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慧保天下
2016年前兩個月,產壽險冰火兩重天,這說明事情正在起變化。產壽兩件事現象背后其實都是一個問題,就是保險業發展到了一個轉折點,新的發展理念已噴薄欲出,負債端管理正粉墨登場。
2016年前兩個月,成為保險業發展歷史上的一段奇葩。一方面,人身險公司整體規模保費達到11847.29億元,同比增速96.85%,吃了激素一般瘋漲;另一方面,財產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499.23億元,同比增速僅為9.91%,一個趾高氣昂、一個忍辱負重,人身險和財產險是冰火兩重天。
是何道理?其實很簡單,當下的行為都是對未來確定性事件的一個正反饋。拿人身險來說,大家都知道“資產驅動負債”不可能持久,監管已經發話征求高現價產品的意見了,政策落地已是必然,那么,趁機多吃進一些保費,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拿財產險來說,車險長期以來占據后宮正室的寶座,但如今汽車市場不景氣拖累車險,其他類財產險長久以來不受待見,想上位取而代之但有心無力,一個缺少增量的市場必然是苦苦鏖戰且血肉橫飛。
事情正在起變化。產壽兩件事現象背后其實都是一個問題,就是保險業發展到了一個轉折點,新的發展理念已噴薄欲出,負債端管理正粉墨登場。如果說玩資產價值是青春少年,那么玩負債價值將是成熟大叔。
1、資產端不能創造價值了嗎?避免歧路亡羊
只要是在保險業工作個十年以上的人,都不能否認,資金運用對于保險業做大做強的重要貢獻。當年的保險業可沒有這么財大氣粗,每年有限的保費收入捉襟見肘,保險資金運用在過熱和過冷之間徘徊。正是由于逐步的市場化資金運用,保險資金才能財大氣粗,保險業也掛上了“土豪”的名片在資本市場大手買賣。
但凡事有個度。有些社會資本看準了保險資金運用的靈活度,想通過保險來實現低成本攬資、高收益運作,催生了一時之盛的“資產驅動負債”模式。資本嗜血、毫無節制,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于人心。人心不足蛇吞象,嘗到甜頭后貪大求全必然帶來加杠桿操作。你說你看好保險,其實你盤算的是一夜暴富的機會。
保險業有杠桿嗎?有。年均增長100%以上的、3年保費收入過1000億的,那些依托高現價產品而存在的保費英雄們,都打的是資產端杠桿的主意。保險業杠桿玩的大嗎?好在,目前還比較小。負債端,一小部分收益率最高給到7.9%或者8%的水平,再加上三三兩兩的成本,也就是差不多10-12%的成本,資產端,雖然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基金大類最高可到30%,但一大幫公司幾乎都在15%左右轉悠,激進的公司也不過是20%多一點。總體風險上還是可控的。
但這種玩資產價值、一條路走到黑的事,只適合個性化的公司,專門從事理財型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投資,萬花叢中一點紅。而不能是全行業一多半公司,都在玩這種簡單的資產驅動負債模式,你學他、我學你,一哄而上必然是不斷加碼收益率,倒逼資產端加杠桿去冒險。
加杠桿的后果,想必大家都能想得到。去年的股市,還歷歷在目。今年的房市,首付貸大行其道,高杠桿又重復上演。成于杠桿,可能也毀于杠桿。這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男女老少一起往里沖,只有少數聰明人才能高位套現,大部分人都會被套牢斬倉,杠桿加到最后,肯定是一地雞毛。證監會的教訓,必然使得監管部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近期,深圳、上海、南京等幾大城市紛紛出臺政策,限制購房熱潮,控制杠桿成為各級監管者心中的第一要務。所以,一紙文件《關于規范中短存續期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出臺就順理成章,毫不猶豫地壓制了加杠桿的可能。
說來說去,保險資金運用必須為保險主業服務。規模小的時候,折騰一下不為過,誰還沒有個青春呢?規模這么大了,還敢玩這么行業高度一致性的運動,就狂熱了,超出了身體的承受能力。樹大自然直,也該到了轉換發展理念的時候了。
2、負債端該怎么創造價值?專業人干專業事
人是會慢慢成熟的,在青春期沖動敏感、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身無牽掛可一日千里;但到了成熟期,則是要謹小慎微、安身立命,再也不信什么一夜暴富的神話,只求養活一家老小。保險也一樣,隨著市場逐步成熟,價值創造的基礎逐步由資產轉向負債,負債風險管理將成保險公司價值差異的分水嶺。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兩會期間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表示,“目前已有200多家企業排隊申請保險牌照,他強調,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要明確核心是姓‘保’,樹立扶危濟困、雪中送炭的意識;股東要對保險責任和盈利期限有長期準備,不能撈一把就走,更不能把保險公司作為提款機”。簡而言之,保險業要明白身份地位、學會承擔責任。
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保險業?扶危濟困,政策工具,功能發揮。國家需要保險來解決居民的健康問題、養老問題、財富管理問題,需要保險來解決自然災害問題、農業生產保障問題、社會關系調節問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問題。總之一句話,就是做好馬前卒。
老百姓需要什么樣的保險業?靠譜管用、簡單便捷、值得信任。如今賺錢不易、各種危害生命安全的疾病和事故高發,老百姓也想配置便宜靠譜的重大疾病保險,也想要可以治病支出不心痛的健康類保險,也希望在車輛出事、財產被盜的時候能方便快捷完成理賠。老百姓要的是平平安安過日子。
負債風險管理成為保險公司價值差異的分水嶺,這句話說白了,就是保險公司要有能力站著把錢掙了,讓消費者愿意為產品買單、為服務買單。一個稅優健康險,剛性保障范圍大、討價還價余地小,就因為是參與醫療健康的入口,保險公司都打破頭爭著做。但慧小保把話放在這里,負債端做得好的公司可能一舉成名,做不好的則可能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魔鬼都在細節中。
負債端風險管理是一個大課題,幾乎窮盡了保險業的方方面面。比如產品服務怎么直達消費者、降低成本和價格,不再受制于渠道?比如產品設計如何推陳出新,個性化多樣化產品,而不是照搬照抄?比如理賠如何迅捷快速,讓消費者少操心少跑腿,從后端理賠出競爭力?比如怎么擴大保險產業鏈,在上下游之間開拓健康管理、養老服務、風險管理等協同產業?比如如何適應技術進步和風險形態轉變,讀懂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醫療,推動保險理念和思維與時俱進?比如形形色色的健康保險、巨災保險、農業保險、科技保險、航運保險、互聯網保險,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著很深的門道。保險公司喜歡做資產端,是因為沒有耐性和投入去做負債端,但一旦深耕細作,必有大的回報。
做好負債端風險管理,關鍵在人,要依靠保險業匠心獨具的手藝人。曾幾何時,一大幫深諳各種專業技能的專業人士,帶著夢想進入保險業,卻從事的是完全另類的工作,把精力用在和渠道費用討價還價上、用在理賠的反復扯皮上、用在合同文字規避責任上、用在公司內部路線的傾軋上。結果呢,車險反反復復,拼費用拿保費,還在重復20年前的老路子。也是醉了。
負債端風險管理成為趨勢之后,必將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保險人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能堂堂正正的用專業技術來施展才華,專業人員將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靠忽悠的、拍馬屁的、混關系的,都到一邊去,能精算的、會技術的、懂趨勢的,都到碗里來,保險的事還得靠保險人來辦。
保險業從資產端走向負債端,這條路一定很難走。不妨借鑒一下互聯網的百花齊放,互聯網作為深度競爭市場,創新探索層出不窮,因為獨辟蹊徑才有壟斷,壟斷才能產生最大的紅利。關鍵一點,馬云、馬化騰、李彥宏、丁磊、王興、張一鳴……互聯網企業的大老板都是一線指揮官。馬化騰肯定是騰訊最高級別的產品經理,就連微信這個暴強的武器,在商業化上遲遲沒有大動作,就是想謀定后動,不想因小失大,畢竟事關真金白銀。這種領導靠前指揮、絞盡腦汁創新的作風值得保險業好好學習。
保險業告別青春期,就是要走最難走的路,簡單的路已經無路可走。
(本文作者介紹:慧保天下,記錄保險業神話所講述的時代,書寫內容極客的媒體故事。)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鄒楓 SF16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