目睹中國房地產商是如何利用從土地紅利到人口紅利,賺得“盆滿缽滿”得,也目睹了有些開發商又是如何踩錯調控節奏,導致多年喘不過氣,甚至遭到生死危機的。
2013年,楊慶再一次接下了“臨危受命”。這一次,他的擔子更重了。2011年,北京限購,樓市一片哀鴻,在北京重倉土地的房企一時間幾乎“團滅”。無奈之下,有些開發商在三、四線城市買了不少地,這些地很多都是協議買來的,有的項目在開發時受到了諸多阻礙,也有項目在沒上市時,就面臨著數億元虧損的定局,這是已經算好的盤子,按著寫好的劇本去完成,似乎就可以交差了。
但楊慶的不甘心,讓他拒絕了按照寫好的劇本“演”。在他主導的幾個項目中,有一個項目就是要虧損數億元的“劇本項目”。“那一年春節回家前,我到處去見人,求指點迷津,整夜睡不著,想著如何破題“。楊慶表示,“某天夜里,靈光一現,我查找了這個城市10年的規劃,這讓我見到了一絲曙光。最終,項目按照新的城市規劃,改變了層高,利潤一舉回正。”
多年之后,他尚能回憶起這份“破題”的喜悅。正如多年之后,他依然能清晰地記得,當年他跟妻子帶著女兒開車路過自己蓋的樓盤時,跟妻子閑談中稱,“這是我蓋的樓盤”,沒想到剛剛會說話的女兒記住了,以后逢人便說,爸爸蓋的樓很漂亮。
沒想到的是,三、四線城市是有些房企的“搖錢樹”,卻也是有些房企的“滑鐵盧”。2011年前后重倉三、四線城市的房企,多數沒有等到2016年以來的火爆,甚至由于過多布局三、四線城市,嚴重拖垮企業前進的腳步,個別在三、四線城市做高端改善項目的房企,更是曾一度陷入生死危機。
楊慶稱,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中,有句話稱,“四線城市叫火葬場”,像燕郊、海南這樣的投機市場城市叫賭場,加減杠桿的起落間,漲得快,降得更快,有去無回的也快。“我外甥剛畢業,家里給了200萬元,然后他買了四套房,加了大量杠桿,現在都還不起了。”房地產泡沫一旦被戳破,可能很多年都恢復不過來。
楊慶也沒有等到這些市場恢復過來,打折的房子也賣不出去了。不惑之年,他離開了“金融+杠桿”的房地產市場,慶幸的是,他沒有像更多端著枸杞保溫杯的,選擇不多的中年人一樣,他找到了事業的第二個起點。
地產職業經理人離職的下一站
楊慶離開后,沒有復制職業生涯路徑,沒有再次選擇進入一家房地產開發商。他進入了一家投資公司。
在他看來,去杠桿的政策對地產行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實際上,踩不對調控政策的點,已經讓不少房企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更重要的是,房地產增量市場的“戲份”已經不多了,天花板就在那里,賽道已不在。下一個地產時代,不再是開發時代,而是資產運營的時代。
用楊慶的話說,房地產的未來創新將來自于“地產+金融+產業+服務”,換句話說,當房地產市場進入“負周期”或者慢周期時,資產的增值涵蓋不了融資成本的時候,在房地產領域,“金融+杠桿”是有危險的,資本金可能都會被吃掉。在房地產接下來的周期內,應該是“運營+杠桿”的時代,考慮好退出機制,通過后端運營提升價值,再退出換得收益。
現在的楊慶,組織了一個40人左右的團隊,以房地產基金的方式對一些項目進行投資,其中大多是股權投資,甚至控股控盤。在他看來,中國多數房地產基金公司的背景都是開發商的附屬企業,資金多用于投資自身體系里的項目,甚至充當這些開發商變相表外融資的內部輸血通道。
但在真正的不動產投資領域里,資本加資產真正兩方面屬性都有的,且兩方面能力都很明顯很強的企業較少,現在在國內有,但都沒做起來,也不是特別大。目前,楊慶的團隊已經握手好幾個投資項目,其母公司的業務管理規模也達到了800億元,能給其提供很好的增信背書。
楊慶稱,“邁出這一步,是挑戰,但也是我的機會”。或許,這也是今年大量被離職的地產職業經理人的事業第二路徑。(文內楊慶為化名)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