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光斗
中國制造對內優勢喪失,對外也面臨不少挑戰!伴T口野蠻人”的入侵越來越難以預料,所謂老大老二打架,老三很受傷。馬云、雷軍等這些互聯網顛覆者不守行規。如小米,除了手機,其產品鏈布局越來越大,小米今天投資面膜,明天或許會投資鞋、服裝等,一切皆有可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首任部長李毅中日前在出席一次活動時發表演講稱,近年來,我國制造業成本上升明顯,不僅高于東南亞、東歐等地區,達到了美國制造業成本的90%,珠三角、長三角更是達到美國制造業成本的95%,甚至有個別企業家到美國辦紡織廠,因為美國成本比在國內還低。李毅中的這番話又加劇了人們對中國制造的焦慮。
去年,國家開始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是自去年開始,珠三角、長三角的倒閉潮格外引人注目。按理說,制造業是一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命脈,也是一國經濟取得發展的主要方式。
去年中國轉變由投資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制造業理應支撐中國經濟才是,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制造不僅沒有支撐中國經濟發展,反而成為了中國經濟拖累,阻礙了中國經濟發展。眼下中國受結構調整影響,經濟發展正面臨下行壓力,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經濟急需中國制造提振,但眼下中國制造內外優勢喪失,又面臨不少挑戰,中國制造迎來了發展焦慮。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拖累”
曾幾何時,“世界工廠”曾是無數國人的驕傲,世界各地無處不在的“Made in China”告訴了人們中國制造的偉大。但不知何時起,這一切悄悄發生了改變,“世界工廠”的桂冠似乎正在離開中國的頭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在勞動力、土地等生產力要素低廉價格的基礎上快速發展了起來,外國制造企業大量入駐,中國各種制造業也欣欣向榮,這些曾一度提振了中國經濟發展,其中以珠三角、長三角為最。以東莞為例,在改革開放迎來的發展大潮中,東莞承接了深圳的升級,制造業發展迅速,在2003年時候號稱“東莞塞車,世界感冒”,2007年東莞的經濟達到了頂峰,其全市生產總值為2151億元,占全國生產總值的1.2%。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嚴重下行,實體經濟在這時候也問題凸顯,中國制造因生產要素成本提高、人口紅利優勢不在、生產技術跟不上市場發展等原因,不僅沒有為穩增長提供支撐,反而成為了經濟穩定增長的拖累,這期間不少中國制造企業倒閉,外資也大量撤離!笆澜绻S”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不僅如此,中國制造還面臨著產業空心化危機。“Made in China”不知何時起變成了低質、廉價的代名詞,中國制造生產的產品品質被國人質疑,人們寧可跑到日本買馬桶蓋(哪怕該品牌馬桶蓋為中國代工)、電飯煲,也不愿多看幾眼中國品牌。
隨著中國制造生產成本提高,再加上產品技術創新不足,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市場,讓企業主喪失信心,不再專注于制造,不少企業主轉行做投資,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中國制造產業空心化危機難以避免。
中國制造外部面臨的挑戰
中國制造對內優勢喪失,對外也面臨不少挑戰。
“門口野蠻人”的入侵越來越難以預料,所謂老大老二打架,老三很受傷。馬云[微博]、雷軍[微博]等這些互聯網顛覆者不守行規。如小米,除了手機,其產品鏈布局越來越大,近期雷軍投資面膜的消息讓外界一度猜想小米是不是要生產面膜,小米今天投資面膜,明天或許會投資鞋、服裝等,一切皆有可能。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再加上越來越強大的電商購物平臺,國外商品進入中國越來越方便。前些日子的《新聞聯播》在頭條新聞播報時,重點強調了跨境電商的驚人增速:中國傳統外貿年均增長不足10%,跨境電商保持30%以上增速。
我國20多萬家小企業在各類網絡平臺上做買賣,年交易額超過2500億美元?梢灶A見,跨境電商如此快速的發展,很難不對中國制造帶來沖擊。中國制造的不少商品本來就處于低端,而且品質還備受人們質疑,跨境電商讓人們很容易就能夠買到國外高品質商品,這對于國內商品市場銷售可不是一個好事。
制造業發展方面,奧巴馬在鼓勵美國制造復蘇以及回歸本土方面不遺余力。2009年至今,奧巴馬政府先后推出了“購買美國貨”、制造業促進法案、稅收優惠政策等多項措施來提振美國制造業。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采取量化寬松政策、能源價格走低、生產率提高以及海外生產成本上升,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這些對美國制造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而一些企業也開始為此做準備,通用電氣準備將部分以往外包至中國以及墨西哥等地的工作崗位回遷到美國本土,蘋果公司也把部分電腦生產線移回美國。現在,美國的制造業發展已經見到了成效,“中國制造”正在面臨“美國制造”的挑戰。
中國制造面臨升級挑戰
中國制造業與美國、日本、德國的制造業相比,差距主要表現在勞動生產率低、產品附加值低、創新能力不足、缺乏知名品牌。
據世界銀行[微博]統計,201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3306.8億美元,在全球制造業占比超過了20%,雖然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率僅為21.5%,遠低于工業發達國家35%的平均值。大而不強是我國制造業的現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于人、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是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中國制造業要想挑起經濟發展大梁,必須要來一場轉型升級。
新近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藍皮書》中稱,隨著新一輪科技浪潮引發生產要素使用方式的結構性轉變和產出效率的指數級提升,全球制造業實現了從產業鏈到價值鏈的資源配置模式升級和生產組織形式創新,從而改變了既有的全球制造業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格局。
該藍皮書中還指出,新興經濟體所具有的土地、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在全球化和工業化的推動下,逐漸喪失其優勢地位,而發達經濟體所具有的技術、設備、人才等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恰恰開始釋放巨大的能量。
今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并且還提出了“互聯網+”戰略,“互聯網+”戰略旨在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與傳統制造業相結合,這對于中國制造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中國制造的焦慮就在于,優勢喪失后,能否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中國制造何以解慮?只有從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發展,唯有如此,中國制造才能挑起中國經濟發展這個大梁。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