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 蔡昉
雖然由于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潛在增長率趨于下降,但是,遵從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正確認識、積極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有望在中期和長期實現兩個“L”型的經濟增長軌跡。
不應預期“V”字型增長速度反彈
人口紅利是過去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它的消失不可逆轉,所以用這種動能回到原來的增長速度上也是不可能的。
“V”字型是指回歸潛在增長率,“十二五”時期的潛在增長率測算平均為7.6%,“十三五”是6.2%。用實際增長率減潛在增長率得出的正負缺口,反映我們是否充分利用了潛能實現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前,潛在增長率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時,增長缺口為負,從需求側進行宏觀經濟的刺激,可以回歸到充分利用生產要素的狀態,實現“V”字型復蘇。按照“十三五”實際測算出的潛在增長率看,實際增長和潛在增長能力是相符的,沒有缺口,不能指望回歸。如果還形成“V”字型,那就意味著超越了自己的增長能力,可能是不健康、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速度為什么要設下限與上限
“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長下限和上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限肯定是按照“十三五”時期測算的潛在增長率,平均是6.2%。上限是什么呢?潛在增長率加上可能的改革紅利,如“三去一降一補”的效果,以及諸如戶籍制度改革增加勞動力供給,雖然不是大幅度的效果,但是可以預期達到“十三五”時期平均6.7%。
如果改革紅利逐漸顯示出來,在今后四年保持平均6.5%的話,最后的結果是增長速度逐漸向上限靠攏,接近于一個中近期的“L”型軌跡。由此可見,這個“L”型軌跡的取得得靠改革紅利。
為什么要設上限和下限呢?簡單地說,設下限是必要的,如果突破了潛在增長率的底線,就意味著會出現周期性失業。我們不能突破這個底線,是保民生的一個基本需要。但是超越了上限的話,就意味著使用了刺激的辦法,增加的流動性進不到實體經濟,最后流向了那些和競爭力比較無關的產業,會導致經濟泡沫。現在最應該操心的不是增長速度,而是經濟風險,嚴防發生系統性風險問題,就要有下限、上限,并在此前合理區間中爭取得到一個“L”型軌跡。
如何取得長期的“L”型增長軌跡
長期的“L”型增長軌跡的含義是,預計未來中國潛在增長率的下降趨勢長期平穩趨緩,得之于通過改革把增長潛力釋放出來。這種增長潛力的唯一來源就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的改革領域非常多。同時,這些改革也具有需求側的效果。
一是戶籍制度改革清除制度性障礙,更多的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出來,會繼續從低生產率部門到高生產率部門,這種勞動力的流動是改進生產率的,產生明顯的供給側效應。另外,戶籍制度改革還有需求側的效應,就是形成一個新的消費群體。
二是“三去一降一補”,既可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資源配置更有效率,還可以提高資本的回報率,這些都可以提高潛在增長能力。
三是通過教育和培訓增強人力資本,通過生育政策調整和一系列政策提高生育率,可以預期增加未來勞動力供給,都是能夠直接見效因而帶來改革紅利的供給側改革。
總之,長期看,從中等收入走向高收入階段,未來的增長速度越來越需要自主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因此,潛在生產率必然是要下降的。但是,推進改革會改變這個變化的軌跡,改革帶來的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平緩乃至一定程度的提高,就可以形成長期增長的“L”字型軌跡,也就是改革紅利。真正能夠形成明顯“L”字型軌跡,需要以最大力度改革為條件,因此,檢驗改革成效也是要看是否提高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和潛在增長率。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