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梁紅
穩增長才是當務之急。穩定匯率可能導致外匯儲備下降,但以時間換空間,可為增長措施的落實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相反,匯率不穩,外儲消耗不會減少,而新增不確定性會抬高風險溢價,抑制投資和消費,令經濟雪上加霜。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經歷了年初的震蕩后在上周似有企穩跡象。在岸和離岸即期匯率的有效波動明顯下降,中間價小幅升值。其背后主要原因是央行在干預外匯市場和打擊跨境套利等方面措施的加碼。
穩增長才是當務之急,匯率政策不應成為新的主要風險因素。穩定匯率可能導致外匯儲備下降,但以時間換空間,可為增長措施的落實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相反,匯率不穩,外儲消耗不會減少,而新增不確定性會抬高風險溢價,抑制投資和消費,令經濟雪上加霜。
因此,從風險收益看,加強匯率穩定應是目前最佳的政策選擇。那么,匯率暫時穩定后,政策應該怎么做?市場期待看到以下幾方面:
供給需求并重,落實穩增長措施。人民幣幣值強弱根本來源于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在維穩期間,貶值預期可能揮之不去,但是并不可怕。預期是易變的,如果中國經濟勢頭好轉,預期轉向可能比想象得還快。具體地,市場希望看到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供給側改革落到實處。
同時,需求側政策也不能放,要為結構性改革創造有利的環境。穩住匯率,貨幣政策才有更大的空間。大幅降準仍應是貨幣政策操作的核心,也有助于在產能去化過程中為銀行減壓。財政政策也應更加積極,改變“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加強落實。
查漏補缺,防范金融風險。在經濟放緩、尤其在去產能和去杠桿的周期中,金融體系的壓力必然上升。國際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分化,外部環境、特別是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
隨著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推進,跨境資本活動對金融穩定日益構成新的挑戰。近期跨在岸離岸市場的套利活動放大了穩定匯率的成本,也是央行直接或間接收緊資本流動的原因所在。
人民幣政策操作不當可能帶來新不確定性,觸發金融風險,因此保持匯率穩定應是最佳選擇。維穩之余,加強金融監測并提高宏觀審慎管理似乎非常必要,對資本流動適度、必要的收緊或也有合理之處。如此,一方面可減少匯率維穩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系統性不確定性。
匯率政策、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開放戰略再思考。從去年8月11日改革到CFETS籃子推出再到年初中間價下調,相關舉措都加劇了貶值預期,引發市場動蕩。人民幣匯率向浮動機制過渡之路該如何走?人民幣的“錨”是什么?在95%以上外匯交易涉及美元的情況下,CFETS籃子能錨定人民幣嗎?匯率改革和金融開放孰先孰后?
這些風波或提醒決策者對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及其中離岸市場的角色進行再思考。離岸市場為人民幣走向國際舞臺提供了通道,但從某種程度上講,離岸市場誕生于監管套利,必然會對國內宏觀政策構成挑戰。
隨著市場規模擴大,這種挑戰越來越不容小覷。央行近期在離岸市場較大動靜的干預措施,可抑制針對人民幣的投機行為,但也會抵消之前為培育離岸市場發展所做的努力,使離岸人民幣的可投資性受損。對于這些問題,我們的問題多于答案。無論如何,金融開放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如果缺乏系統性考慮和充分準備,風險爆發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本文作者介紹: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