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機構專欄 越女讀財
從概率上說,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話,可能性也不大。一個富過的人,他的子孫就算繼承不了家族財富,就算命運跟著時代跌宕起伏,但一個家族的經歷、眼界、以及思維方式,已經潛移默化、深入骨髓了,有了機會,就會開花結果。
今天回天涯翻舊貼子。
“我要回到1997年了,真舍不得你們”為什么會那么火,還催生了一部叫《夏洛特煩惱》的電影?
大概,每一個成長了的人,都想回到過去,給那個不斷撞南墻的傻瓜一個耳光,教他/她抬頭,看清真正重要的東西。
但過去的越女,會聽從今天越女的意見嗎?我妄想了一下午。
今天偶爾看到一份就業研究報告,說法蠻有趣。
上面說,今年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和父親的職業有很大關系。父親是公務員的畢業生,比父親務農的高了30%。
天則研究所一個研究員的文章,說得更嚴重:在中國,高收入父親的孩子,平均比低收入父親的孩子,多掙60%。
為什么會這樣?
摘掉有色眼鏡來解釋,其實很簡單:
一個人的收入高,資產就會相對比較豐厚,很多能用錢來解決的問題,就不會占用他的時間精力。
他能更多的陪伴孩子,也能提供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醫療、教育資源。這個孩子就有更大的機率,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個性鮮明、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而這樣的人,更容易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選擇又比努力重要得多。
當然,窮窩里也能孵鳳凰,富人里身心不健康的也不少,并非絕對,家庭只是基礎,長成啥樣,還看自己。
只不過,在良性循環下,一代代的積累下來,更容易形成了財富上的差距。對大多數人來說,暴富的機率很小,財富多是積累的結果。
從概率上說,富不過三代這句俗話,可能性也不大。一個富過的人,他的子孫就算繼承不了家族財富,就算命運跟著時代跌宕起伏,但一個家族的經歷、眼界、以及思維方式,已經潛移默化、深入骨髓了,有了機會,就會開花結果。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我們為什么要理財,為什么理財越早越好。以及,為什么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和能力。
不過,現在的認真規劃,能不能減少自己或者孩子們未來可能遭遇的遺憾?
還是不好說,畢竟未來是不可知的,現實中也沒有穿越故事。
沒有對比,仍然不知今天的一個決定,是厄運的開端,還是人生的轉折……
(本文作者介紹:作者越女讀財,一個金融、媒體各種經驗摻雜的,復雜的人。微信公眾號:ynducai)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