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大選之際伊朗給美國出難題

2016年01月13日15:28    作者:陳征  (0)+1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征

  不論形勢如何發展,伊朗都是在關鍵時刻丟出了一個“殺手锏”,也是抓住了美國不想深度卷入的痛處。中東局勢繼續發展下去,對美國的總統選舉和世界安全形勢都會發生深遠的影響。

大選之際伊朗給美國出難題大選之際伊朗給美國出難題

  今天早上看到新華社播發的快訊“據美國媒體12日報道,伊朗軍方當天在海灣扣押了兩艘美海軍艦艇和10名美海軍士兵。伊朗方面已保證將遣返船上人員。”不禁感慨良多,對于美國民主黨而言,真是怕什么來什么。歷史總是重復驚人相似的一幕。伊朗與沙特形勢已經朝著美國最不希望見到的方向發展了,波斯灣的蝴蝶扇動了翅膀,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會形成新的政治颶風嗎?

  美國民主黨拙于應對外交問題是有歷史傳統的。杜魯門總統背負著“失去中國”和在朝鮮戰場潰敗的歷史包袱,讓艾森豪威爾將軍選擇代表共和黨出面競選總統,并大比分獲勝。林登﹒約翰遜總統由于“越南戰爭”不得人心而宣布棄選,本來贏面很大的民主黨候選人,前總統肯尼迪的弟弟羅伯-肯尼迪在預選中一路高歌凱進,卻于洛杉磯遇刺身亡,最后提名的候選人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以微弱劣勢輸給了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

  據解密的歷史檔案顯示,尼克松在競選期間破壞了民主黨政府一心想推動的南北越和談,讓民主黨在大選的關鍵時期再度丟分。南北越和談失敗可能不是民主黨競選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但也是“壓垮駱駝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歷史的車輪轉到了1979年,這一年要再度參加總統競選的卡特又倒在了“伊朗人質門”事件上。權且稱之為“伊朗人質門”1.0版本吧。

  “伊朗人質門”的序曲始于1977年,伊朗巴列維國王與什葉派宗教領袖之間的矛盾加劇。1978年伊朗爆發了一系列民間示威活動,國王試圖鎮壓,抗議風潮席卷全國,而宗教領袖霍梅尼成為伊斯蘭革命的精神領袖。1978年12月31日,巴列維國王宣布因健康原因臨時離開伊朗。不久,霍梅尼重返伊朗。

  1979年10月22日,在卡特總統的應允下,巴列維前國王進入美國醫治癌癥。消息傳到伊朗,激起了民眾極大的憤怒,11月4日,幾百名伊朗青年占據了美國駐德黑蘭使館,將50多名美國外交官扣為人質。

  卡特總統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處理人質危機,每一位政府的高級官員都要每天花至少2個小時在伊朗問題上,這種政治的、心理的和組織方面的投入讓“霍梅尼不但綁架了人質,也綁架了美國總統”。卡特處理危機的方式讓霍梅尼漸漸意識到他手中人質的重要性,也讓談判變得越發艱難。

  隨著大選日益臨近,卡特政府為了速戰速決,不影響選情,采取了冒險的“秘密行動”方案。結果執行秘密行動的飛機在伊朗墜毀,參與該行動美軍士兵的殘骸被伊朗人發現,遇難者遺體被游行示威者帶到德黑蘭游街的畫面通過電視傳遍全世界。卡特政府為營救行動失敗承擔全部責任,國務卿萬斯也宣布辭職。

  時值美國總統選舉的最關鍵時期,卡特總統為了連任競選,不得不離開白宮到全國各地去演講,這一舉動被共和黨攻擊為一心競選,不關心美國人質的安危。此后,卡特總統被迫放棄許多競選造勢活動,花大量時間留守在白宮,但是人質還是遲遲得不到釋放。于是他留給美國公眾的印象是無能、軟弱、自私自利、隨風倒。伊朗人質危機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加深了民眾對卡特的刻板印象,并最后影響了他的連任競選。

  卡特在11月的總統競選中敗給里根后,在中間人的幫助下開始與伊朗進行談判。1981年1月20日,在里根的總統宣誓就職的那一天,所有人質被釋放并交給美方,歷時444天的“伊朗人質門”事件終于得到了解決。但是對于卡特和民主黨人來說,這個結局又什么意義呢?總統選舉終于還是輸了。

  2016年又是大選年,卻又爆發了“伊朗人質”事件,雖然伊朗方面已經保證會遣返人質,但是伊朗畢竟扣押的是美軍艦艇和美國軍人。而且伊朗方面也沒有許諾立即釋放人質啊?所以,稱這次扣押艦艇和士兵的行為為“伊朗人質門”2.0版也不為過。

  兩次伊朗人質事件的爆發有太多的相似之處,讓人不得不產生聯想。

  首先,兩次伊朗扣押人質事件都是發生在美國的大選年。都是民主黨政府執政超過2任,美國搖擺的中間選民抱著“用腳投票”的心理,很可能會投共和黨的票。

  其次,兩次危機爆發的大背景都是世界經濟形勢惡化,地區形勢動蕩不安,局部戰爭頻發。

  1978年底到1980年底這段時期是伊朗國內革命以及伊朗人質危機爆發的時間段。1978年,越南與蘇聯簽訂《越蘇友好合作條約》,1978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2月17日,中越兩國爆發戰爭。1979年12月25日,蘇聯入侵阿富汗。1980年9月22日,兩伊(伊朗和伊拉克)戰爭爆發。

  目前的世界局勢也非常不樂觀,首先,世界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各國并未走出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危機。石油價格暴跌,經濟衰退引發的國際形勢亂局有越演越烈之勢。前有烏克蘭、克里米亞危機,美國與俄羅斯處于冷戰以來關系的“冰點”。中東地區戰亂不斷,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都被戰火摧毀,阿拉伯世界越來越碎片化。舊秩序已經被打破,而新秩序沒有建立起來。最近,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兩個地區性大國有交火的危險。

  其三,中東地區“反美情緒”高漲。

  80年代,美國支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擴張的中東政策是伊朗伊斯蘭運動興起的重要原因。以霍梅尼為代表的宗教人士走上了推翻國王,反對美國控制伊朗的前線。霍梅尼自認為“這不僅是一場伊朗與美國的斗爭,而且是一場穆斯林和瀆神者之間的斗爭”。

  這一次,自911以來美國一直推行強橫的中東政策,通過戰爭推翻了伊拉克、利比亞等國的領導人,卻對重建當地新秩序束手無策。奧巴馬政府一直表示敘利亞現政府領導人必須下臺,并暗中支持敘利亞反對派。美國的反恐行動沒有削弱“恐怖主義”,反而讓恐怖行為更為猖獗,“伊斯蘭國”(IS)橫空出世,并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事件。中東地區的“反美情緒”已經發展成為“仇美情緒”。

  但是,兩次“人質事件”也有許多不同。80年代的“伊朗人質危機”僅僅是美國與伊朗伊斯蘭革命人士之間的矛盾爆發。而這一次的“伊朗人質”事件是中東地區大國博弈的副產品。

  目前中東亂局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撤退”。美國需要從中東撤退,戰略東移已經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亞太再平衡”將是美國未來20-50年最重要的外交戰略。因此,在中東地區繼續投入資源和人力是違背美國戰略方針的。但是,美國戰略后撤形成的權力真空需要填充。俄羅斯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積極布局中東,高舉“反恐”大旗打擊“伊斯蘭國”,德國和日本也在中東暗自布局。

  目前,在中東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地區強國開始為區域霸權競爭了。表面上看,這一次沙特和伊朗斷交是因為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從這幾天的形勢來看,教派矛盾更像是一個引發爭端的工具。沙特和伊朗是海灣地區最有實力的兩個國家,又都是產油大國。這次斷交大概率要爭一個勝負,搶奪地區“老大”的席位。

  由于美國出兵伊拉克,幫助伊朗消滅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伊朗的實力在近年有所增長,而沙特對美國默許、縱容伊朗做大的行為非常不滿。因此,這一次沙特和伊朗斷交,有一些學者認為是也是向美國發泄其不滿。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海灣地區國家的軍事實力,以它最強。只要美國不出手幫助盟友沙特,那么僅憑沙特的軍事實力還不足以與伊朗抗衡。因此,這一次扣押美國艦艇并綁架美國人質,但是立刻宣布會釋放人質,可以看成是對美國的要挾和威懾。

  而對奧巴馬政府來說,伊朗的這一舉動真是讓其進退兩難。首先,美國的大戰略是要從中東撤退,這時參與沙特和伊朗的軍事沖突是非常不明智的,只會讓美國在中東地區越陷越深。

  其二,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有了那么多選舉時被翻盤的前車之鑒,民主黨政府對于介入地區爭端的態度會非常慎重。希拉里陣營很有可能會立即“切割”與奧巴馬政府的關聯。想想當年“班加西”事件,共和黨拿著這件事問責,差點讓希拉里不能成功從國務卿的位置功成身退。而烏克蘭危機中奧巴馬政府只能強烈譴責,除了對俄羅斯核武庫的忌憚,不排除是擔心局勢惡化會影響美國的選情,因此不敢作為。

  而共和黨陣營卻可以抓住此事大做文章,逼奧巴馬政府正面應對伊朗綁架美國軍人,扣押美國艦艇一事,要求奧巴馬政府強硬回應。這樣一來既安撫了美國選民強烈的情緒,又把“燙手的山圩”拋給了民主黨陣營。

  如果奧巴馬政府對人質事件不擺出強硬姿態回應,會繼續強化美國民眾心目中民主黨在外交上軟弱無能的“刻板印象”,不利于民主黨的選情。

  如果希拉里為了選情做出強硬回應,而奧巴馬政府卻“投鼠忌器”,就會造成民主黨內部的分裂,希拉里與奧巴馬將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指責。

  如果奧巴馬政府正面回應人質事件,和伊朗進行談判,那么伊朗大概率會拿沙特的問題跟美國討價還價。

  一旦談判,時間就進入伊朗的節奏,伊朗可以拖延返還人質的進程,那么奧巴馬政府將陷入卡特的怪圈,最后人質事件解決不利,還會影響希拉里的競選。

  如果奧巴馬政府被迫強硬回擊伊朗,甚至增兵波斯灣,那么其他參與博弈的大國也會做出回應。中東地區的形勢到底如何走向,不是美國能夠決定的,而是要看俄羅斯、歐洲和中國的態度。

  不論形勢如何發展,伊朗都是在關鍵時刻丟出了一個“殺手锏”,也是抓住了美國不想深度卷入的痛處。中東局勢繼續發展下去,對美國的總統選舉和世界安全形勢都會發生深遠的影響。雖然國際關系理論中早已有關于國家都會全力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的定論,但是在每一個參與者都在揣測對方的底牌,每一方都在計算對方是不是敢回應的狀態下,博弈最終可能會產生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最差結果。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美國的政治家們在伊朗是不是會跌入同樣的陷阱呢?只能靜觀其變了!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訪問學者,博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中東局勢 美國 奧巴馬 希拉里

推薦閱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誰是此次開年股災的罪魁禍首 國有資產證券化是大利空 股災3.0之后股市仍有機會 新三板被誰打臉:匯森能源半年0營收 668萬重組自家房和車 股市下跌與熔斷機制無關 只靠直覺和天賦做企業走不遠 關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十點思考 預售制是房地產去庫存攔路虎 中投為啥從加拿大撤走千億投資? 2016年換美元小心踏錯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