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機構 金融客平臺 作者重陽投資董事長 裘國根
很多人都想在投資領域一鳴驚人,其實這一點很難。時間是我們這一行最好的朋友。例如巴菲特,現在已經80多歲了,如果之前去世,那就比較難成為里程碑式的人物。我們應保持平常心態,一步一步地積累。
在這一行干了將近二十年,有過很多教訓,也得到了很多經驗,今天來跟大家敞開交流一下。
首先跟大家談一下一個優秀的研究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涉及到很多方面,今天沒法系統地講,簡單地談幾個重要的方面。
第一,一個優秀的分析師應該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做投資核心要看對未來的認知能力,看誰更具有前瞻性。這就要求你不可能不學習。無論是多么厲害的投資大師,都應當持續學習。所以我認為學習能力是投研人員基本素質里面很重要的一面。不僅僅是你讀了多少書,學歷背景怎么樣,這只是一個方面。
學習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調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等等。行動也很重要,要多看,多了解,把視野打開。人大新聞界的方漢奇老先生,85歲高齡了,送給我們做學生的三句話,第一,身體最重要,第二要終身學習,第三要處理好各種各樣的關系,包括團隊內部的關系,親人的關系,社會的關系。所以,我們要保持一個學習的心態,閱讀量也很重要,要多看書。
第二個很重要的是抗壓能力。比如我最近壓力很大,搞得筋疲力盡。干這一行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我們這一行需要積累,如何讓自己頂住壓力,應對各種各樣的狀態十分重要。我很多朋友也做這行,最近身體一塌糊涂。我相信研究員也是一樣。總歸有各種各樣的壓力。抗壓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抗壓的方法。把壓力及時化解,才能活得久,才能積累,才能成為資深人士。
下面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認為的研究和投資中常見的誤區。
一鳴驚人
很多人都想一鳴驚人,其實這一點很難。時間是我們這一行最好的朋友。例如巴菲特,現在已經80多歲了,如果之前去世,那就比較難成為里程碑式的人物。我們應保持平常心態,一步一步地積累。一鳴驚人很難長久,時間會檢驗一切。我們這行有過很多點石成金的人物,但最終大多死掉了。所以投資最終還是看結果的,一個做投資的人,你敢說自己成功,起碼要符合下面兩點的其中一點,一個是你已經死了,死前是成功的,第二個是你退出這個行業了,退出之前是成功的。所以很多東西還是需要積累的。跟別的行業不一樣。有時候,短期的成功很可能成為你長期成功的敵人。
對波動做簡單的線性分析
比如今天這樣行情,很多人問什么原因。這也是人性使然。我自己也思考,股市是很多變量的函數,最重要的是經濟基本面。其實這遠遠不夠。除了基本面,還有社會收益率水平、地緣政治、自然災害、人的情緒等等,最終決定因素還是通過人的情緒。但人的情緒的認識太難了。對波動不要做簡單的線性分析。長期看,股市的決定因素還是估值水平和供求關系。最重要的是這兩個。短期看,多種因素造成了市場的波動。所以看待市場,還是要多維的視角來看,不要給股市波動找簡單的理由。
風險和收益分析的絕對化
投資學基本原理,風險和收益是孿生的。好的投資人要做相對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我們投資人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很多賣方的分析報告,提示的風險,大多一筆帶過,我覺得還是應該對風險和收益做系統的分析。對風險的分析分三個層次,第一是概率層次,第二個是,期望值的計算,第三個層次是對黑天鵝和小概率事件的預防。好的投資人活下來,用比較小的風險博取較多的收益,肯定會成功。
先尖端后基礎
我們這一行門檻太低了,干我們這一行的人,他們在研究的都是尖端問題,但對財務、行業的ABC可能都不太懂,基本功不扎實。我也這么告誡自己,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沒有系統的教材,我發現這個問題后,其實我還在補課,我還在學習。我覺得還是把基礎打好,再往尖端發展,肯定是有用的。
無意中對自己和別人的苛求
你可能無意中會對自己和別人苛求,但這是違背常理的。比如經常會抱怨,我為什么不空倉呢,我為什么沒有規避這個陷阱呢。但如果你總能規避的話,你就是神仙啊。有時候我對研究員也是這樣,這個機會你怎么沒有發現呢。其實呢這是苛求了。有十個機會,抓住一兩個就可以了,大的機會盡量抓住就可以了。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干我們這一行,要反過來說,是“機可失,時再來”。你要是都抓住了,你會發現,整個社會的財富都到你的腰包里了。不要對自己和團隊太苛求,否則整天后悔莫及,會死得很快,成不了巴菲特。首先讓自己健康地活著,有積累,然后才能成為高端人才。
片面強調投資的科學性或藝術性
投資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很多人,我也有很多朋友總是想把投資量化,像美國上世紀90年代之前,據我所知,將投資的科學性發揮到極致。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B-S公式,已經發揮到極致。但這也有反面的案例,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過分強調投資的科學性,以為可以用模型數據解決一切,這是不可能的。量化、金融工程,可以作為重要的工具,但是不能作為全部的依據。很多人認為用金融工程解決一切問題,我認為是不可能的。美國也從對金融工程的過度研究轉到行為金融學上。行為金融學更多的在強調人性,投資的藝術性。
但也不能過度強調藝術性。否則同樣也是很危險的。做投資做研究最好還是兩者結合。平常工作中,既看到硬的一面(科學),也看到軟的一面(藝術)。
演繹和歸納、分析和綜合的割裂
有些研究員,沉浸在自己的演繹中,一點歸納也沒有,看看經濟史,其實會覺得很可笑。片面的歸納也是錯的,最好是兩者結合,犯錯的概率會小一些。整體做拆分叫局部,局部到整體叫綜合。局部的數據可能較為領先,也可能引導你進入誤區。比如有時草根調研得出的結論就很可笑。所以要盡可能全面地考慮。正如股市的波動是若干變量的函數一樣,不要一成不變。
研究和投資定位的錯誤
個人覺得研究和投資是兩項工作,定位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是很好的分析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投資者。有的是很好的投資者,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研究和投資是兩個活,研究是很細致的工作,需要將經濟的情況、行業的情況,過去現在未來的情況,還有行業的潛力公司等等,都搞得很清楚。一個好的基金經理,他性格中反人性的因素要多一些。比如巴菲特,我感覺他性格中就有很多反人性的東西。比方說暴跌的時候,他會去買,不買會睡不著覺。一個人他如果能反人性,投資成功的概率就會多些。比如我這兩天壓力大,說明我反人性的地方還不夠。
對不同性質的資金或者投資者制定同質的投資策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資方法,每個人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長期可持續的投資策略。不可能一個投資策略適用所有的投資者,適用所有的資金。對不同的客戶,要有細分的策略。
大資金管理者或者服務者將宏觀和微觀分析割裂
比如,投資報告里面,所謂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長期看,我覺得,宏觀、中觀、微觀其實很難割裂的。如果你只看微觀,你的視野是很狹窄的,未來很難管大錢。你看巴菲特,對宏觀、行業、公司的分析都是很全面的。一定要有宏觀視野,沒有宏觀視野的話,很多陷阱可能躲不開。
大資金管理者忽視投資組合估值安全邊際和流動性的兼顧
大資金一定要關注流動性。好的組合一定是將兩者結合的,一方面組合有流動性,一方面要有成長性。安東尼·伯頓有一年在香港虧了40%,就是這一點沒做好。保持流動性使你有重來的機會。
價值投資機械化
價值投資是比較確定的長期獲得超額收益的方法,也是最有邏輯的方法,但也不要機械化。有些人認為價值投資好像就是長期持有,然后伴隨公司的成長。我覺得,價值投資,如果你覺得漲到位了,或者有更好的標的,或者你發現自己錯了,就應該做一個調整。價值投資要用一個接力法。不要喜歡幾個公司,長期就在這幾個公司里面兜圈子。我們剛才也提到了要保持學習。很多人說我持股比較集中,其實我也很無奈,我內心希望組合搞得更寬泛,協方差更低一些,但前提是不降低投資標的的品質。長期看這樣是抗風險最強的。
(本文作者介紹:金融客平臺包括圖書雜志出版、網站、微信公眾號、金融研究等板塊,致力于提供專業的資產管理資訊和服務。)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調查:1980后的城市中堅,你壓力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